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小组讨论教学的课后反思

英语小组讨论教学的课后反思

英语小组讨论教学的课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在英语教学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但是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

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好多学校接到课改文件不假思索就一哄而上,说是改革实际却流于形式,没有成效。

有的学校在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

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

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

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 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

在英语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活动”而“活动”,随意将课文中的一个句型或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来回反复地让学生分组操练。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Starter Unit 5 Visit my school 这一课时,将“How many...are there...?”这个句型让学生分组反复地操练。

像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有些同学就草草应付了
事,然后各行其是,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

3. 合作无序
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4. 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

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照讨论不误,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曾有一位教师在讲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1 Dream Homes这一课时,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What is the capital of the USA?(2)When is Christmas? 对于这种个人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

5. 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
教学中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

”对此,我深表赞同。

6. 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7. 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

8. 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

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

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9. 合作过于频繁
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
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使英语课几乎成了小组讨论的展示课,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10. 合作没有结果
合作学习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交流信息,最后达成共识。

这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

可是很多情况下,讨论没有结果。

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合作任务,而这个任务又比较难,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解决,需要多种查询途径才能解决。

这些地方的学生手头资料极少,更没有条件去图书馆、阅览室、上网等去查找。

于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做无谓的争执,结果是不了了之。

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

相信我们只要注意了以上几点,趋利避害,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必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英语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