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于CT图像三维反求的模型数字化处理
4、冰模铸造技术研究
24 路阳教授1、新型耐磨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铜合金粉体材料涂层性能研究
3、铜合金粉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
25 路文江教授1、表面改性技术及涂层材料
2、快速凝固技术及钎料制备
3、金属焊接性
26 罗永春教授1、汽车动力电池关键电极材料
2、高密度储氢材料与合成
3、储氢材料晶体微结构分析表征及储氢性质的理论计算
与模拟
4、材料电化学。
主要研究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化学合成、
电化学超级电容特性、表面电镀修饰与腐蚀
5、其它新型功能材料
27 喇培清研究员1、块体纳米金属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2、块体纳米陶瓷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3、低镍不锈钢材料
4、纳米金属材料凝固过程的相场法模拟
5、先进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应用
28 马颖教授1、镁合金强韧化
2、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
3、有色金属微弧氧化表面改性
4、微弧氧化膜着色及后处理
5、镁合金热处理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优先考虑。
29 马跃洲教授1、微弧氧化脉冲电源研制
2、微弧氧化工艺研究
3、微弧氧化成膜机理研究
30 马勤教授1、超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2、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表面技术
3、超轻型有色金属材料及其成型技术
4、材料热处理及其新技术
5、材料信息学(计算材料学)
6、材料史学
31 牛显明高级工程师1、铜和铜合金的制备技术,以及在氧枪喷头、高炉风口
研发中的应用;
2、金属耐磨材料及高锰钢改性技术的研究;
3、风电轮毂低温铸态高韧性球墨铸铁件的工艺研究。
32 乔及森副教授1、铝镁合金等温热挤压工艺及材料性能研究
2、铝镁合金等温热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设计
33 石玗副教授1、焊接机器人及焊接过程智能控制
2、焊接自动化设备及高效焊接方法
3、焊接过程建模及信号处理34 苏义祥教授级高工表面工程强化材料及工艺
35 王宏教授1、机械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
2、机械加工机床计算机控制技术
3、中药制造技术现代化改造
36 王希靖研究员先进连接技术、焊接设备自动化:
1、钢--铝摩擦焊过程质量控制
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晶粒细化机制
3、相位摩擦焊设备研制
4、铜--钛电阻钎焊工艺研究
5、搅拌摩擦焊接头疲劳行为
6 搅拌摩擦焊接头金属流动过程研究
37 王玉棉教授1、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2、冶金废渣综合利用
3、化工冶金技术开发
38 王智平教授1、计算机在铸造行业中的应用
2、数值模拟
3、新型耐磨蚀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4、新型模具材料研究与应用
39 王晓军副教授1、新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研究
2、石化炉管服役后合金的焊接性研究
3、镍基合金熔体净化技术研究
40 王大辉副教授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41 吴有智副教授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42 夏天东教授1、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晶粒细化机理与细化技术
2、异质焊接接头再制造理论与技术
3、石油天然气钻采、储运与炼化装备焊接及表面保护技
术
4、自蔓延高温合成材料及其结构宏观动力学
5、新型碳材料及其应用
其中对研究生本科专业要求:第1方向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3方向为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焊接方向,
4、5方向为无机非金属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
每个研究方向拟选1人。
43 徐建林副教授1、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2、表面改性技术
3、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4、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44 阎峰云教授1、金属净化、半固态成形及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
2、铸造新材料及特种成形方法
3、耐磨耐高温材料
4、陶瓷材料
45 袁子洲教授1、耐磨材料及消失模铸造成形工艺设备研究
2、块体非晶合金制备及成型工艺研究
46 俞伟元副教授1、先进钎焊技术。
2、非晶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7 尹燕副教授1、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与加工
2、焊接过程保护研究
3、特种金属焊接
48 周琦教授1、高温有序合金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2、新材料微结构研究及其应用开发
3、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49 朱亮教授1、高效焊接技术:超窄间隙焊接技术研究
2、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管线钢焊接接头的强度及韧性,
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变形及强度
3、新型不锈钢的开发及性能
4、电爆法制备超细粉,电爆法喷涂
50 朱福良副教授湿法冶金、纳米材料制备,电化学冶金
51 张瑞华副研究员1、活性焊接法研究;
2、焊接过程数值模拟;
3、先进焊接技术
52 张鹏贤副研究员1、焊接过程智能控制
2、焊接新技术开发
3、焊接过程故障诊断和信息化技术与装备
53 张胜全高级工程师1、新材料研究
2、铝电解节能及环保研究
3、耐磨(减磨)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