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运用地图的策略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生了解历史、形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
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合理利用各种历史资源,由此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其合理利用,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进步。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对此予以重视,将地图有效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地图对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
地图是一类客观反映地域范围、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信息的图形化资源,依照不同的规则和比例,将不同的地理信息纳入一张图纸中。
在历史课程中的地图,主要是历史地图,主要是对历史上一些地理信息加以反映,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历史地理空间信息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地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教学作用,这一点历史教师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
首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学模式局限单一,往往就是教师依照课本进行单方面的历史理论知识讲解,对于地图的关注不多。
长时间的理论讲解,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积极性不高,兴趣逐步降低。
在教学中运用地图,可以打破单一的理论教学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能够对理论历史知识形成支撑。
初中历史学习是学生历史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积累薄弱,缺乏完整的历史观念,在一些理论历史知识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困难。
借助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对理论知识加以支撑,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
最后,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
地图是一类信息综合性很强的载体,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并不是理
解知识,而是记忆知识,因为历史课程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等信息多,学生很容易在记忆上产生混淆。
通过地图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则会比较直观,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图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是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的,然而从教学实际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尤其是在历史地图的运用中,更是存在明显的问题。
第一,对于地图的教学功能没有达成认识。
地图对于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拥有显著的教学功能。
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地图具备的教学功能并未形成清楚的认识,这就导致对地图教学的应用较为缺乏,并未在课堂上对地图进行深入的使用和探究,导致教学活动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
第二,对于地图的使用方法局限,缺乏多元化的形式。
从教学实际讲,在课堂上运用地图,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但是部分教师的使用方法却存在局限,往往就是依照课本知识排列顺序对地图进行简单的解读,形式单一表面,学生从地图中并不能了解太多的信息,而且难以将地图的教学价值发挥出来。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增强教学效果,就需要对地图的使用方法予以创新,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第三,对于地图的挖掘拓展不足。
地图包含丰富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很多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帮助。
不仅如此,课本上涉及的地图偏少,一些重要的历史地图在课本上并未载入,需要拓展。
不过,在目前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对课本上的历史地图没有深入挖掘,也没有进行课外拓展,制约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第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存在脱节。
新时期,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事情,已
经发展为明确的教学要求。
但是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运用地图时忽略对学生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进步。
三、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运用地图的策略分析
对于地图具备的积极教学价值及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形成全面的认识,通过合理的措施改善当前教学,将地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历史教学不断进步发展。
(一)通过地图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前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导入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具体而言,在课堂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动态化的地图,然后配上一些比较激昂的音乐,在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动态地图,让学生观看。
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在课前阶段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比如明清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涉及清朝与明朝的交替,尤其是“明朝的灭亡”这一小节,于是具体介绍相关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明朝灭亡过程中的动态演变地图。
通过动态地图,学生可以看到明朝疆域不断缩小,而清朝的版图则不断扩大,最终明朝消失,全部成为清朝的版图。
通过这样一种动态地图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借助地图对理论历史知识进行深入讲解除了通过地图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通过地图实现理论知识的辅助讲解。
从相关历史知识来讲,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论性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在学生缺乏历史基础知识积累的情况下,在理解上更加困难。
比如对于几个古文明的发源地,部分学生会出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