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二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二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选择题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

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7·河北邯郸模拟)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

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

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由此可见()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7·河南焦作质检)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

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

一些人士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这是因为我国方言()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魅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

由此可见,汉字()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是中华文化优越性的集中展示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孝”的字形(如下图):从老,表示长者老人;从子,在老之下,意谓顺从、侍奉长辈。

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可以领悟到()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中国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8.“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华文化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儒、释、道三家并存,就是学术思想多元的体现。

”这两段文字最能够体现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历久不衰而有时代性B.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C.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D.具有地域性,多元一体而各有特色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这个“芈”(mǐ)字夺人眼球,该剧中大量的生僻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

对待生僻字,人们的看法存在差异。

甲方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

乙方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追求的是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对于生僻字的上述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理由。

参考答案考点规范练26我们的中华文化1.A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这启示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所以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错误,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④错误,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故选A项。

2.B不同地域的菜系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故排除A、C、D 三项,答案为B项。

3.D①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不符合题意,“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的说法夸大了箸文化的作用;③符合题意,“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符合题意,“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这说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故本题选D 项。

4.A中西文化的不同与借鉴,体现了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故①正确。

旗袍融合西式服装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故②正确。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③。

④否认了文化的多样性,观点错误。

5.B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能构成本题的原因,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项。

6.D①错误,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表明汉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故选D项。

7.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并且是延续至今的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内涵丰富,文化色彩浓厚。

所以,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既可以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可以领悟到其博大精深,D项当选;A、B、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8.B“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故B项当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9.答案赞成甲方观点,支持“使用生僻字”。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

生僻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

③生僻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赞成乙方观点,反对“使用生僻字”。

①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有悖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③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任选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如果赞成甲观点,可以从汉字本身的作用,文化的传承,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点等角度来分析。

如果赞同乙的观点,则应该看到生僻字在阻碍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篇二】一、选择题1.长征路上,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正确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是()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B.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C.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D.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袭和弘扬3.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

下列名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对应正确的是()A.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爱好和平B.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勤劳勇敢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团结统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4.《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

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A.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5.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

然而,一些人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

下列评论正确的有()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跨越道德底线③论证置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成功是广大参研单位和人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结果。

航空报国精神()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7.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

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

《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工匠文化的魅力③工匠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④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