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本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本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重600 N的物体可能是()A.一头牛B.一个成年人C.一本书D.一块橡皮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3.下列各要素中,不属于力的三要素的是()A.力的方向B.力的大小C.力的施力物体D.力的作用点4.不同的力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B.改变物体的形状C.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D.改变物质的状态5.将一体积为25 cm3的均匀固体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96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固体的质量是200 kg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将减小很多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6.航天员要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列活动可采取的是()A.用弹簧拉力器健身B.在跑步机上跑步C.举哑铃D.引体向上7.关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与力的大小有关B.只与力的方向有关C.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8.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9.关于弹性形变概念,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改变叫弹性形变B.一根铁丝用力折弯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D.物体在外力作用后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10.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和挂钩上,各加4 N的拉力F1、F2.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8 NB.0 NC.2 ND.4 N11..图中的测力计在两个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拉力的大小均为F,该测力计的示数为()A.0B.C.FD.2F12..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若甲重40 N,g取10 N/kg,那么乙的质量为() A.6 NB.60 NC.6 kgD.60 kg1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14.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C.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15.关于弹簧秤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不得歪斜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C.使用过程中,弹簧秤指针不得与外壳摩擦D.力不得超过弹簧秤的最大刻度二、填空题(共3小题)16.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①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①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7.体育无国界,和谐地球村,2012年伦敦奥运会给我们留下美好回忆.我国运动健儿为国家争得很多荣誉.其中有中国“围球”之称的乒乓球比赛颇显中国人的实力.如图运动员在激烈的拼杀中,乒乓球往返于选手之间,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乒乓球打久了也会在球的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说明力能________,当某一方没有击中球时,球最终落地,这是由于乒乓球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8.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李宇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如图是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的探究:(1)李宇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他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2)图甲是弹簧测力计测量中某时刻的读数,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3)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4)由图象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比.(5)已知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约是在地球表面重力的六分之一.爱动脑的李宇猜想如果用同样的器材拿到月球上去做这个实验,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同样的结论.20.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如表是实验数据记录.(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21.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1)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________的测力计;(2)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①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3)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是25.5 cm,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________ N.四、计算题(共3小题)22.八年级的同学在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密度”知识后,召开了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会上,同学们想知道红薯(俗称地瓜)密度是多少.于是有的同学从家中带了一个质量1.4 kg的大红薯,测得其体积是1 300 cm3.求:(1)红薯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顿;(2)红薯的密度是多少?(g取10N/kg,保留2位小数)23.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内,玻璃桥十分新颖、造型简洁美观,与周边自然环境十分协调.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430米、宽6米,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全玻璃结构的桥梁.玻璃桥桥面由三层玻璃叠加而成,每层99块,每块规格3m×4.5m、厚2cm.桥面单层玻璃最低可承载20吨.(g取10 N/kg)(1)一名游客通过玻璃桥用了10分钟的时间,求: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已知此种玻璃的密度为2.5×103kg/m3,求:一块玻璃受到的重力多大?24.2005年10月12日,我国研制的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据报道:航天部为两位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准备的食物(主食和副食)足足有40 kg,这些食物在地球所受重力是多大?那么当飞船进入太空后这些食物的质量是多大?(g取10 N/kg)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①G=mg①重为600 N的物体的质量:m===60 kg,A、一头牛的质量大约为几百千克,所以质量约为60 kg的物体不可能是一头牛.故A不合题意;B、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是60 kg,比较符合事实.故B符合题意;C、一本书的质量大约为零点几千克,所以质量约为60 kg的物体不可能是一本书.故C不符合题意;D、一块橡皮的质量大约为几克,所以质量约为60 kg的物体不可能是一块橡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A【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解析】4.【答案】D【解析】A、当物体的运动快慢发生变化时,说明其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改变物体的形状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运动方向变化时,其运动状态则发生改变,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质的状态改变不属于力的作用效果,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5.【答案】B【解析】A、此固体的质量m===0.2 kg,故A错误;B、此固体的密度ρ===8×103kg/m3,故B正确;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不变,故C错误.D、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还是8×103kg/m3,故D错误.故选B.6.【答案】A【解析】A、在完全失重状态下,拉弹簧拉力器仍需要较大的力,可以通过拉弹簧拉力器来健身,故A正确.B、没有重力时,对跑步机就没有压力,也就没有摩擦力,无法在跑步机上跑步,故B错误.C、当没有重力时,人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故C错误.D、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人可以用很小的力做引体向上,得不到锻炼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同只是有用点不同因而产生的效果不同所以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8.【答案】C【解析】A、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B、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故B正确;C、小球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D、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9.【答案】C【解析】A、物体形状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弹性形变,只有发生了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才叫弹性形变;故A错误.B、一根铁丝用力弯折后,不能恢复原状,故不是发生弹性形变;故B错误.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故C正确.D、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只有能恢复原状才叫弹性形变,故D错.10.【答案】【解析】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示数为4 N.故选D.11.【答案】C【解析】用大小均为F的拉力分别拉弹簧秤的两端,虽然测力计的挂钩和挂环同时受到力的作用,但弹簧测力计只测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即测力计的示数为一个拉力F的大小.故选C.12.【答案】C【解析】由G=mg可得甲的质量:m甲===4 kg,①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①乙的质量:m乙=m甲=×4 kg=6 kg.故选C.13.【答案】C【解析】因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理作用是相互的,力是同时需要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至少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所以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