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 、柏拉图( C )中试图对美加以界说,把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
A .《埃斯特惕卡》B .《理想国》C .《大希庇阿斯篇》D. 《美的分析》2 、“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 C )中提出来的。
A .《资本论》B .《政治经济学批判》C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 .《共产党宣言》3 、《淮南子》中说“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它说明美具有( A )A .多样性B .客观性C .社会性D. 相对性4 、人的美感与动物的快感___________A____A .有着本质的区别B .没有本质差别C .大体相当D. 完全一样5 、“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语出( C )A .苏格拉底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夏夫兹博里6 、“爱屋及乌”属于( D )A. 关系联想B. 相似联想C. 对比联想D 接近联想7 、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的( A )A 《论崇高》B. 《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C 《大地上的神圣理论》D. 《对美感受和崇高感的观察》8 、在西方,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 D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苏格拉底D. 毕达哥拉斯9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指______________A. 戏剧艺术的一种类型B.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悲哀的事件C. 悲痛的感情D. 一种美的特殊表现形态10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谈到喜剧的是_____B________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11 、被人称为丑得如此精美的雕塑是罗丹的______________A. 《老妓》B 《奸笑的梯也尔》C. 《教皇英格森十世像》D. 《祭司长》12 、“隐秀”说由下列何书提出______________A. 《玉海》B. 《二十四诗品》C. 《人间词话》D. 《文心雕龙》13 、听流行音乐、唱卡拉OK 主要体现了艺术的______________A. 审美功能B 认识作用 . C. 感化功能D. 娱乐消遣功能14 、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A 、亚里士多德《诗学》B 、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C 、黑格尔《美学》D 、康德《判断力批判》15 、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A 、伦理学的分支B 、文学的分支C 、哲学的分支D 、人类学的分支16、提出“尽善尽美”审美标准的是______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7、提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一观点的是( )。
A、高尔基B、鲁迅C、别林斯基D、狄德罗18、提出“黄金分割”比例关系的是( )A.莱辛B.亚里斯多德 C.席勒D.毕达哥拉斯学派19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 明确提出并积极倡导美育的是______________A. 顾炎武B 王念孙. C. 王国维D. 林则徐20 、不但从理论上对美育作了探讨,而且还积极把美育付诸实施的是______________A. 孙中山B. 蔡元培C. 顾炎武D. 王阳明21 、中国现代美育的先驱是______________A. 蔡元培B. 毛泽东C. 孙中山D. 王阳明22 、西方开始重视美育问题始自______________A. 古罗马B. 古希腊C. 奥斯曼帝国时期D. 原始时代23、古希腊真正谈到审美教育的是______________A. 苏格拉底B. 亚里士多德C. 伽利略D. 柏拉图24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著名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A. 寓教于乐B. 循循循善诱C. 开门见山D. 启发诱导25 、1795 年发表《审美教育书简》的是______________A. 笛卡尔B. 席勒C. 锡德尼D. 但丁26 、马克思确立美育基本任务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A.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 培养自由人C. 培养解放了的人D. 培养艺术人27.在中国美学史上,具体地论述“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的现代美学家是()A.梁启超B.王国维C.宗白华D.朱光潜28.“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A.狄德罗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席勒29.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A.“畅神”说B.“虚静”说C.“移情”说D.“感物”说30.克莱夫•贝尔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是()A.“艺术符号说”B.“有意味的形式”说C.“生产美的技术”说D.艺术本质否定说31、席勒认为美是(D)的对象。
A、绝对理念B、人的本质力量C、权力意志D、游戏冲动32、“美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D)A、心理学B、理情学C、解释学D、感性学33、中国古代“艺”的原初意义是(A)A、一种种植的活动B、一种认识的活动C、一种天生的能力D、一种思想与道德34、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审美教育的哪一方面?(B)A.由技到艺B.化欲为情C.转识成智D.以美显真35、下列诗句中存在审美体验中的“移情”现象的是(D)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C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6、下列美学家中,认为审美愉快与生理愉快完全不同的是(D)A荷加斯B马歇尔C桑塔耶那D康德37、认为要克服现代社会中人的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需要借助“游戏冲动”的美学家是(B)A康德B席勒C斯宾塞D弗洛伊德38、将最高层次的审美愉快称之为“高峰体验”的是(D)A席勒B斯宾塞C桑塔耶那D马斯洛39、立普斯提出的移情说的最大缺陷在于(C)A没有看到审美对象的形式因素对于移情的重要性B把审美体验与日常生活体验混为一谈C忽视了人类的社会实践在审美体验中的重要性D只能解释对自然事物的审美体验40、刘勰《文心雕龙》中“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一句,意指审美认识心理要素中的(C)A审美感知B审美情感C审美想象D审美理解41、达•芬奇在《论绘画》中说:“你应该看着某些潮湿的玷污的墙面,或凹凸不平的有颜色的石头,如果你要创造某种背景,就能从这些墙面或石头上看见天赐的风景画。
”这句话包含的审美认识心理要素是(A)A审美感知B审美情感C审美想象D审美理解42、伍举论美的资料保存在先秦著作()A《论语》B《国语》C《春秋》D《老子》43.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二、名词解释:1、摹仿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2、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著名命题。
(0 ﹒5 分)黑格尔继承和发展了美是理念的说法,强调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就是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满足理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 2 分)黑格尔的观点突破了把美看做永恒理念的观点,但仍然把世界和美首尾倒置了。
(0 ﹒ 5 分)4、审美范畴:指人们在长期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种类概念。
( 2 分)主要有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丑等。
( 1 分)5、集体无意识说: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从艺术起源角度一来界定艺术的学说。
( 1 分)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留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1 分)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1 分)6、荒诞:荒诞一词由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中一个戏剧流派的命名而广为流行,但严格意义上的荒诞却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哲学和美学范畴,(1 分)它是西方现代社会信仰丧失、传统价值观念解体和理性精神受到普遍怀疑的产物,其主体是人生的无意义和虚无的遭遇。
(1 分)荒诞的实质: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 1 分)7、美在形式说:是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1 分)认为美仅在事物的形式特征,即事物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和谐,忽视了事物内容的审美价值。
如毕达哥拉斯学派。
(2 分)8、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1:1.618(大致为2:3,或3:5,5:8)。
(2分)黄金分割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又于1854年得到德国数学家蔡辛的几何学证明。
西方人普遍认为“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是最美的比例。
(1分)黄金分割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在艺术和生活中经常被采用的比例关系。
(1分)9、《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图所著的《文艺对话集》中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其主要探讨的问题是“美是什么?”通过借用老师苏格拉底的名义,在与古希腊诡辩者希庇阿斯的辩驳中,体现了柏拉图自己的美学思想。
柏拉图认为应严格区别“美本身”与具体的美的事物等。
全文以“美是难的”作结。
该篇对话是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此后许多重要美学思潮均源于此。
10、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三、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每题5分,共分)1.美学的性质与美学的对象实际上是一回事。
错。
(2分)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届性,而对象是指研究的客体。
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
(2分)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1分)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话生生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