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浙江省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先知往往是寂寞的,他最先看到问题的所在;但先知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忍受寂寞,并在寂寞中踽(yǔ)踽独行,不因他人的漫骂和攻讦(jié)而隐瞒或改变自己的观点。

B.“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国际合作的成果:13台载(zǎi)荷(hè)中4台是与德国等国家合作的,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则保障了它安全渡过月夜。

C.当你面临无法逃遁(dùn)的困感时,网络上千篇一律的爆款“鸡汤”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你抛弃卑鄙(bǐ)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D.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哪怕只是一个少年只(zhī)言片语的勾沉,也是重建被遗忘与被毁坏的偌(nuò)大历史的一砖一瓦。

二、选择题组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固然由于天资,另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甲]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乙]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六根清净,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丙]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尔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左右逢源。

这就是忙中静趣。

(改编自朱光潜《谈静》)【小题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然B.六根清净C.偶尔D.左右逢源【小题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三、选择题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硬环境,还取决于社会秩序、公共道德、文化氛围、教育水准等诸多人文元素组成的软环境。

B.自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全球发展规划涵盖了非洲各国后,非洲各国热切期待中国铁路建设能够激发非洲经济新活力。

C.评价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其作风,心系群众、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

D.吴京执导并主演的国产大片《战狼2》自7月28号上映至今,票房仅一个月时间竟然破50亿,并由此激发了全球华人的爱国热情。

四、语言表达4.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草莓族”。

(不超过50个字)“草莓族”,现在多用来形容一部分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上一代差。

开始投入职场的“草莓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工作时往往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较高薪水的工作,就会见异思迁。

5. 根据下面内容,请你以浙江省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的身份,补写完下面这则寻人启事。

要求语言简明、得体、准确,合情合理。

(每两个数字算一字)。

材料一:采访实录(2019年1月24日)志愿者:“能和我说说你老伴的情况吗?”老张:“我老伴名叫阿芬,今年52岁了,河北人,和我差不多高,是个聋子,有时候神智也不太清楚。

”志愿者:“她什么时候走丢的?走丢时什么打扮?”老张:“昨天在杭州火车城站走丢的。

她穿一件灰色大衣,大衣领子上缝着银灰色的毛绒领,下身穿着一条深灰色大纹花裤子,脚穿36码红色平底皮鞋。

”志愿者:“哦,对了,大爷您多高?”老张:“差不多1米6。

”材料二:浙江省志愿者协会信息单位地址:杭州市安吉路21号联系电话:85069966寻人启事阿芬,女,52岁,_________________,耳聋,神智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

走丢时身穿灰色大衣,大衣领上缝着银灰色毛绒领,下身穿深灰色大纹花裤,脚穿36码红色平底皮鞋。

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分感谢!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中,社区党组织不仅应该发挥而且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正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积极探索党组织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社区决策的有效途径。

其中,如何科学把握和协调党建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社区治理这辆火车开得又快又稳,首先应该在基层党建这个车头上想办法、下功夫,精准发力。

同时,作为火车头,党组织既不能把资源和职责独揽一身,拖着火车跑,也不能把职权和责任卸给车身,由着火车跑,更不能与车身脱钩,与火车分开跑。

基层党组织应该树立“动力分散”的理念,既保持车头的牵引力,又将部分动力分散到每节车厢,促进火车高速行驶。

这就是,统领而不代领,总揽而不包办,放权而不放手,使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形成和谐互动的关系。

我们认为,“党建+”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值得我们大胆尝试和深入探索,在积累经验后逐步铺开。

“党建+”的核心在于确立党建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主导引领地位,关键在于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融合,目的在于推动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相互促进。

推进“党建+”实践,对于构建党组织与社区的和谐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张艳国、李非《“党建+”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和实现形式》)材料二:在西方国家,社区一直是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领域,而社区中心和社区组织构成最基本的社区平台。

从社会学意义上,社区中心可被归为美国社会学家 Ray Oldenburg 所称的“第三空间”(指咖啡厅、酒吧、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这些非正式的公共空间不同于人们的家庭(第一空间)和工作场所(第二空间),对公民社会、民主、公共参与和社区归属发挥着重要功能。

人们一生时间的大部分在相对隔绝的家庭和职场渡过,需要有一个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平等和中性的“第三空间”实现更加多样化的愿望或追求。

从社会工作意义上,人们现在更多用“以地域为基础的服务”取代“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因为前者更容易体现一种以特定地域社区范围的服务,而后者通常有地域范围的不确定含义或指以人群为基础的功能性社区。

社区中心作为地域性服务设施,是实现人们“积极的闲暇”“终生康乐”“社区参与”和“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从服务理念和使命而言,发达国家提出了“积极的闲暇”(有利于健康、学习和参与的闲暇活动)、“终生康乐”(从儿童到老年的康乐活动)、“社区参与”(体现公民合作和志愿精神的活动)、“领导力”(体现团队组织的责任心和才能的活动)等概念,强调社区中心闲暇和康乐活动的发展性和社会性功能,而不仅是一种个人化的消遣或娱乐。

(高鉴国《西方国家社区中心的功能定位与运营模式》)材料三:日本社会在 20 世纪中期也曾经历过房屋增值的快速住房商品化时期,并在20 世纪后期表现为经济低速增长的“泡沫”。

在经济持续低速发展的当前,日本基层社会在社区建设实践中,社区资源逐渐转向社区“软件”建设,随着少子化与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变动,社区居民更看重社区发展的活力,以使自己能够在社区内更好地生活。

S 社区便面临着少子化与老龄化的风险挑战,面对这样的基层社会结构变动,S 社区在改造基础设施的同时,更为注重标识社区文化的社区精神培育。

当地的社区教育强调的是一种人文主义式的素养教化,教育居民要热爱生活的社区空间,要有互相协作的精神,要通过凝聚力抗击外来的风险。

这在社区应对地震、台风等灾害时得到了明显体现。

作为当地信仰支撑的神社及作为社区教育主要机构的公民馆,成为培育人们社区精神的重要场所。

重要的相关社区活动都在这里开展,极大地培育了社区居民的情感、整合及参与等社区精神。

(李升《中日城市居民社区意识比较》)【小题1】下列对“社区”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党建+”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把握和协调党建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正确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B.在西方国家,社区中心可被称为“第三空间”,因其不同于相对隔绝的家庭和职场,而对公民社会、民主、公共参与和社区归属发挥着重要功能。

C.“以地域为基础的服务”更容易体现一种以特定地域社区范围的服务,而“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有地域范围的不确定含义或指以人群为基础的功能性社区。

D.随着少子化与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变动,日本基层社会的社区居民更看重社区发展的活力,以使自己能够在社区内更好地生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是火车头与车厢的关系,应该“动力分散”,形成和谐互动的关系。

B.“党建+”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融合的方式,来实现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

C.发达国家社区中心作为地域性服务设施,不仅提供服务,还有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S社区是日本基层社区的典型代表,它的神社和公民馆是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要场所。

【小题3】与西方社区中心相比,日本S社区在服务理念上有何不同?六、文学类文本阅读7.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间春色朱强我是在春天结束的时候来到人间的。

当我经历过漫长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才真正有机会与春天接触。

我觉得这样挺好。

经历过夏天秋天冬天的我,对于事物的变化已经更加从容,我会打开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门槛上的白色阳光。

因为长期的准备工作,我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缕春风,第一片落花,第一声春雷,第一抹春色都是完整的,在漫长的轮回之后,藏着这样一个季节,似乎一切也没有白等。

春光年复一年,在经历了人生第29个春天的时候,我终于从沉醉的春风中醒来。

发现所有美好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种看不见的残酷,很多东西就在这明媚中丢失了。

新的获得,又把那些空白填补起来,让我依然有理由在热闹的人间说啊,唱啊,闹啊,写下心中的各种想法。

其实,在我的那个大家庭中,我的那些长辈们对于事物的描述向来是朴实的。

比如,他们从来不会用大而无当的口吻说“春天来了”这样的话,他们只会说,“起南风了”或者“天暖了”。

特别是我的爷爷,他会从那间昏暗的屋子里走到远处高峻或空旷的地方,然后穿上被熨得笔挺的中山装到我的大姑姑家、小姑姑家还有我们家来住上一段时间。

我爸爸刮胡子也由原来的三天一刮变成一天一刮。

他们似乎都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影响着,变得多言、多动,爱整洁也爱热闹。

他们开始主动和陌生人搭讪,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然后又把家里箱子底下的东西翻出来,搬到太阳底下晒。

太阳也从铅灰色的云堆里钻出来,开始还有些腼腆,然后火球越烧越红,天底下都是明媚的阳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