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积累运用 (共9题;共52分)1. (6分)读拼音,写词语。

límíng hóng yùn 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ián yìpěng zhe yè mù jiàng lí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2. (12分)我会按要求填空。

自笔顺是________,是________结构的字。

【考点】3. (6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地呻吟 ________地乱说________的故事 ________的听众________地祈求 ________的深愁________的心情________的情节【考点】4. (2分)想课文,巧解答。

(1)《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作者以________的形式,按________过程组织材料,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________的,怎样________的,以及这块琥珀的________。

________(2)《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用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________ 办事,往往会产生________ 的结果。

(3)《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________ 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教育启发我们学会探索,学会“________ ”的学习方法。

(4)《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________ ,是个________ 的孩子。

(5)《最佳路径》这篇课文告诉我们:________ 。

【考点】5. (5分)课文回顾。

(1)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________,我却________。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的“小苗”是指________,“大树”是指________(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________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________读同一本书。

”这句话中把书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考点】6. (4分)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填序号。

(有的句子不止一种)A.列数字B.打比方 C.作假设D.作比较E.举例子(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________(2)火星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________(3)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

________(4)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________(5)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________(6)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________(7)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________(8)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________(9)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________【考点】7. (3分)选一选,填一填。

(1)辛幸虽然爸爸工作很________苦,但是他觉得很________福。

(2)漂飘山顶上再也看不到________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________流的纸船了。

【考点】8. (3分)课文理解。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

(2)这一自然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①第一层写江潮要来时的特点是________。

②第二层写江潮刚来时的特点是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考点】9. (11分) (2020二下·南郑期末) 课内阅读找春天(节选)春天来了!我们()到了她,我们()到了她,我们()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1)将文段内容补充完整。

(2)这段话中的“她”指的是春天________。

“她”在哪里呢?________(3)这段话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很多内容。

我能接着写:她在________,在________【考点】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1分)10. (17分)读一读,做一做。

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这段话是围绕着第________句话来写的。

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的可怕。

(2)请用“________”画出描写天空塌了之后人间悲惨景象的句子。

【考点】11. (14分)课外阅读牛顿的故事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

外祖母很疼他。

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

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

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

”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面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太阳钟。

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

”“是谁教你做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1)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

一________木板一________钉子一________线条(2)写出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自豪——________保持——________ 成果——________(3)短文可以分成多少段?第二段写了什么?(4)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A . 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B . 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C . 牛顿从小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D . 牛顿始终保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长大以后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5)读了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考点】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21分)12. (16分)课内阅读。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1)这段话是从______这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A . 物产丰富B . 景色奇异C . 海里动物的活动方法(2)根据选段内容选择,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活动的是________,借助外力,自己不动的是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考点】13. (5分)按要求写句子。

(1)我回头看榕树。

(扩句)(2)学习写字不懂窍门怎么能行呢?(改为陈述句)(3)我听了之后,脸很红,赶紧低下头。

(改为比喻句)(4)河里的鱼真多,多得________。

(补充完整)(5)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

(改为反问句)(6)他出了很多汗,衣服都湿了。

(改为夸张句)(7)那良辰美景,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改为感叹句)(8)鲸将许多小鱼和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

(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考点】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9题;共52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答案:4-2、答案:4-3、答案:4-4、答案:4-5、考点:解析:答案:5-1、答案:5-2、答案:5-3、考点:解析:答案:6-1、答案:6-2、答案:6-3、答案:6-4、答案:6-5、答案:6-6、答案:6-7、答案:6-8、答案:6-9、考点:解析:答案:7-1、答案:7-2、考点:答案:8-1、答案:8-2、答案:8-3、考点:解析: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解析: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1分)答案:10-1、答案:10-2、考点:解析: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答案:11-5、考点:解析: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21分)答案:12-1、答案:12-2、答案:12-3、考点:解析: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答案:13-4、答案:13-5、答案:13-6、答案:13-7、答案:13-8、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