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热力系统: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

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作用:确定研究对象,将系统与外界分隔。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系统与外界作用通过分界面进行,有三种形式:功交换、热交换、物质交换。

闭口系统:没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

又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开口系统: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

简称状态。

热力状态反应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动特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和力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征的各种物理量。

基本状态参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的参数。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温度:描述热力平衡系统冷热状况的物理量。

温度的数值标尺简称温标。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

(也称压强) P=F/A相对压力(表压力)=大气压力+绝对压力:以大气压力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

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

状态参数。

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为P,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Pi之和。

分容积:假象混合气体中组成气体具有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时,单独占有的容积。

准静态过程: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的过程。

(是理想化过程)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反之为不可逆过程。

(理想化过程)可逆过程实现条件(特征):1.过程势差无限小,即准静过程。

2.没有耗散效应。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发生变化而通过界面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

(体积增大为膨胀功,体积减小为压缩功)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变化,又回复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

理想气体:科学抽象的假象气体模型。

气体分子是一些弹性的、不占有体积的质点,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比热容:单位物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定容比热容:在定容情况下,单位物量的气体,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定压比热容:在定容情况下,单位物量的气体,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p-Cv=R(适用于理想气体)绝热指数(比热容比)κ:定压比热Cp与定体积比热Cv之比。

混合气体成分: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气体的含量与混合气体总量的比值。

分为:质量、容积、摩尔成分。

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有能量,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而其总能量保持恒定。

或者,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系统储存能(系统总能):是指热力学能(内能)、外部储存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膨胀功(容积功):在压力差作用下,由于系统工质容积发生变化而传递的机械功。

轴功: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传递的机械功。

流动功(推动功):为推动流通通过控制界面而传递的机械功。

技术功:热力过程中可被直接用来做功的能量,膨胀功与流动功代数和。

焓:可以理解为由于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并取决于热力状态参数的能量,即热力学能与推动功的总和。

H=U+PV自发过程: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就可以自然进行的过程。

(是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系统经过一个过程后,如果使热力系沿原过程的路线反向进行并恢复到原状态,不会给外界留下影响。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而使之全部转变为功。

卡诺定理:工作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工质无关。

在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补可逆循环,热效率小于可逆循环。

熵:体系的混乱的程度熵流:由热量流动引起的熵变。

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绝热为零。

Sf熵产:由闭口系统内部任何不可逆因素造成的熵变。

Sg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孤立系统或绝热闭口系统的熵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不能减小。

火用:当系统由任意状态可逆转变到与环境状态相平衡时,能最大限度转变为功的能量。

火无:不能转变为功的能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过程。

沸腾:温度达到和超过饱和温度时激烈的汽化过程。

水蒸气:由液态水经气化得到的气体,离液态近,不能当作理想气体。

水蒸气定压发生过程:定压预热阶段、饱和水定压汽化阶段、干饱和蒸汽定压过热阶段。

过冷水(未饱和水):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的水。

V<V' H<H' S<S'饱和水:开始沸腾的水。

V=V' H=H' S=S'湿蒸汽:饱和蒸汽和饱和水的混合物,简称湿蒸汽。

V'<V<V" H'<H<H" S'<S<S"干饱和蒸汽:不含饱和水的蒸汽。

V=V" H=H" S=S"过热蒸汽:温度高于饱和温度的蒸汽。

V>V" H>H" S>S"水蒸气的饱和状态:是汽化和液化达到动态平衡共存的状态汽化潜热:使一千克饱和水在一定压力下完全变为相同温度的饱和水蒸气所需加入的热量。

潜热:相态改变而不改变其温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显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干度x:湿蒸汽中含有干蒸汽的质量除以湿蒸汽的总质量。

湿度1-x:湿蒸汽中含有饱和水的质量除以湿蒸汽的总质量。

饱和湿空气:湿空气中水蒸汽达到饱和状态的空气。

未饱和湿空气:湿空气中水蒸汽未达到饱和状态的空气。

绝对湿度ρs: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

饱和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达到最大值,称为饱和绝对湿度相对湿度ψ:指绝对湿度ρv和相同温度的绝对湿度ρs的比值。

反应了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的程度。

含湿量(比湿度)d:单位质量干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

饱和度D:湿空气的含湿量d与同温下饱和空气的含湿量ds的比值。

露点温度:对应于水蒸气某分压下的饱和温度。

干球温度:普通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湿球温度:用湿纱布包裹的湿球温度计测得的湿纱布中水的温度。

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不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

热湿比(角系数)ε: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和含湿量的变化的比值 ,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稳态稳流:开口系统内每一点的热力学和力学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马赫数M :气体速度与音速之比值。

M <1亚音速 M=1音速 M>1超音速滞止状态:流速为零或者流速虽大于零但按定熵压缩过程折算到流速为零时的状态。

背压:工质在热机中做功后排出的压力。

喷管效率:实际过程气体出口动能与定熵过程气体出口动能的比值。

ηn节流:指流体在管道中经阀门、孔板或多孔堵塞物等设备时,由局部阻力,使流体压力降低的特殊流动过程。

绝热节流:节流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扩压管:利用流速的降低使气体增压的流道称为扩压管。

临界流速:达到当地音速的流速称为临界流速。

减缩喷管:比体积的增加率小于流速的增加率的喷管。

不可压缩的流体,喷管一定是减缩型的。

渐放喷管:比体积的增加率大于流速的增加率的喷管。

热机: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设备。

动力循环:热机的工作循环。

分为蒸汽动力循环(朗肯循环),燃气动力循环(内燃机循环,燃气轮机循环)。

热泵:消耗一部分高位能为补偿,通过热力循环,把环境介质中储存的不能直接利用的地位能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能。

是一种能源提升装置。

回热循环:将通过蒸发器的部分水通过热交换器和给水进行热交换。

提高了制冷效率。

再热循环:将膨胀做功的工质中途抽出,经再次加热后送回继续膨胀做功的热力循环。

制冷:对物体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

种类有:压缩式、吸收式、蒸汽喷射制冷。

制冷系数: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

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最大。

绝热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状态变化过程,即0=q δ或0=q 称为绝热过程。

定熵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可逆热力过程,称为定熵过程。

多变过程:凡过程方程为=n pv 常数的过程,称为多变过程。

定容过程:定量工质容积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容过程。

定压过程:定量工质压力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压过程。

定温过程:定量工质温度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温过程。

自由膨胀:气体向没有阻力空间的膨胀过程,称为自由膨胀过程。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为了安置进、排气阀以及避免活塞与汽缸端盖间的碰撞,在汽缸端盖与活塞行程终点间留有一定的余隙,称为余隙容积,简称余隙。

最佳增压比:使多级压缩中间冷却压气机耗功最小时,各级的增压比称为最佳增压比。

热机循环:若循环的结果是工质将外界的热能在一定条件下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则此循环称为热机循环。

空气压缩式制冷:将常温下较高压力的空气进行绝热膨胀,获得低温低压的空气。

蒸汽喷射制冷循环:用引射器代替压缩机来压缩制冷剂,以消耗蒸汽的热能作为补偿来实现制冷的目的。

蒸汽喷射制冷装置:由锅炉、引射器(或喷射器)、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和水泵等组成。

吸收式制冷:利用制冷剂液体气化吸热实现制冷,它是直接利用热能驱动,以消耗热能为补偿将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环境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