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产品质量检测复习资料

农产品质量检测复习资料

1.广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农产品数量保障和质量安全1.狭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带来的可能对人、动物和环境产生危害和潜在危害的因素,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从污染途径和因素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本底污染四种类型。

2.本底性污染是指农产品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主要包括产地环境中水、土、气的污染,如灌溉水、土壤、大气中的重金属超标等。

3.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4.无公害农产品的定位是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办理机构为农业部弄个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5.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产地认证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

6.无公害农产品有安全性、优质性、高附加值三个明显的特征。

7.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自然环境条件的调查方法有:通常采用查、观、听、访四种方法进行。

8.AA级绿色食品完全与国际接轨,各项标准均达到或严于国际同类食品,我国将A级绿色食品作为向AA级绿色食品过度的一个过渡期产品。

A级绿色食品产品包装上以绿底印白色标志,产品包装上以绿底印白色标志;AA级绿色食品包装上以白底印绿色标准,防伪标签的底色为蓝色。

9.在农作物生长期和储藏期见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

1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时间要求安排在生物生长期。

11.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期限为一年。

12.提高检测精度的过程:a.样品采集和包装。

采样后,样品避免长期阳光直射;b.样品储存,若样本储存6——9个月,则应储存在—20℃下。

需要注意的是:解冻的样本立即检测,样本溶液存放时应避免直射和高温,冷冻样中的冰晶和水不得丢弃,应一并匀浆取样检测:c.充分提取,完全转移。

浓缩时溶剂蒸发不能太快,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减压的压力不能太大。

13.农药残留检测过程:采样→预处理→提取→净化→浓缩→上机检测→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结果报告。

14.脂肪含量大于10﹪的样品为脂肪性样品,小于10﹪的为非脂性样品,非脂肪性样品又分为含水样品盒干样品两类。

15.样品提取时,一般均需提取3次,,提取含糖量高的样品中的农药时,需加适量水,提取含水量高的样本中的农药时,有时需加一定量的无水硫酸钠。

16.净化是将样品中待测农药与干扰杂质进行分离的处理步骤,净化的原则是尽量完全除掉干扰杂质,而又使待测农药损失尽量少。

17.浓缩就是将大体积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是溶液浓度增高的操作步骤。

实践中常用的浓缩方法有以下几种:自然挥发法、吹气法和真空旋转蒸发法。

18.通常将相对密度在4.0以上的约60种元素或相对密度在5.0以上的45中元素称为重金属元素。

19.重金属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根据有机物破坏和具体操作不同分为干法灰化、湿法灰化和微波消解三大类。

20.分光光度法是根据待测分子对200—800nm光谱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吸收程度不同而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又分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1.汞可以溶解一些金属(如金、银、锡等)形成合金,成为齐汞。

汞的毒性大小与汞的存在形式、汞化合物的吸收方式有关,金属汞几乎不被消化道吸收,基本上无毒的,但通过呼吸道摄入的气态汞则是高毒的。

无机汞不容易吸收,毒性小,而有机汞特别是烷基汞,容易吸收,毒性大。

22.在植物病害中,大多数是真菌性病害,而且对生产的危害颇为严重。

23.马铃薯癌肿病菌不形成菌丝体,是整体产果式的内生专性寄生菌,菌体可产生原始孢囊堆,并由此形成夏孢囊堆和夏孢子囊,即游动孢子,经游动配子的核配形成“接合子”,进而发育为休眠孢子囊。

休眠孢子囊,球形或卵形,黄褐色,具厚壁,分为三层,内壁薄而无色,中壁光滑,黄金褐色,外壁厚,色较暗,具有不规则的脊突。

24.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是玉米的毁灭性病害之一。

25.感染可可肿枝病毒(属花椰菜花叶病毒属):可可幼苗会发生明显的沿脉变红,叶片褪绿,枝条会表现肿大的症状。

26.植物感染病毒的检验方法:1.主要仪器设备(电子显微镜);2.症状检查(间接检验);3.生物学测定;4.形态学检验(直接检验);5.化学诊断。

27.植物寄生虫种类繁多,按寄生方式可以分为内寄生与外寄生两类。

28.香蕉穿空线虫主要危害根部,使病株根数减少,根系吸收效率降低,严重抑制植株生长,降低产量,并造成植株摇摆折倒,打打缩短蕉园寿命。

29.美国白蛾危害树木的是它的幼虫,幼虫4龄前群集树冠危害,在叶背啃食叶肉,只残留叶脉。

30.在昆虫中,鞘翅目害虫是最大的类群。

31.水稻象甲的主要危害:成虫取食寄主植物嫩叶,在叶脉见啃食上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幼虫食害稻根,影响水稻生长发育。

32.双翅目害虫常见不鲜,在检疫对象中,最重要的是实瘿蚊科和实蝇科。

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取食危害,在叶片表皮组织下造成蛇形弯曲不规则的白色隧道,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严重的可造成叶片脱落。

33.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真菌毒素。

按真菌毒素的重要性及危害一次排列为: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真菌具有两种毒性:一是致DNA损伤,有的可致癌;二是细胞毒性,有破坏质膜和细胞酶的作用。

34.真菌毒素检测中采样方法有:静态采样和动态采样,常用的是静态采样方法。

35.所有的真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均居首位。

36.伏马菌素B1和伏马菌素B2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而且毒性最强,伏马毒素死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甲醇、乙腈等溶剂中。

37.将外源DNA导入生物体基因组,引起了遗传改变,得到的改变了遗传组成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

38.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中,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即为转基因植物。

39.目前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安全性,另一个是食品安全性。

40.转基因产品检测分为三个步骤:筛选、鉴定和定量。

筛选是为了确定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鉴定是要确定转入外源基因的类型;定量是确定转基因成分的含量。

评价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的标准化潜力、时间和资金的投入量等。

41.蛋白质印记发是将提取的蛋白质,不经纯化或者经初步纯化以后,经过凝胶电泳分离,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至固相膜上,然后对固定化蛋白质进行免疫学测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转移有两种反方法:毛细管印迹法和电泳印迹法。

42.PCR分析检测方法包括DNA提取、片段扩增、PCR产物的分离和分析几个步骤。

PCR反应的五要素是:引物、酶、dNTP、模板和二价镁离子。

43.马铃薯块茎生芽或经日光暴晒后,表皮会出现绿色区域,同时产生大量龙葵素。

龙葵素是一种有毒物质。

44.秋水仙碱是从鳞茎类植物秋水仙的球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酰胺类生物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氧化产物——二秋水仙碱有剧毒。

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

简答题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者的特点和区别?答:1.目标定位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农业生产,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绿色食品——提高生产水品,满足更高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机食品——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质量水平无公害农产品——我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绿色食品——达到发达国家普通食品质量水平;有机食品——达到生产国或销售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

3.运作方式无公害农产品:政府运作,公益性认证,认证标志、程序,产品目录等由政府统一发布,产地认证与产品认证相结合。

绿色食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质量认证与商标转让相结合。

有机食品:社会化的经营性认证行为,因地制宜,市场运作。

4.认证方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依据标准,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检测并重,注重产品质量。

有机食品:实行检查员制度,国外通常只进行检查,国内一般以检查为主,检测为辅,注重生产方式。

二、有机食品检测的主要项目?答:1.有机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2.有机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3.有机食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4.有机食品中添加剂的测定;5.食品中细菌的测定。

三、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的提取过程中,提取溶剂的选择原则?答:选择提取溶剂时,要根据分析样品和化合物的特性来进行。

一般原则是:1.“相似相溶”原理,即选择与待测农药极性相似的溶剂;2.溶剂对样本有较强的渗透能力;3.沸点45℃——80℃;4.不能与样本发生反应作用;5.毒性低,价格便宜。

四、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总汞的原理?答:式样消解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汞硼氢化钾还原成原子态汞,由氩气带人原子化器中,在特制汞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汞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测定。

五、样品前处理新技术中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答: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

其原理是利用固体吸附剂讲液体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吸附,使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利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六、PCR技术的原理?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方法,主要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三个步骤反复的循环构成:即在高温下,使待扩增的靶DNA双链受热变性成为两条单链DNA模板;而后在低温情况下,两条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互补的单链DNA模板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在Taq酶的最适温度下,以引物3端为合成的起点,以单核苷酸为原料,沿模板以5—3方向延伸,合成DNA新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