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拍出好作品
一、手头上要有一部照相机、并能得必应手地掌握它
二、要很好地掌握拍照片的三大要素:曝光、聚焦、构图
三、善于光线的运用
四、摄影构图要有突破创新
五、熟练各种摄影技巧
六、学会图像的后期处理
如何才能拍好作品,今天我们主要主要从光线的运用、摄影构图、摄影技巧与大家共同探讨。
拍照片的三大要素:"曝光、聚焦、构图"是拍摄的根本。
所谓曝光就是指胶卷或CCD影像感应器对光感应的强弱。
如果不能把光线调节到最适合的强度,胶卷和CCD影像感应器就不能记录和确认影像。
而光的强弱,可透过调校"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
曝光:通过调校光圈和快门速度,能令光线达到适合的水平。
现在的数码照相机都配备了先进程式自动曝光系统,相机会自动对光圈及快门速度进行调校,令光线达到适合的拍摄水平。
但是,并不表示通过先进程式自动曝光系统便可以拍摄出最合适的照片。
因为有些时候光线本身已经不足或过高,就算通过程式自动曝光系统调校,极其量只能做到最近似的适当感光度数。
所以我们就需要对光线进行修正。
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
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
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
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
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
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
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
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请大家千万不要记错。
从旁边的几幅图中,大家一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
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
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
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
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
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
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
拍摄参数:光圈f8、快门3s
拍摄参数:光圈f2、快门1/1000s
现在大家对光圈和快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最佳的曝光效果呢?
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
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
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
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
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已。
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通常拍摄风光时我基本采用小光圈慢速度,力求得到更大的清晰范围,拍摄特写时采用的是大光圈快速度,将背景和前景进行虚化,能更好地突出主体。
这就是下所要讲的“景深”问题。
景深
在上面一段中我们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在拍摄中合理地利用景深的效果可以为我们拍摄的照片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加突出你所要拍摄的对象。
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
在实际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此外,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1、微距拍摄时的景深比被摄体在较远的位置的时候要小;2、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越长,得到的景深越小。
所以大家现在便可以得知,景深大小(也被称为深浅)的控制其实也就是对光圈大小的控制。
下面我们便来看一下景深在照片中的运用,以及它所能表现出的效果。
对比上下这两张照片,我们不难看出它们的拍摄对象都是相同的,只是两个拍摄主体处在不同的空间(即一前一后),那么我们通过合理的运用光圈的大小来控制景深,便可以突出我们想要拍摄的主体的那一层空间,而其他空间的物体则会变得虚化。
这两张照片正是分别对应一前(叶子)一后(花朵)两个空间物体来拍摄的,而它们的效果也表现的完全不同。
而如果虚化的部分越模糊,则我们便称这时的景深越浅,反之则景深越深。
前景清晰背景模糊
背景清晰前景模糊
操作
除去自动拍摄模式外(光圈、快门均由相机自动调配),对光圈和快门的使用共有三种操作方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手动模式。
光圈优先:顾名思义,光圈优先便是以我们自行手动设定的光圈数值为准,再由数码相机根据当时的环境及光线自动给出快门参数加以配合。
当在同一环境内,光圈越小所进入的光线也越少,此时相机便会延长快门的曝光时间。
光圈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A”来表示。
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的类似,快门优先便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
一般情况下,如果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
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了。
快门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S”来表示。
手动模式:相机的光圈、快门全交由我们自己来进行设定,这就是全手动模式。
不过这对使用者的水平和要求就要相对较高了,但好在数码相机的拍摄照片不计成本,并且还能够即拍即现,所以有时也不妨用它来试试手。
手动模式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M”来表示。
聚焦:为了能够看清楚眼前的景物,人的眼睛会自动调节聚焦 ; 而相机特制的镜头,为了能敏锐地拍摄物体,亦需要进行聚焦。
聚焦其实是指对镜头的操作,数码照相机具有自动对焦(AF)的功能,可是,选择聚焦在画面的那一部分,仍需由拍摄的人来决定。
对焦不准确,会令拍摄的物体不能清晰地显示出来。
就算是聚焦正确,但在拍摄时如果出现手抖的情况,令相机晃动的话都有可能会造成影像模糊不清的情况。
在很多的图片来稿中,有部份题材内容相当不错,就因图像模糊不能采用,一幅好的照片首先是要清晰。
构图:人类的视线可以上下左右不停地进行转动。
但照片却被限制在四角之中,所以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拍摄。
全神贯注地看着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幕,从眼前的景物选择一部分进行拍摄就是构图选择.最近的数码照相机可以对曝光及焦距进行自动调节(程式自动曝光及自动对焦功能),唯独在构图上,无论技术发展到什麽程度都无法进行自动化的。
但这却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拍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