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语文阅读材料系列

2018高考语文阅读材料系列

2018高考语文阅读材料系列【新闻素材】不论英雄还是普通人,不论崇高还是平凡,不论浅吟低唱还是动情燃烧,都是书写“中国故事”的一分子。

《战狼Ⅱ》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

不论最终定格在什么数字,阳刚硬派的《战狼Ⅱ》已经刷新了产业高点,也将电影对“中国故事”的书写,放在了新的语境。

【时评精粹】解码《战狼Ⅱ》,我们一定绕不过它经典动作类型片的视听语言。

宏大的场面、逼真的特效、凌厉的剪辑、酣畅淋漓的动作设计,形成了与好莱坞大片不相上下的工业水准。

从为一个镜头连续跳海26次的执着,到坦克、飞机道具要求逼真的严格,都标注着《战狼Ⅱ》的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

也要看到,不论如何贴近一些国外动作片的外形,《战狼Ⅱ》塑造的依然是中国主旋律的魂。

《战狼Ⅱ》塑造了冷锋这个非典型的中国军人形象,他铁血却不冷酷,重感情有情趣,他以自己的勇敢和智谋,阐释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价值。

尽管故事还可以完善,细节上也还可以打磨,但这部影片仍然用以上两点,切中观众的心弦,创造了票房奇迹。

《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

真实的世界好比汪洋大海,电影人借由镜头在大海中养鱼,这梦的内外连绵相通。

如果说15年前,一部《英雄》以超过2亿元的票房,“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的序幕”。

那么15年后的这个夏天,《战狼Ⅱ》如同又一颗探路石,测试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度,也再次验证了中国电影与观众、与时代一脉相连的命运。

海外撤侨,曾经在现实中激起人们“亲吻大地”的感动,今天在银幕上一样引发观影热潮,说明生活在中国崛起的时代,不缺乏精彩的故事,缺乏的是精彩的讲述。

诸如《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建党伟业》《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这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让我们感动与惊喜、震撼与仰望。

在这个被命名为主旋律的影像世界里,有命运与时代的激烈冲撞,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价值追求,有以明丽的光芒照亮的人性角落;那些英雄们苦度长夜的智慧与坚韧,是我们在这个喧嚣世界永不迷失的石路,是我们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涉渡之舟。

那些平凡英雄的命运轨迹,对美好的追求,对真与善的守护,对梦想的接力,无不回应着大时代的呼吸与脉动。

无论何时,人们对故事的需求都是不可餍足的,同时依然希望在大银幕上寻找感动与力量。

美学家苏珊•桑塔格曾将电影比作一种“世界观”。

这块大银幕,既是抚慰情感的心灵鸡汤,社会历史的万花筒,也是“铁盒子里的大使”,民族国家的面孔。

归根到底,它既是艺术也是生活。

从这个层面看,再宏大的价值,再宏阔的命题,如果失去了对当下生活的触摸,失去了对时代人心的描摹,也不过是脱离了土壤的花朵。

而只有那些生长在大时代脉络上的故事,才能够真正直抵人心。

是的,电影的触角最终指向人。

不论英雄还是普通人,不论崇高还是平凡,不论浅吟低唱还是动情燃烧,都是书写“中国故事”的一分子,都期待这书写为我们许下一个光明朗照的未来。

现在算经济发展的账,就要把生态修复的成本算进去,否则,不仅这一代人要承受生态破坏之苦,子孙后代仍然要花更高的代价去修复和改善生态。

【新闻素材】最近,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各省反馈督察情况,通报了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比如,企业超标排放,政府却帮其弄虚作假;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违规干预环境执法;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规建别墅,政府为其补办手续……为啥明知故犯?一些干部甚至还振振有词,怕影响经济发展。

【时评精粹】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市场可能还不小。

有些地方面对环保督察,不但不清理“土政策”,甚至出台新的“土政策”,原因就是担心会影响经济增长。

问题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只算了财政税收的小账,而忘了算污染对当前生活及后世子孙的影响这笔大账。

其实,只要把眼前的蝇头小利和生态修复放在一个天平上称一称,马上就能看出这种借口的荒谬之处。

最近,媒体报道了桂林地区采石挖沙的教训,几年来创造的税收不过约100万元,而生态修复却花了近1000万元。

“山水名片”遭到破坏,当地干部都连连叹息,“真是得不偿失”。

可见,以发展经济之名纵容环境破坏,不仅仅是一种短视,更是在推卸责任。

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一种必需品,马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活环境却无多大改观,甚至还一天天变坏,这是不能允许的。

换句话说,以前我们对环境的欠账,迟早是要还的。

因此,现在算经济发展的账,就要把生态修复的成本算进去,否则,不仅这一代人要承受生态破坏之苦,子孙后代仍然要花更高的代价去修复和改善生态。

生态是一笔“脆弱的财富”,要给后世发展留下足够空间,但也不是说当代人的需求就可以置之不理,关键在于度与量的平衡、用和补的协调。

一棵树成材需要十几年,而砍伐只需要几分钟,无论从生长与消耗的对比看,还是从抚育和利用的价值看,修复和保护生态的成本远远大于开采。

如果只开发不保护、只利用不修复、只污染不治理,“吃多少就要吐多少”,甚至更多,这样的财富置换并不经济。

只有树立适度适量的原则,“用”与“补”协同进行,才能避免生态产品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尴尬。

修复和补偿生态是系统性工程,不只要修损伤、补不足,更要找到新的替代发展方式。

已然亮起红灯的生态区,在补历史欠账、发展欠账的问题上不能含糊,也要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明确补偿与修复的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等,想办法走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发展模式,否则容易走上老路。

我们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因此,资源开采也好,旅游开发也罢,还得有底线意识。

这不只是说,必须绷紧绿色发展的红线,还要意识到,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看,以环境为代价去求经济发展,其实是不经济的。

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历史责任,才能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以全域的、全民的、全面的绿色化,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生态文明新阶段。

一位林场职工说,小学时开始种树,它们都几十岁了,看到自己亲手栽下的,就一定要回来,人是树,树也是人。

这种造树情愫,寄寓了一种价值,即“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共生”。

我们渴望的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的位置不可替代,越早学会与它共存共生,我们才能越快把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拥入怀中。

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的氛围,才能让奋斗的目标变成现实,让励志的寄语激励前行。

【新闻素材】经由人生冶炼的肺腑之言,更易引发灵魂深处的共鸣。

近日,河南省实验中学开学第一天,教室黑板上一段落款为“农民工致所有的莘莘学子”的留言受到追捧。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尽管寥寥数语、字迹潦草,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被该校师生当作开学最好的班会主题。

【时评精粹】这段“舍不得擦去”的励志寄语,出自一名粉刷墙壁的农民工之手,既表达了对中学生莫要辜负时光的衷心嘱托,也夹杂了鞭策自己“知来者之可追”的美好愿望。

与其说是一碗回味无穷的心灵鸡汤,不如说是一个传递“知识改变命运”观念的通道,学子们可以从中觅得扬帆启航的动力,成年人也能重拾继续奋斗的决心。

其中蕴含的人生向上的密码,正是这段劝学留言最发人深省的力量。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

这种力量的根源,来自对知识价值的笃定。

有人曾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如果在最好的年华错过知识的积累,在前行的路上缺乏求知的后劲,书写人生篇章的过程往往会举步维艰。

农民工“金玉良言”的走红,印证了人们对知识价值的真切认知,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深信不疑。

小到个人的命运转折,大到民族的复兴进程,知识带来的改变随处可见。

去年,来自湖南的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说,因为知识的眷顾,自己实现了从“农村娃”到“高材生”的蜕变;今年,国产大飞机飞天、国产航母下水、天舟翱翔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创新发展与知识的价值交相辉映,照亮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

这些正在发生着的鲜活故事,是促使农民工在忙碌之余一挥而就、表露心迹的底色所在,也是最能说服人心的事实论据。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尽管重视知识的价值是时代的公约数,但在现实中,求知者的境遇却时常不尽如人意。

今年全国两会上,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到凉山州的悬崖村,“感到很揪心”。

无论是让牵挂的每天攀爬悬崖上下学的孩子,还是在黑板上留言表露心迹的励志农民工,他们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于知识的心思并无二致。

比起现实的梯子,为孩子们架起知识的阶梯更为迫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每一颗求学之心提供安放空间,让每一个奋斗的人看到梦想实现的曙光,才是在励志之余更需要耕耘的地方。

正因如此,去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根据最新统计,今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达10万人,同比增长9.3%。

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的氛围,才能让奋斗的目标变成现实,让励志的寄语激励前行。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

”黑板上的粉笔字迹或许终将褪去,但对听闻过这段留言的人来说,那透过文字震撼人心的力量永远不会消散,对知识的信仰将历久弥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