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实习报告
时针旋转望远镜至2点瞄准其棱镜中心,读数并做记录,在测距模式中 测量1到2的距离做记录;后调成测角模式,顺时针旋转望远镜180度,瞄 准A点读数并做记录,逆时针旋转望远镜至2点读数并做记录。至此第一 测回的工作已完成。 (2)、第二测回:在角度观测模式中,用全站仪望远镜盘左瞄准2棱镜 后,将角度设置为90°00′00″,其剩下的步骤与第一测回中的步骤完 全一致,这里就不再叙述。至此该站的角度和距离观测就结束了,核对 数据发现无误即可进行下一站的测量。
Topcon GT311S全站仪
观测要 往返测较 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 测回较 一测回读数
求
差
较差
差
次数
往、返 15mm
2
10mm
全站仪册测量导线长技术要求:
15mm 4
仪器型号
半测回归零差
DJ2 全站仪测量角度限差要求:
(3)观测路线:
同一方向值上 下半测回之差 2C值
同一方向测回 较差
第一部分;位于北山测量实习基地,点号连接为:
差
≤±20S^1/2 mm
第一部分;位于北山测量实习基地,点号连接为:
T01-A1-A2-A3-A4-A5-A6-T15,T01-S1-S2-S3-S4-S5-S6-T15
第二部分:位于万方科技学院校区,点号连接为东门
-W01-WO2-W03-W04-W05-W06-W07-W08-W09-W10-SUN,SUN-W11-W12W13-W14-W15-W16-东门
、 山上导线布设概况:
学校导线布设概况:
2. 水准仪四等水准测量
(1)目的和要求:
1.测量所布设的水准路线点各点的高差值,后期经过计算得到各 点的高程值。
2.严格按要求操作仪器,注意数据误差的大小,后期处理时要认 真细致的完成计算。
3.让全体组员体会并实地操作仪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习后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2)实验仪器:
4.3测量成果: 见边长与角度观测记录手薄
4.4注意事项: 1) 仪器安置的高度要合适,脚架要踩实。在观测时不要手扶或碰动三脚 架,转动照准部和使用各种螺旋时,用力要轻。 2) 如观测的两个目标高低相差较大,更须注意仪器整平。 3) 对中要准确,测角精度要求越高或边长越短时,对中要求越严格。 4) 尽量用十字丝交点瞄准测铅底部。 5)全站仪读数稳定后方能读数。 6) 一定要按观测目标的顺序记录水平度盘的读数,记录要清楚,发现错误, 应立即重测。 7) 在一个测回的水平角观测过程中不得再调整照准部水准管。如气泡 偏离中央太多时,须再次整平仪器,重新观测。
取每测段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平均数作为该测段的高差,如果导线全长闭 合差在限差范围内,根据已知高程,算出每一点的高程。所用计算工具 为自己所编写的EXCLE表格。
4.3测量成果: 见四等水准观测记录手薄。 4.4注意事项: 1)在测量是要确保仪器所在位置的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内)。 2)在同一站点从后视转为前视时,望远镜不得从新调焦。 3)在每次读数前应消除视差的影响。 4)在观测者用水准仪进行瞄准、读数时,扶尺者要尽量让水准尺保 持立直(即水准气泡居中)。 5)每站观测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计算,检核满足限差要求后才能 搬站。 6)一旦发现所读数据不符合要求,应该立刻从新调平仪器再次读数,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二 测区概况
测区主要有两块:一是校园内部,主要测量北校区内部的地物地 貌,测量对象是建筑物和植物的分布,学校的整体通视良好,道路平 坦,碎步点容易采集。另一个是怪坡园旁边的北山测量实习基地,北山 测区位于焦作市北面,主要包括了两个山头、一条盘山公路,一条土路 及周围的数木、房子等地物。绿化面积较少,环境有点恶劣。地貌特征 点不是太明显,但是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时比较简单。有较多的坟地, 大沟,山间小路等地物,道路崎岖,不易攀爬。
四 实习依据与要求
实习依据:《测量学基础》、《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以及南方 CASS7.0地形地藉成图软件。
实习要求: 掌握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 工作能力;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 作意识。
三 已有测量成果利用情况
根据已有的万方科技学院的两个已知点坐标,测量学校内部的各个 导线点坐标。依据山上已知的T01、T15、T04三个点的坐标完成山上的 导线测量。 其坐标分别为:铜像(100,100,141.345);
东门(100,337.778,140.204); T04 (3905040.607,426376.329,267.650); T15(3904883.8232,426659.3267,293.528);
教学实习时间及地点:
实习内容: 1.闭合导线四等水准测量; 2.闭合导线全站仪边长和角度测量; 3.闭合导线经纬仪水平角度测量; 4.测绘地大校园平面图; 5.测绘焦作后山地形图;
教师评语:
《测量学》集中实习报告 一 实习组织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8日至2010年12月5日 实习地点: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T01-A1-A2-A3-A4-A5-A6-T15,T01-S1-S2-S3-S4-S5-S6-T15
第二部分:位于万方科技学院校区,点号连接为东门
-W01-WO2-W03-W04-W05-W06-W07-W08-W09-W10-SUN,SUN-W11-W12W13-W14-W15-W16-东门
(4)全站仪采集碎步点坐标步骤:
本次实习由老师带领和指导且以班级为单位,我班共分为五个小 组,主要有组长负责带队领导组员共同实施测量,每个人都参与导线控 制点的布设、测量、计算以及各个碎步点的数据采集和后期电脑绘制图 形等过程,测量过程主要为完成情况:在第一星期内进行上山的导线布 设及水准测量。在第二个星期内顺利的完成学校的导线测量任务,并初 步熟悉了仪器的操作。第三个星期主要完成山上的碎步点测量任务以及 学校的碎步点测量。第四个星期在学校进行内页的处理,主要进行成图 作业。通过本次实习使同学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 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 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
T01-A1-A2-A3-A4-A5-A6-T15,T01-S1-S2-S3-S4-S5-S6-T15
第二部分:位于万方科技学院校区,点号连接为东门
-W01-WO2-W03-W04-W05-W06-W07-W08-W09-W10-SUN,SUN-W11-W12W13-W14-W15-W16-东门
(4)全站仪测量导线边长与角度操作步骤:
4.1仪器操作: 控制测量要求对每个测站进行两个测回的角度观测和对距离的往返 测,在观测角度时若沿导线以顺时针进行,则观测角为右角,反之,观 测其为左角。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以某一站点为例,如测站1为例,在1站上安置全站仪,对中并整 平,在A和2测站上分别架设棱镜,以上步骤完成后,开机对测距类型、 棱镜常数、气象数据等测距参数进行设置后进行角度观测。 (1)、第一测回:在角度观测模式中,用全站仪望远镜盘左瞄准A棱镜 后置零,在测距模式中测量1到A之间的距离,完成后调成测角模式,顺
4.2内业计算:
1.如果在限差范围内,就取四次测得距离的平均数作为往(返)测距 离,再往返测距离的平均数即为两控制点之间的距离。 2.取上下半测回平均值为一测回角度值,取4个测回的平均值作为该角 值,将所有内角相加减去理论值180*(n-2)即为角度闭合差,看是否 满足限。。 3.将所得数值输入所编写的excle表中,得到所要的导线点坐标。
5.碎步点采集方法: 在学校内部采集建筑物的边角点,比如一号教学楼的8个拐角等等, 路边要采集拐角处,尤其是一段圆弧的弧顶位置,除此之外还要采集主 要的独立地物,比如高大的树木、路灯、垃圾桶等。应该注意的是:在 每一站应该尽可能的将通视良好的所有地物采集完,避免因为多次定向 而造成误差过大。 在北山的测量有学校有些差别其主要测量高程不同的点,主要是后 期要用高线成图。山脊线、山谷线、山脚线等可以看做是多面体的棱 线,称为“地性线”。因此在山上主要是测量地性线。只要测定了地性 线的空间位置,地形的轮廓也就确定下来了,即这些棱线上的转折点就 是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点还包括山顶、鞍部、洼坑底部等以及其他地 面坡度变化出。等高线的测绘也就是测定这些点的三维坐标。跑尺员在 跑尺时要将棱镜立在地物特征点上,立尺时要尽量保证棱镜杆竖直。在 采集等高线点时,在上述的等高线点特征点立尺,对于不规则的地貌需 要多测一些点。在通视不良的测区,则需引控制点到通视良好的地方进 行数据采集,应尽量避免花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水准测量仪器:DS3水准仪 双面尺 尺垫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前后视 前后视 K+黑 黑红面 视线最 中丝最 闭合差以 距不等 距不等 —红 高差之 长距离 小读数 及往返较
差
差累计
差
值
差
≤5m ≤10m ≤3mm ≤5mm ≤80m ≥0.2m
注:表中S为水准路线线段长度,以km为单位。
(3)观测路线:
3. 全站仪边长测量和角度测量
(1)目的和要求:
1.测量所布设的导线点各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各个导线点之间的转 折角,后期经过计算得到各点的坐标值。
2.严格按要求操作仪器,注意数据误差的大小,后期处理时要认 真细致的完成计算过程。
3)确保同学们经过实习之后都能熟练的使用全站仪进行一些基本 的测量。
(2)实验仪器
4.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 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测量”键, 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
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在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 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有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 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 后所测量碎步点的三维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