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期中期末测试题(优质试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期中期末测试题(优质试题)

必修三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45分)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完成3~4题。

3.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

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自然因素指标的是( )A.气候B.地形C.洋流ﻩD.植被4.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ﻩD.自然资源不足以色列政府强调“科技立国”,创造出沙漠中的农业奇迹,使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下面是以色列的一个莫沙夫(合作社)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回答第5~6题。

5.A、B两农田其中一个发生了病虫害,通过乙把信息传输给甲,则甲系统做出分析判断后,准确对发病农田进行防治。

在这个处理过程中,甲运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技术③地理信息技术④北斗导航技术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假如在我国,这种节水模式最适宜借鉴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南方地区ﻩD.西北地区(2014·湖南十二校模拟)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完成7~8题。

7.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8.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ﻩD.②④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千米,最宽处约195.41千米,将“线”还原成“带”(如下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10.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 B.②④ C.③④D.①③1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回答13~15题。

13.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无关的是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14.乌鲁木齐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这说明(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总面积/km2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数/个20世纪50年代83400284820世纪80年代70988 2305减少数量12412 543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集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15.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 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读“2001~2008年全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统计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量大于消费量B.消费量持续增长C.生产量持续增长且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消费量的增长速度D.从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煤炭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我国能源的需求17.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③④B.③④⑤ C.①②③ﻩD.②④⑤19.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ﻩ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1951~1990年我国台湾省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读表完成20~21题。

中国台湾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1951~1990年) 单位:%年份作物1951 1956 19611966 1971 1976 1981 19861990稻米52.2550.7548.5146.7746.5148.9647.7241.9539.33甘薯15.4 14.9114.62 13.9713.92 7.71 3.9 1.7-甘蔗3.955.49 5.8 6 5.596.84 7.445.09 5.71水果 2.11 1.8 1.95 6.36 7.26 7.649.93 13.82 19.29蔬菜5.23 5.30 5.616.69 9.06 11.9515.8418.92 16.320.A.交通条件改善 B.市场需求变化C.劳动力素质提高 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21.对台湾1951~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变化的分析,可借助于(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ﻩD.遥感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

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

读图,回答22~24题。

22.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A.天山B.昆仑山 C.秦岭ﻩD.太行山23.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24.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25~26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

尤其以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25.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2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下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

读图,回答27~28题。

27.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先进的技术 B.廉价的劳动力C.广阔的市场 D.丰富的资源28.汽车产业转移到丁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有利于A.提高甲地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B.优化乙地产业结构,缓解其就业压力C.促进丙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D.加强丁地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重庆长安汽车集团(以下简称“长安”)决定,在南京附近的溧水开发区投资生产“长安牌”小面包车。

此举一出,有38家汽车配套企业表示也将落户该开发区。

据此回答29~30题。

29.“长安”此举主要是看中了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 )A.劳动力价格B.技术力量C.交通运输条件ﻩD.消费市场30.38家汽车配套企业同时落户该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这些企业大多是“长安”的子公司②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费用③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④相互竞争,求得发展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5分)31.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mm,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32.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1分)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西辽河属于________(内、外)流河。

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