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长拳第三路

初级长拳第三路

初级长拳第三路:预备动作:(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第一段:(1)弓步冲拳(2)弹腿冲拳(3)马步冲拳(4)弓步冲拳(5)弹腿冲拳(6)大跃步前穿(7)弓步击掌(8)马步架掌第二段:(1)虚步栽拳(2)提膝穿掌(3)仆步穿掌(4)虚步挑掌(5)马步击掌(6)叉步双摆掌(7)弓步击掌(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第三段:(1)歇步抡砸拳(2)仆步亮掌(3)弓步劈掌(4)换跳步弓步冲拳(5)马步冲拳(6)弓步下冲拳(7)叉步亮掌侧踹腿(8)虚步挑掌第四段:(1)弓步顶肘(2)转身左拍脚(3)右拍脚(4)腾空飞脚(5)歇步下冲拳(6)仆步抡劈拳(7)提膝挑掌(8)提膝劈掌(9)弓步冲拳结束动作:(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3)还原二十四式太极拳第一节:(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第二节(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三节(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第四节(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第一章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唐朝建立了武举制3、明清时期,是武术的集大成发展时期,其标志或特征是:(1)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2)武术内功的形成(3)武术套路的形成(4)内家拳的出现(5)对武德有明确要求4、国民党政府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5、1958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

6、《武术竞赛规则》是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内容并于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

7、自1990年底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自1997年第8届全运会开始,武术不仅是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而且是全运会的唯一非奥运会项目。

8、按照运动形式的分类方法,将武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三大类。

9、功法运动包括(1)内壮功(2)外壮功(3)轻功(4)柔功10、套路运功: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和整套练习。

其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演练。

11、武术的特点:(一)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二)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12、武术的作用(一)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二)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三)培养道德情操(四)丰富文化生活(五)增进交流第二章1、武德即武术道德,就是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

它包括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所具有备的道德品质。

2、抱拳礼的含义是: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

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第三章1、武术技法:是指武术练习的技术要求与带有规律性的技巧方法。

2、长拳是现代武术运动中的主要拳种之一。

它是在吸取了查、华、炮、红、少林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

3、强调力要顺达,须明“三节”、“六合”。

传统武术技击理论一般将人体分为三节即上肢为稍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

六合是指手、肘、肩、脚、膝、跨部位的协调配合,体现出整体合一的劲力特点。

4、长拳的呼吸方法:沉、提、托、聚法,合称“提、托、聚、沉”四法。

5、四击:是指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

6、八法:是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8个方面。

第四章1、武术图解:是通过图示和文字来说明和解释武术动作的技术要领及动作特点。

它既是记录武术动作和套路的主要方式,也还是武术技术交流与推广的一种形式。

武术图解由文字说明和插图两部分组成,文字说明叙述动作的详细过程和要领,插图描绘动作姿势和身体各部位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

2、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往返路线、运动方位、动作名称、术语的运用、要领说明、常用叙述词等方面的内容。

3、武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躯干姿势为准。

4、武术图解插图中一般用虚线或实线表示该部位下一动作行进的路线。

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

5、武术套路中各段的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段向左,双数段则转回来向原来的右。

6、武术图解的动作名称多以下肢的主要动作结合上肢的主要动作而命名。

7、在动作说明中有左(右)或右(左)的写法,它是指左、右均可或左右互换的意思。

8、个人自学法的识图自学方法与步骤个人自学法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借助一定的条件进行自学套路和动作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有一定武术技术基础和基本知识的学生,要具备基本的武术技术自学基础,要掌握正确的武术图解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基本能力,即文字阅读能力和识图能力。

(1)看图和动作名称(2)看文字说明(3)深化提高注意事项:1、掌握必备的基本功,基本动作知识和技能。

2、了解武术图解知识,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

3、注意眼睛的配合,探求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

4、了解所学套路的风格特点。

9、合作自学法的适用范围及步骤对有一定武术运动基础的自学者,突击学习一定的套路动作或者解决在习武过程中因个别动作难题而进行合作性的学习较为适宜。

主要步骤:(1)分工(2)检查学习(3)互教互学注意事项:1、掌握动作术语及动作要求,;了解图解中实线和虚线的意义,依照动作要点进行练习。

2、遇到较为复杂的动作时,采用分解练习法,先学上肢动作,再学下肢动作,最后上下肢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3、初学者要固定练习方法,否则不易记忆,影响学习效果。

4、眼法是武术运动中最重要的功法内容,在掌握动作以后要特别注意眼法的配合练习。

第五章1、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叫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学习,逐步掌握专项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2、武术教学的特点及步骤特点:(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步骤:(没画)(1)基本动作练习(2)基本功练习(3)组合动作练习(4)套路练习(5)技术创新实践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是“三多”问题:(1)动作数量多(2)方向路线变化多(3)每个当做包含的因素多3、武术教学法(指导法)(一)讲解(1)讲解的内容基本技法动作规格攻防意义关键环节易犯错误(2)讲解的方法术语化讲解形象化讲解单词化讲解口诀化讲解(二)示范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完整和分解示范?(1)完整示范@首次作为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教学内容为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武术动作@教学对象为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2)分解示范@结构、方向和路线较为复杂繁难的动作@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不易完成的跳跃动作、翻腾动作、滚翻动作、跌仆等动作@展示难度动作、复杂动作、节奏、风格。

4、示范位置:一般站在以横队头排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5、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6、示范速度:可分为慢速、常速和快速三种。

7、领做和口令指挥:是教师示范和讲解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

8、领做位置要恰当:教师一般站在套路运动方向的斜前方。

9、纠正错误的方法:(1)指导法(2)静耗体验(3)语言提示(4)对比分析10、练习法:武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练习方法是:(1)模仿练习(2)重复练习(3)默想练习11、练习法的练习形式是:(1)集体练习(2)分组练习(3)单人练习(4)双人练习(5)综合练习(6)实战练习12、探究教学法的教学内容:(1)武术组合或套路记忆问题(2)武术繁难动作掌握问题(3)武术图解识别和自学问题(4)武术动作改编创新问题(5)武术教学运用的问题(6)武术专项身体素质提高问题13、武术教学步骤:(1)基本动作学习(2)基本功练习(3)组合动作学习(4)套路学习(5)技术创新实践14、套路教学的要求(1)重视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功教学(2)研究技术动作的趣味性(3)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4)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5)结合攻防技术解析动作(6)突出器械的基本技法教学第七章1、最早传习太极拳的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的陈王廷2、太极拳中流传较广的是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

3、躯干包括:胸背、腰脊、臀部。

4、太极拳采用的是:腹式呼吸5、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体松心静(2)缓慢柔和(3)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6、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柔匀细长第八章1、武术比赛场的:个人项目14米长,8米宽。

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

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2、评分标准与办法武术套路个项目评分均为10分制。

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分为5分(A组)演练水平分为5分(B组)难度分为2分(C组)。

传统项目或无难度的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分为5分(A组),演练水平分为5分(B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