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1.电视教材的信息:它是根据学校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去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还得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不象电视科普片是适合广大的群众。
2.电视教材的符号:电视教材使用的符号,主要是活动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
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相应使用一些文字符号和静止图像符号。
从整体来看,活动图像符号是电视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电视教材与电影教材一样,善于表达运动变化的现象与进程。
3.电视教材的媒介:电视图像与声音呈现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电视直播的方式,二是录像重放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使用媒介有一些差异。
电视直播方式,传送方式的媒介包括有:发送端的摄像机、接收端的电视接收机和传送通道的空间或线路。
录像重放方式,这种方式的媒介,包括有教材编制的媒介,如摄像机、录像机、录像磁带等;电视教材重放的媒介,主要有放像机、录像磁带,电视接收机等。
4.电视教材的定义:电视教材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贮存与重放的一种视听教材。
5.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1.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大纲为依据,与文字教材相配合;2.特定的教学对象;3.严格的科学性艺术性要为科学性、教育性服务;4.要贯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6.电视教材的电视特点; 1.以视觉形象为主,以活动图像为主; 2.利用电视表现手段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1)变小为大,变大为小。
(2)化快为慢,化慢为快。
(3)变远为近,变内为外。
(4)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5)化虚为实,化实为虚。
3.视听结合,多维度传递信息内容;4.贮存再现,克服时空局限性; 5.传送方式多样化,适宜多种教学方式; 6.电视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的局限性7.电视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的局限性:(1)电视教材是以图像画面为主体构成的,有些过于抽象化、理论化的教学内容难以用相应的图像去表现。
(2)编制电视教材要用较昂贵的摄录设备系统,重放电视教材要使用放像设备系统。
(3)电视教材在课堂上播放,难以按每个学习者的要求自如控制,特别是远距离播放更是连续性一次性的,无法控制速度,更难以反复观看。
(4)利用电视教材自学或远距离大规模教学,学习者都难以与教师互相交流,要用其它适当方式去进行补救。
8.电视教材的主要类型:1.讲授型2.图解型3.戏剧型4.综合型9.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的特性:(一)教学性与科学性(二)形象性与专用性10.文字稿本的作用:(一)文字稿本是电视教材创作的基础(二)文字稿本是编写分镜头稿本的依据11.文字稿本的格式:(一)讲稿式(二)图解式(三)声画式12.选题遵循以下原则:(一)扬长避短原则;(二)媒体选择率原则;(三)表现内容主题单一原则13.选题的工作步骤:1.提出选题 2.确定选题3.制订选题计划14.选型的依据:(一)依据教学内容(二)依据教学对象(三)依据教学组织形式15.选材的依据: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而不是依据文字教材,但文字教材可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16.选材的原则:(一)直观形象性(二)动作性(三)典型性(四)真实性与科学性17.选材的来源:(一)现有的视听资料(二)外景现场拍摄的材料(三)演播室录制的材料18.电视教材的人员:电视教师、节目主持人、示范操作人员、电视表演人员、模拟化人物和电视学生等。
19.事物:出现在电视教材画面中的事物大体有以下几类:主体事物、参照事物和背景事物等。
20.主体事物:主体事物是表现主题内容的主要对象,在屏幕画面的安排上应处于醒目、突出的位置。
主体事物可以是真实的事物,也可以是替代的事物,甚至可以是经过特技加工的事物。
21.真实事物:电视教材中,采用真实事物作为主体事物是最理想的选择。
因为它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与属性。
22.替代的事物:替代的事物包括有模型、照片、图片、图画等,在真实事物不易取得或不容易呈现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时,可以考虑采用上述替代物去作为主体事物。
23.特技处理的事物: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的本质与属性,往往在拍摄与录制时要进行特殊的技巧处理。
24.陪体事物:在画面上与主体事物密切关联的事物叫陪体事物,它帮助主体阐明主题,说明主体的性质、相对大小与所处的位置等等,帮助观众理解主题的内在涵义。
25.背景事物:背景事物在画面上是离镜头最远的部分,它起着衬托和突出主体的作用,说明主体事物所处的环境、位置及时代气氛等等。
26.背景事物区别于陪体事物,背景事物一般距离较远,在画面中占次要地位,面积相当大。
背景事物用得恰当,可以衬托和突出主体,反之,则会产生干扰的作用。
背景颜色过于鲜艳、背景事物过多过杂,主体事物不动而背景事物却在运动变化,背景事物比主体事物更为明亮鲜明等,都会产生喧宾夺主的作用。
27.抽象概括的表达形式:1.动画与特技2.目视符号3.字幕(1).标题(2).事物现象的说明(3).重要的结论4.解说词28.结构要遵循教学规律:1.由形象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 2.由简到繁,由浅到深逐步展开3.重复,慢节奏4.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用理论指导实践29.结构的类型:(1).时间顺序结构(2).空间结构 (3)扩展结构 ( 4).螺旋上升结构30.解说词的作用:1.补充画面2.提示画面 3.概括画面4.强化画面31.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一)科学、准确(二)精炼,简明(三)通俗,口语化32.解说词的形式:(一)旁白的形式(二)剧中人对白的形式(三)讲授的形式33.文字稿本的编写要求:写稿本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一)阅读与收集资料,确定选题、造型与选材(二)进行整体结构,拟定编写提纲;要按照统一格式(一)重视编写说明部分(二)采用通用的格式;画面要富有视觉形象(一)画面要写得形象具体,具有动作性(二)画面素材要有获取与录制的可能性(三)画面内容要有鲜明的目的性要突出主体(四)画面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符合科学性(五)画面设计要与解说词配合;要写出完整的解说词;34.镜头:是指摄像机拍摄下的画面。
35.镜头组:镜头组接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还要依据一定的艺术手法组接起来的镜头;镜头组可以由同一时间或空间拍摄下来的若干镜头组成,镜头组也可以由在不同时间或空间拍摄下来的若干镜头组成,36.分镜头:是将文字稿本上写出的画面意义,分成若干个镜头,以及由它们组成镜头组去表现文字稿本的内容意义。
在分镜尖时应充分利用电影分镜头这一艺术手法,使电视教材能有更强的表现力。
37.分镜头的依据:1.依据视觉心理的规律2.依据蒙太奇组接的原则38.电视教材分镜头稿本的内容包括有:(1)将文字稿本的画面内容加工成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可供拍摄的画面镜头;(2)排列组成镜头组,并说明组接的技巧;(3)相应镜头组的解说词;(4)相应镜头组或段落的音乐或音响效果。
39.分镜头稿本的格式:1.镜号:2.机号:3.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4.技巧:电视技巧包括有摄像机拍摄时镜头的运动技巧,如推、拉、摇、移、跟等,5.时间: 6.画面内容:7.解说词:8.音响效果:9.音乐:10. 备注:40.远景的作用: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能展示巨大的空间,表现的范围相当宽广,用来交代事物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也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也可用来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41.全景的作用:表现范围比远景小,只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而不包括它周围的环境。
从人物来看,就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它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42.中景的作用:取景范围比全景小,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
它使用较多,因为它不远不近位置适中,非常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43.近景的作用:取景范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44.特写的作用: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用以突出刻画被摄对象。
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由肌肉颤动和眼神变化而表露出来的感情。
这种表情比语言更富于表现力,更能感染观众。
45.大特写的作用: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局部细节,如人的一双眼睛、一只拳头、汽车转动的车轮等。
它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在需要突出事物的局部和强调某些情绪时运用46.推镜头的作用:推镜头时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沿直线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所拍摄下的连续画面。
推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突出介绍重点,强化事物的特征。
发挥推镜头能突出观察的重点部分和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作用。
2、展示巨大的空间,产生纵深感。
47.拉镜头的作用:它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镜头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拉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
2、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48.摇镜头的作用:摇镜头是摄像机位置不变,而摄像机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就象我们站着不动,只转动头部去观察事物一样。
摇,可以左右摇,上下摇,也可以斜方向摇。
摇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展示空间环境和位置关系。
2、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与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
3、介绍大面积的主体物。
49.移动镜头的作用:移动镜头分为横移和跟移两种。
横移为向左或向右横向移动;跟移则向前或向后纵向移动。
移镜头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
50.跟移与推拉镜头不同,它是跟随拍摄对象的运动而向前或向后移,而与对象基本保持不变的距离,但背景空间却发生不断变化,造成一种流动感。
横移镜头是把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一侧拍摄的镜头。
51.横移镜头和摇镜头不同:摇镜头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只改变拍摄方向;而横移镜头是拍摄方向不变,只移动摄像机。
横移镜头一般不宜展示远距离的事物,不能象摇镜头那样改变方向展示广阔的空间,但擅长于逐一展示近距离的事物景象。
52.跟镜头的作用:跟镜头是推、拉镜头和摇镜头的不固定的组合,一般是摄像机跟随运动的主体拍摄。
跟镜头的主要作用是:(1)突出表现运动的事物。
(2)突出表现一些技术性的操作。
53.变焦距镜头的作用:变焦距镜头是摄像机位置不动,通过快速改变摄像机焦距而连续改变视角,从而获得连续变化的不同景别范围的图像。
变焦距镜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摄像机光学镜头焦距的急剧变化,可以起到急推、急拉镜头的效果。
54.升降镜头的作用:摄像机随升降机的上下运动进行拍摄。
可把高、低处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地呈现出来,展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物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