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模拟试卷(填空题部分)电工基础题目:1.如图1-1所示电路,S打开时V A= 30V ;S闭合时V A= 25V 。
2.如图1-2所示,Rab= 2.25KΩ。
3.如图1-3所示为双踪示波器u1与u2的波形,面板开关选择Y轴:2V/格,X轴:1ms/格,则 u1的周期是 6ms ,若u2的初相为0°,则u2的解析式为 u2 =8sin(π/3×106t +0°)V 。
4.已知某电路中非正弦电流为i=4+3√2sin(wt-45º)+4√2sin(wt+45º)+5√2sin(2wt+30º)A,则i的有效值I= 8.12 A。
5.如图1-5所示,L1为水平放置的环形导体,L2为沿垂直方向通过L1的圆心的通电长直导线,当通过L2中的电流增大时,L1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为 0 。
6.如图1-6所示,开关S断开前,电路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当t=0时刻开关S断开,则初始值i(0+)= 0 A,电路的时间常数 = 4 μs,稳定后uc(∞)= 2V 。
7.如图1-7所示AB端开路,V A= -2V ,R AB= 4Ω。
8.一只规格为“220V ,40W ”的白炽灯,当接于220V 直流电源工作10小时,消耗的电能是0.4 度。
9.RZ 交流并联电路中,已知I R =10A ,I Z =10A ,则线路电流I 最大为 20 A ,此时Z 的性质为 阻性 。
10.在电感线圈与C 并联电路中,线圈参数为R=10Ω,L=0.5H ,电容C=47μF ,若要发生谐振,谐振频率为 32.8 HZ ,谐振时阻抗为 1.06K Ω 。
11.已知非正弦交流电压u=2+2t 1000sin 2V ,当此电压加于R —L 串联电路中,R=2Ω,L=2mH ,则电路电流为i= 1+sin(1000t -45°)A ,电压有效值为 V 。
12.一电感线圈电阻不计,电感为4mH ,当电流从1A 增加到2A ,磁场能量增加了 6M J 。
13.如图1-13所示电路中,开关S 断开时,V A = 3V ,开关S 闭合时V A = 0V 。
14.如图1-14所示,I=10mA ,R 1=3K Ω ,R 2=3 K Ω, R 3=6 K Ω, C=2μF ,在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在开关S 闭合后,i 1(0+)= 18mA ,i 1(∞)= 10 mA ,τ= 0.01s 。
15.RLC 串联电路接到电压U=10V ,ω=104rad/s 的电源上,调节电容C 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100mA ,此时测得电容上电压为600V ,则R= 100Ω , C= 0.0167μF ,电路的品质因数Q= 60 。
16.现有两只电容器,一只电容为2μF/160V ,另一只为10μF/250V ,则它们串联以后的耐压值为 192V ,并联以后的耐压值为 160V 。
17.图1-17所示电路中,A 、B 间的等效电阻为 3 Ω。
18.如图1-18所示的A 点电位U A = 8 V 。
19.如图1-19所示当R L= 9 Ω时能获得的最大功率,其功率值Pmax= 4 W。
20.如图1-20所示,I=20∠0o A则电路的复阻抗Z= 5∠-36.9O Ω,端电压U S= 10∠-36.90 V。
21.RLC串联电路的端电压u=10√2sin(2500t+10o)V,当C=8F时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Pmax=100W,则L= 20 mH,Q= 50 Var。
22.如图1-22所示电路中,S闭合时电路处于稳态,在t=0时将S闭合,则电容上的电压稳态值U C(∞)= 13.33 V,时间常数τ = 10 ms.23.在熔断器额定电流IRN的选择时,当负载为电阻性时I RN≧ I N;当负载为一台电动机时I RN ≧(1.5 ∽ 2.5) I N。
24.有一台电动机,它的励磁绕组是铜线,在室温200C时,测得电阻为100Ω,运行两小时后,测得电阻为250Ω,则此时电动机励磁绕组的温度T2= (电阻温度系数α=0.00410C)25.如图1-25所示电路中,要使检流计的读数为零,则R2的阻值等于 25Ω。
26.如图1-26所示状态下,电压表正偏,电流表反偏,这表示 A、C、F 为同名偏。
27.如图1-27所示,C1=2C2,S合上前C1两端的电压为U,则合上后C2两端的电压为 2/3U 。
28.某输出变压器原边匝数为200匝,付边匝数为40匝,阻抗匹配时负载电阻是4欧姆,现改接1欧姆的负载电阻,则匹配时付边的匝数应为 20匝。
29.如图1-29所示二端网络,输入电压u=1102sin(wt+530)V,电流 i=102sin(wt+230)A,则U= 110V I= 10A 复阻抗Z= 11∠300Ω,有功功率P= 950W 无功功率Q= 550var ,视在功率S= 1100VA ,该电路的性质为感性。
30.如图1-30所示电路,已知电压u=180sin(wt-300)+18sin3wt+9sin(5wt+300)V,R=6Ω,X L=2Ω X C=18Ω,则各表的读数为:A= ,V= ,W= ,电流的瞬时值i= 。
31.如图1-31所示电路中,U=20V,C=4μF,R=250KΩ,在t=0时闭合S1,在t=0.1S时闭合S2,则S2闭合后电压U R为。
32.如图1-32所示电路中,电源线电压U L=380V,频率f=50HZ,对称负载作Y联接的功率P=10KW,功率因数COSφ1=0.5(电感性),为了将线路功率因数提高到COSφ=0.9,则补偿电容器应采用联接方式较好。
(填 a或b)33.如图1-33所示,U AB= ,R AB= 。
34.在RLC串联谐振电路中,已知信号源电压为1V,频率为1MHZ,现调节电容使电路达到谐振,此时电流为100mA,电容两端电压为100V,则电路的元件参数R= ,L= ,C= 。
35.如图1-35所示,电路的等效阻抗Zab=36.如图1-36所示,开关S闭合前,电路未储存能量,则当S闭合后,初始值时间常数ic(0+)= mA,时间常数τ= .。
37.现有两只电容,一只电容为2μF/160V,另一只为10μF/250V,则它们串联以后的耐压值为 V,并联以后的耐压值为。
38.如图1-38所示电路中,已知E1单独作用时流过R1、R2、R3的电流分别是4A、2A、2A,E2单独作用时流过R1、R2、R3的电流分别是3A、5A、2A,则各支路电流I1= -1A ,I2= 3A ,I3= 4A 。
39.有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4:3,副线圈负载电阻R=100Ω,原线圈所接交流电压为u=40sin31.4tV,负载电阻R上的发热功率P= 4.5W 。
40.如图1-40所示为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R0时的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曲线,根据图线可知E= V;R0=Ω。
41.在如图1-41所示的三相对称电路中,已知u UV的初相角为90°,电流i U的初相角为30°,则负载的功率因数角为 30°。
42.有一电容为50μF的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
放电过程中,电阻吸收的能量为5J,放电时的最大电流为0.5A,电容器末放电前所储存的电场能量为 J,刚放电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R的值为Ω,放电的时间常数为 S。
43.一个线圈铁心的截面积为2.5cm2,线圈的匝数为2000匝,当线圈中电流由零增至2A时,线圈从外电路共吸收能量0.4J,那么该线圈的电感是,通过线圈的磁通为,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44.如图1-44所示电路中R 1=R 2=R 3=R 4=300Ω,R =600Ω,则开关K 打开时,Rab = 200Ω ; 开关K 闭合时,Rab = 200Ω 。
45.如图1-45所示,S 打开时,V A = -10V ,S 闭合时,V A = -4.75V 。
46.如图1-46,u=100√2 sin ωtV ,当电路发生谐振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0 V ,电流表的读数为 1 A 。
47.已知某一非正弦电压为u=50+60√2 sin(ωt+30°)+ 40√2 sin(2ωt+10°)V ,电流i=1+0.5√2 sin(ωt-20°)+0.3√2 sin(2ωt+50°)A,则P= 78.5W ,U= 88V 。
48.R 、L 并联电路中,已知端电压u=48 sin314tV ,电阻R=8Ω,X =6Ω,则电感中电流i = 8√2sin(314t-/2)A ,总电流i= 10√2sin(314t-53.1°)A 。
49.铜导线长1000m ,截面积1mm 2,ρ=0.0175Ω·mm 2/m 。
(t=20℃时,α=0.004/℃),在120℃时铜导线的电阻值为 24.5 Ω 。
50.电路如图1-50所示,AB 间的等效电阻为 12Ω 。
51.电路如图1-51所示,开关S 打开时,电路A 点的电位VA= 8 V 。
52.一正弦电流I=I m sin(ωt+2/3π)A,在t=0时电流瞬时值I=0.866A ,则在该电路中的电流表的读数为 0.707 A 。
53.一个电感线圈接在U=120V 的直流电源上,电流为20A ,若把它接在U=220V ,f=50Hz 的交流电源上,则电流为28.2A ,则线圈的电阻R= 6Ω,电感L= 1.59×10-4H 。
54.已知某电路的v t t u )802sin(26)20sin(22050︒++︒++=ωω ,则u 的有效值 U= 54.2 V 。
55.电路如图1-55所示,R1=1Ω,R2=R3=2Ω,L=2H,U=2V,开关合在1位置时电路已处于稳态,当开关合到2的位置后,i L(o+)= 2/3A ,i L(∞)= 0 ,τ= 0.5 s 。
56.导线长100m,横截面积为0.1mm2,则该导线在50℃时电阻值R_______。
57.如图1-57所示,已知E1=12V,E2=E3=6V,内阻不计,R1=R2=R3=3Ω,则Uab__________,Ubc__________________。
58.已知在某一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20+10 2sin(wt-10°)+5 2sin(2wt+20) +52sin(wt+60°),则电路中的电流的有效值I_________A59.图1-59所示电路,已知C=0.01μF,输入电压μ=2sin1200nt V,欲使输出电压的相位向落后方向移动60°,则应配的电阻R______,此时的输出电压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