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构图是电视摄像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专业用语,也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电视画面有哪些特点?怎样取得优美而又适宜的电视画面构图?一、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在绘画、图片摄影等造型艺术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电视构图的学习中还应意识到电视构图与绘画构图、图片摄影构图的不同之处。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动态性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
电视画面构图的动态性对摄像人员在运动中进行随机构图和画面取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时限性电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附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过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
因此,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电视画面的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它不能像美术作品和照片那样可供观赏者长期停看。
(3)多视点与绘画和照片不同,电视画面构图不是只在某一个视点上进行表现,而是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视点、角度和景别,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连续的、多视点、多角度的拍摄。
随着视点的不断变化,被主体的画面形象和画面范围也在不断变换,画面构图的形式结构及组合关系也要相应改变,这主使得观众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量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4)画幅的固定性和构图处理的现场一次性电视画面的画幅是固定的,不能像图片那样在事后进行剪裁和修饰;拍摄只能在现场的镜头前一次完成,虽然拍摄前可以进行安排和组织(如电视剧、音乐电视等),但拍摄完成后的电视画面的构图关系及画面结构不能像图片那样进行后期加工。
因此一些重要活动的电视直播节目,必须在事先作好各种充分准备,条件许可则多次彩排,以尽可能减少失误,减少遗憾。
(5)构图结构的整体性电视节目的完整内容通常都是由几个乃至几十个、上百个画面来共同完成的,某一电视画面所传达的内容往往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或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因此,单个电视画面的构图可能并不完整,但在一系列画面组接之后会形成构图结构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规律性。
对电视画面而言,一系列镜头的整体结构和关系会对单个镜头的构图产生特定的要求,单个镜头构图的不规则、不完整会在整体构图结构中得到解释和说明。
这一点也为摄像人员构图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具有绘画和照片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构图作为一个创作环节,是即兴的、个人化的工作,很难界定出具体化的、一成不变的原则和模式。
但一些基本的构图要求是我们必须了解和理解的。
电视画面构图有下面的一些基本要求:(1)画面要简洁当我们找起摄像机面对大千世界时,会发现被摄对象并不自然成画,它必须要求我们用取景框进行选择、提炼以至抽象、概括,才能从自然的、凌乱的物象中“提取”出一个优美动人的画面来。
可以说,电视画面的构图,既需要摄像人员一方面牢牢地盯住主体,另一方面也要尽量避开妨碍主体的多余形象。
如果画面中景物庞杂、零乱无序,就无法做到构图的简洁明快。
这方面照片摄影的“减法规则”是很好的借鉴。
与照片一样,电视画面也必须通过构图作出一定的艺术选择,用取景框“给原来没有界限的自然划出界限”(莱辛《汉堡剧评》第70篇)。
删繁就简,是获取优美画面构图的第一步。
由于受电视屏幕大小和清晰度的限制,电视画面的构图不同于电影画面构图。
二、构图的要素构图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古今中外有许多绘画构图理论,有照片摄影、电影摄影构图理论,这些理论对电视摄像来说都是有用的。
但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的构图都不能完全取代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理论。
构图是摄像师从事画面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
只有认识并掌握了这种手段才能够进行摄像创作使画面更具表现力,拍摄出完美的、有魅力的、感人的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归纳起来有:形状、线条、光线(明暗)、色彩、质感、立体感和运动。
作为摄像师必须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及在构图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形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观看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形状也是我们把握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作用于人的视觉是整体的,富有概括力的。
往往人们在没有看清楚物体的细部时,却已感受到它的形状。
一座房子是方形的,太阳是园形的。
远处的动物,人们可以根据形状判断它是牛是马。
摄像者要对被摄对象的形状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能在复杂的事物中,快捷地、本能地认定所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特征,并将其在画面中突出出来。
形状对构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A:单个物体形状的不同效果,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1)物体在固定画面内处于不同位置,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2)画面形式改变。
虽然相同位置的圆形状但背景空间发生了变化,也形成另外的构图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3)在固定画面形式中,“圆”的位置虽然处在画面中的同一位置,但是它的大小如果发生变化,相应的背景空间也随之而变,获得不同形式的构图。
如果是一个人在画面上只占很小面积,它自身的开头便不会具有形状视觉意义,只起一个点的作用。
而当其在画面上占了足够的面积,而且与边框有一定距离时,人的形状、美感才得以充分地展示,给予观众足够的视觉冲击力。
(4)在固定画面形式中“圆”的位置,大小都相同。
但由于布光的不同,画面中突出的部分不一样,画面的意义将有变化。
(5)很多物体形状都具有方向感,改变拍摄位置,使画面中图形方向和背景空间均发生变化,使观众产生稳定或运动等感觉,有明显的方向变化的视觉效果。
B:几个物体形状微妙地相互作用,以不同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也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即画面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形状的物体,它们还可以组成新的复合形状。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会使画面表现出不同的构图形式,并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1)正方形:表示平等的关心和率直。
(2)三角形:表示安全感,关心和极端。
(3)圆形:表示团结,兴趣的连续和不间断的封闭运动。
(4)S形:体贴关心,优雅,活泼。
总之,我们拍摄进画面中的物体的不同形状以及它们在画面中呈现的不同形式,都会给观众心理产生不同感受。
我们在构图时要考虑到形状对构图的影响,要善于发现一些妙趣横生、有意义的形状,并在画面上突出某一意义的形状,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2.线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景物都是有线条的,如说某女士“线条优美”,某产品“流线造型”等。
线条也是构图的最基本要素,任何一幅画面都离不开线条。
“线条”是构图的骨架,考虑构图首先要考虑画面线条的安排和结构。
如主体是什么样的线条,前、后景又是什么样的线条,美不美,重不重,均衡不均衡,有无呼应,有无断裂,有无对比等。
线条结构反映出景物的表面形态或形状,自然界中景物都可用不同线条组合表现出来,它有直、横、斜、曲线、锯齿等形状。
线条形成的几种方式:一是人和物的外形基本轮廓形成的线条。
如人体的外形轮廓形成的线条。
二是物体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条。
它形成了人和物的基本结构。
如电视机、桌子等物体的线条。
即由各面相交形成的边缘。
三是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明暗、色彩的明显差异形成的线条。
它可以更加充实物体的体积和空间的位置.我们在摄像构图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
因为线条及其组合不仅能帮助人们全面、准确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空间位置、朝向,运动轨迹,而且人们在对不同线条结构的积累感受经验中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观念,即把3画面中主要线条位置、方向作为一种象征,对不同的线条结构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
(1)不同线条结构产生的不同心理联想。
①横线结构:给人以广阔寂静和安定的感觉。
如大地、平静的大海都是明显的横线条。
②垂线结构:代表生命永恒和权力,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旗杆、森林。
③斜线结构:给人以运动和不安定的感觉。
④曲线结构: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摄像构图时要充分考虑到线条在构图中的这些作用,并把它们提练出来,通过艺术处理,构成优美的画面。
(2)线条的浓淡、粗细、虚实,在人们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
(3)线条形状、排列疏密不同,对人们产生不同的视觉节奏。
摄像时就是要善于发现线条并提练线条,运用线条。
在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注意选择、提炼出画面的主要线条结构,并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来表现主题内容和情感。
b:对于运动物体要注意姿态、动势的变化,提炼出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
c:要把与主题无关的杂乱线条排除在画面之外。
d:注意运用线条,在画面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e:要注意画面中所有线条组合的整体感。
总之要运用线条给人以心理联想,以及产生视觉心理和视觉节奏的这些特点,为主题内容服务。
同时,应防止为了突出某些线条而使整体效果趋于呆板,为线条而线条。
3.明暗(光线)光线是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没有光线谈不上成像,没有合理的布光,很难拍摄出理想的画面。
从这种意义上说摄像是“光的结晶”“光的艺术”是有一定道理的,光线在构图时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光线可以表现时间环境。
光线效果不仅可以标定特定的环境和时间,而且可以塑造典型的环境和时间。
光线作用在被摄物时,有自己的规律。
如:光线较低时,被摄物的投影就长;光线高时,被摄物的投影就短;光距被摄物近时,投影就大;光距被摄物远时,投影就小。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从录像片中,看出拍摄的时间。
如果画面上主体物投影很明显,又很短,拍摄时间是中午;画面上主体投影较长,景调层次比较柔和,时间是下午。
(2)利用光线效果突出被摄体利用光线效果突出主体,可以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地点和事物上。
如窗口一束光照射在一个身上。
还可以利用光线造成不同明、暗背景去衬托主体。
(3)利用光线创造气氛:因为光线造成的明暗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明亮的色调使人感到欢快;黑暗的色调让人沉闷。
如人们面对火红的太阳时就会感到精神振奋,而看到日暮暗淡的景色时,常常勾起伤感的思绪,这在电视片里常用。
(4)利用光线,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光线在画面构图和造型上能够突出和表现出被摄物的立体形状和空间感,这是光线在构图中的主要作用。
画面中明暗层次能充分表现出画面的立体形状和空间纵深感。
物体的立体感是靠物体表面在亮度上的差异形成的。
空间感则是由物体形状与前后景的明暗反差建立的。
4.色彩电视画面表现的是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摄像人员创造出的画面影调、气氛的艺术感染力既是对外界长期观察的结果,并对所见事物形态环境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出自对一些色彩的基本表现手段的熟练运用。
色彩既是构图的主要因素,又是电视画面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
色彩运用的恰当与否,将会给画面的真实感、感染力造成很大影响。
人们对彩色的直观感受主要是根据色彩的三个特征,即色别、色纯度、色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