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嘉诚:和记黄埔集团董事长 --- Fortune China

李嘉诚:和记黄埔集团董事长 --- Fortune China

李嘉诚:和记黄埔集团董事长 --- Fortune China
当前位置: 杂志>>2001年5月总第30期>>封面专题
李嘉诚:和记黄埔集团董事长
2001年05月01日
作者:尼尔•乔杜里(Neel Chowdhury)
去年九月欧洲议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指责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和房地产巨头长江实业(Cheung
Kong)两家公司的老板、72
岁的李嘉诚在香港工商界的势力过大。

李嘉诚的影响力确实大得惊人:他在香港的港口、超市、电信和房地产等行业里举足轻重。

不过,欧盟的官僚们搞错了:他的经济
势力并不像这些人最初估计的那么大;而且,他同样面临 竞争。

当然,李嘉诚的政治关系
既强大又有效,但他挣钱的方式却是古典式的:贱买贵卖。

在过去的五年里,他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商界高手,并且在
2000 年又超越了自己。

李嘉诚在 1950
年代初从中国内地逃难来到香港,他的第一桩生意(这后来成了香港传奇的一部分)是制作和销售塑料花。

挣到钱之后,他便投资开发房地产。

在 60
和 70
年代期间,他显示出超人的本事,能根据对价格和风水十分敏感的香港消费者变化不定的购买情绪,估计出香港政府每年投放市场的土地数量,并因此而发了大财。

李嘉诚取得社会精英地位之时是在 1979 年,当时他花两亿美元买下了贸易商行和记黄埔 22%
的股份。

这笔交易标志着香港工商界领导人物的火炬由英国人交到了中国人手中。

李嘉诚目前拥有和记黄埔 51% 的股份,价值大约 250
亿美元。

这位商界高手最辉煌的年头却是在 2000 年,在市场价格几乎到顶的时候抛出手里的电信股权,换成了现钱。

1999 年 11
月,他把所拥有的英国无线通信企业 Orange 公司 49% 的股份抛出,总共获得净利润 220
亿美元。

六个月后,他又把手里的美国无线通信企业──声流公司
(Voicestream)23% 的股份卖给了德国电信公司,净赚 90
亿美元。

他还顶住诱惑,在如今看来价钱已经到顶的时候退出了在德国、瑞士、波兰和法国经营“第三代”(3G)无线通信执照的竞投活动。

对商界高手李嘉诚来说,2001 年也同样大有可为。

去年 12 月,他宣布重返 3G 无线通信业,拿出 90
亿美元在英国和意大利投资。

他也正在向港口建设投入资金。

和记黄埔早已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运营公司,全球有 10% 至 15%
的海上贸易处于该公司的控制之中。

全球大多数港口运营公司股票的交易价正跌得让人动心,其主要原因是人们觉得港口是一种过时而利润低的行业,而李嘉诚正在利用和记黄埔积聚的
280
亿美元现款悄悄地购进这类股票。

他认为互联网能压缩成本,成为通往利润更高的行业(如物流管理和在线货物交易)的跳板。

这又是一桩绝对与众不同的李氏买卖,而且与塑料花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译者:王恩冕
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查看评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