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政治时政热点:命题角度-保护环境
命题角度二保护环境
【热点聚焦】
环境状况2017年6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公报显示,2016年,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比2015年上升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9.1%。
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
世界环境日2017年6月5日上午,联合国驻华系统与北京市环保局、通州区政府联合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举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
活动现场,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说,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旨在呼吁和鼓励大家走进自然,欣赏它的美丽并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而以行动保护自然。
保护环境重在全社会的参与和行动,联合国驻华系统在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活动,旨在体现全球的倡议重在落到具体的行动。
直击考点:①环境形势;②空气污染;③保护环境;④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精确设问
1.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现象反弹?
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加强环保科技的应用,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③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民步行或用自行车代步,控制机动车污染;
④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防治空气污染的意识;
⑤鼓励公民敢于并善于同污染大气的行为作斗争。
2.联合国驻华系统在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活动说明了什么?
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气候问题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生态的平衡,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
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只有携起手来,才能战胜各种挑战;
③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只有积极、真诚地合作,才能创造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共赢共享的美好社会;
④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2017年世界环境日为什么要以“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为主题?
①顺应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和潮流;
②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4.“人与自然,相联相生”对国家和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依法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④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环保知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等。
(2)公民:①落实环保行动,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少乘汽车多走
路、植树造林等;
②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活动,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就环境保护问题,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④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
5.通过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会议,我们应该达成哪些共识?
①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需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体制;
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关键在行动;
③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需全球携手,加强合作,世界各国必须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等。
(三)综合设问
1.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实施了什么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①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促进环境治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与实施哪些战略、方略、方针等相结合?并说
明理由。
①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相结合,因为这可以为治理环境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公
民;
②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结合,因为这有利于治理环境走上法治化轨道,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和法治支持;
③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因为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
3.如何以具体行动共建绿色环保家园?
①日常环保: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不随意乱扔垃圾;拒绝使用塑料袋,杜绝白色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②环保行动:做义务环保宣传员,向人们介绍环境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发现破坏环境的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等等。
4.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①执法部门:要做到严格、严明、严肃执法;
②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依法办事;
③相关部门:要增强监管力度,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依法行政。
5.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搞好我们的环境,让“祖国的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
①国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替代资源、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保立法,加大对保护环境的宣传,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等;
②个人: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积极参加打扫社区卫生的劳动;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承担绿色环保社会责任,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进行环保调查,将调查结果向环保部门反映,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