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一、对外政策:汉唐—明朝中期,对外开放→明末清初:闭关自守
二、对外港口:广州、扬州、登州(蓬莱)、泉州(元1)
三、对外关系史:四、主要交往国
(一)两汉期:P39:朝、日、越、西亚、欧洲大秦
(二)隋唐期:P79 新罗、日、印度、西亚波期大食、欧洲东罗马、非洲杜环
(三)宋元期:P105;明:郑和、开发南洋、抗倭、葡占澳门、传教士
(四)明清期:P125:清:郑成功收台、闭关、抗俄、传教士
五、对外交流频繁原因:
(一)政:强大,中央集权,开明政策 (二)经:繁荣,物基础
(三)文:世界领先,吸引力 (四)交通:海陆并举,船海技术进步
六、对外交流影响:
1、中国先进的政、经、科文传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2、中国吸取,推动自身政经科文:高丽乐,文化,熬糖法
3、增进中外了解,联系友谊:马可·波罗,列班·扫马,杜环
七、对外交流的途径:
(一)政治上:派使节例:遣唐使(二)经济上:官方,民间贸易例:郑和
(三)文化上:遣留学,传宗教(四)对外战争
八、古代对外贸易特点:
(一)商路:汉初,陆路为主→汉武帝,海上丝路→唐:海陆并重→宋元:陆路衰微,海路为主,因为:①经济重心南移②造船业航海业指南针普用③瓷器船运④西北陆路交通不畅。
(二)商品:传出:丝茶瓷;传入:奢侈品
(三)商业对象:宋元以前主要亚洲国,大陆国→亚欧非,海洋国
(四)目的:官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是贡赐贸易
(五)伴随:文化交流 (东学西传→西学东渐,传出儒教,传入三教),民族融洽:回族
新中国构建各社会的努力,一国两制
1、政治上:人代制,多举制,政协制
2、经济上:改开,全面建小康社会
3、民族上:民族自治,宗教信仰自由
4、文化上:文明建设,八荣八耻,树立社义新型荣辱
5、社会上: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思想。
6、外交上:和平崛起全球化,睦邻、富邻、友邻、善邻、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