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脂 质
第六章 脂 质
刘永宏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6.1 油脂和蜡 6.2 复合脂质 6.3 萜类化合物 6.4 甾族化合物
第二节:脂类的代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概述
定义与分类
脂质,或称类脂,是一类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 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大多数脂质有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元素组成:碳、氢、氧,有的含氮、磷和硫
甘油三酯燃烧热值与组成他们的脂肪酸相似。饱 和脂肪酸燃烧热值随其碳链增长而增加。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化学性质
水解与皂化:在酸、碱或酶作用下水解成脂肪
酸和甘油。在碱性中水解,产物为脂肪酸的盐, 称为皂化。
皂化值:测定油脂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油脂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和油脂的质量。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化学性质
哺乳动物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 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有: 亚油酸(18:2) 亚麻酸(18:3) 花生四烯酸(20:4) 二十碳五烯酸(20:5) 二十二碳六烯酸(22:6)
第一节:概述
脂肪酸分类与简写
通常认为脂肪酸是含6~36个碳原子的羧酸。 饱和脂肪酸
棕榈酸(软脂酸):C16; 硬脂酸:C18; 花生酸:C20
加成反应 与HCN、RCN、H2S、NCSH、SCl2、
RSH等。常用在涂料生产中
第一节:概述
6.1.2 脂肪酸
已超过1000多种 多以结合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如三酰甘油酯、
磷脂、糖脂等。 组织和细胞中有少量游离脂肪酸 通常认为脂肪酸含6~36个碳原子的羧酸。
第一节:概述
必需脂肪酸
第一节:概述
定义与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和组分,可分为: 简单脂质: 如三酰甘油酯和蜡 复合脂质:如甘油磷脂、鞘氨醇磷脂等 衍生脂质:高级脂肪酸、萜类化合物、类固醇、 脂蛋白等
根据生物学功能方面,可分为:
贮存脂质 结构脂质 活性脂质:
含量少,具有重要而专一的生物活性
第一节:概述
备高级脂肪酸等工业原料;可还做燃料、润滑油、 肥皂、多种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合成材料等等。
植物油:有5~10种脂肪酸 动物脂:常见脂肪酸有10~40种 乳脂:脂肪酸有142种
第一节:概述
植物油和动物油
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 大多数植物油具有较低凝固点,常温为液体,统
称为油 动物油脂凝固点比较高,常温下为固体,一般称
脂肪酸甲酯催化加氢:制备高级脂肪醇的
重要方法。 油脂+甘油→单甘油脂+二甘油脂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化学性质
酯转移反应:在80℃、催化剂存在下,脂肪酸在 油脂分子间或分子内重新分配
氨解反应:与氨或胺类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酰胺 →催化加氢→高级脂肪氨
氢化反应:在Ni、Pd或Pt等催化下加氢,不饱和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化学性质
异构化反应:不饱和脂肪酸能双键异构化和立体 异构化
催化剂作用下:
1. 顺式结构→反式结构 2. 脂肪酸双键发生位移 卤化反应:氯、溴、一氯化碘等通过加成反应—
—用于分析双键是否存在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化学性质
硫酸化和磺化反应
不饱和脂肪酸+硫酸→双键上加-O-SO3H 不饱和脂肪酸+硫酸→高温下:双键上加-SO3H
润滑油:硬脂酸山梨醇酯、脂肪酸聚甘油脂 制造生物燃料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物理性质
油脂:无色、无味、无嗅的稠性液体或蜡状固体,
密度一般在0.91~0.94 g/cm3,不溶于水,略溶于 低级醇,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非极性 溶剂中。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物理性质
天然油脂为混合物,无固定熔点,随不饱和脂肪 酸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脂肪酸含量增加而降低。
酸→饱和酸,从而改变油脂性质,使油→脂。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环氧化,如油脂中的不饱和双键与过 氧酸反应, 常用过氧化氢做氧化剂。
含有不饱和酸的油脂都能被氧化。
不饱和度高的油由于自动氧化能行成薄膜。 聚合反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油脂可氧化
聚合、加热聚合和芳聚合反应。 涂料成膜的基本反应。
天然甘油三脂都为L-型 生物合成反应的中间体:甘油二脂、甘油一脂
第一节:概述
油脂结构式
CH2OCOR1 R2OCO—C—H CH2OCOR3 L-脂肪(甘油三酯) R1、R2、R3相同——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混合甘油酯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重要用途
食品乳化剂:单酰甘油有自有羟基,在水中形成 分散态,如甘油单酸酯二酸酯
为脂。 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70% 动物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
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的脂肪一般营养价值较高
第一节:概述
6.1.1 油脂
即甘油三酰,也叫脂肪,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用 脂肪酸构成的甘油脂称为混合脂
由同种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酰称为单甘油
天然油脂为简单甘油三脂和混合甘油三脂
脂质是动植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残余机 体活动,在人体内主要有五种功能:
生物体内高能量热源:20~35%的总热量 为细胞膜提供机能性物质 为细胞结构和前列腺合成提供必要的脂肪酸源 为油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能调节人体血脂含量
第一节:概述
6.1 油脂和蜡
定义:脂肪酸与甘油和醇的酯化产物。 为再生性资源,除食用外,还可用于工业:制
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C18:2(9,12)或C18:2△9,12 亚麻酸:C18:3(9,12,15)或C18:3△9,12,15 花生四烯酸:C20:4(5,8,11,14)或C20:4△5,8,11,14
第一节:概述
天然脂肪酸的特点:
(1)多为偶数碳; 奶油中脂肪酸种类多且低碳脂肪酸多(半固态) 陆地动、植物脂肪较多16、18碳 水产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占绝大多数,其中淡 水18碳多,海水20、22多。
酸败:天然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产生难闻气
味的现象。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自动氧化,产生过 氧化物,并降解为挥发性醛、酮和酸等复合混合物 。 微生物的作用:油脂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甘油
会被氧化成1,2-环氧丙醛。 防止氧化:可加入防氧化剂、排除氧气或降温。
第一节:概述
油脂的化学性质
酯交换反应: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 酯交换反应。 油脂+甲醇→脂肪酸甲酯+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