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具体来说社会制度及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
(2)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3)社会制度从宏观上确立了个人关系丶群体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
(4)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较低层次的关系非正式的(5)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微观社会结构(1)微观社会结构主要是由各种具体的丶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现实社会的形态。
微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个体相互联系丶相互作用的模式。
3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1)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丶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2)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3)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以下关系(继承丶变异丶中断)(4)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丶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基本关系(交叉与渗透丶制约丶促进丶转化)(5)区分良性中性恶性社会运行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丶协调性原则丶满足需要的原则)(6)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第三节社会类型1 社会生存方式2公社社会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3社团社会建立在非人情的丶正式的丶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1文化的概念含义广泛意义上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2文化的特征(1)可习得性(2)共享性(3)象征性(4)全括性(5)整体性第二节文化的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与亚文化3主文化与反文化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第三节文化的构成1象征符号2价值观念3 规范体系4物质文明第四节文化的功能1 认同功能2 规范功能3 整个功能4 涵化功能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1集体化社会与人的社会化2 个体化社会与人的个体化3社会化与个人化的基本关系第二节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定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发展社会化(4)逆向社会化(5)再社会化3社会化的理论视角(1)“镜中我”理论美,库利(2)“角色扮演”理论美,乔治.米德(3)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4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5)生命历程理论4 社会化的生物条件及社会条件(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5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2)学校(3)工作单位(4)大众传播媒介(5)同龄群体6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过程(1)早期社会化(2)成人继续社会化(3)代沟问题社会化的内容: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角色扮演的学习第三节社会角色扮演1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丶身份想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丶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2分类(1)先赋角色与自获角色(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3角色扮演过程4角色冲突与协调角色失调类型(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角色协调的基本原则(1)在特定情境中,从属角色应服从的主导角色或以主导角色为主(2)根据主流社会价值观权衡不同角色价值合理性程度(3)规避损害公共利益的角色第四节人的个体化1 个体化的意涵2个体化与人的主体性3个体化的机制自主机制丶能动机制丶选择机制丶创新机制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1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丶个人与群体丶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5)社会交换论(6)本土方法论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 社会互动的情境2社会互动的过程3 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1社会互动的维度(1)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2)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互相依赖程度的大小(3)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4 频度2社会互动的类型(1)合作(2)竞争(3)冲突(4)强制(5)顺从与顺应第四节集体行动1集体行动及其特征集体行动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特征(1)人数众多(2)无组织性(3)行动者相互依赖2集体行动理论(1)基本条件说(2)模仿理论(3)感染理论(4)紧急规范理论(5)匿名理论(6)控制转让理论3集中典型的集体行动(1)恐慌(2)谣言(3)就行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1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与社会互动的关系:(1)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2)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2 社会网络的类型分类标准3社会网络的功能(1)社会资源获取功能(2)组织管理辅助功能(3)日常生活联系功能4社会网络分析第二节社会群体1 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2 社会群体的类型(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内群体与外群体(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5)血缘群体丶地缘群体丶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3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1)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吸引其成员,并把成员聚集在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2)群体规范(3)群体内部关系(4)群体领导与决策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1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1)成员有限(2~30人)(2)成员间有直接的丶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5)成员难以替代(6)群体整合程度高(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2初级群体的功能(1)正功能(2)负功能3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第四节婚姻与家庭1婚姻家庭及其发展2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3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功能(1)生理需要满足功能(2)社会延续功能(3)经济协作功能(4)社会化功能(5)保障功能问题(1)夫妇关系问题(2)代际关系问题(3)核心家庭问题第九章社会组织广义: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指人们为了实现不了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的所形成的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