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酸甜苦辣
朋友请我吃饭,餐桌有一道菜是生炒苦瓜,一道是糖醋豆腐,一道是辣椒炒干丝。
我看了桌上的菜不村莞尔,说:“今天酸甜苦辣都到齐了。
”朋友仔细看看桌上的菜,不禁拍案大笑。
这使我想到,即使是值物,都各有各的特性:甘蔗是头尾皆甜,柠檬则里外是酸,苦瓜是连根都苦,辣椒则中边全辣,它们这种特性,以过长时间的藏放也不失去,即使将它碎为微尘粉末,其性不改。
还有一些作药材的植物,不管制成汤、膏、丸、散,或经长久的熬煮,特质也不散灭。
我们生活中的心酸、甜蜜、苦痛、辛辣种种滋味,不亦如植物的特性吗?一旦我们品尝过了,似乎就永不失去。
在我们的生命情境中,有很多时候,是酸甜苦辣同时放在一桌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挑甜的吃,偶尔吃点苦的,辣的,酸的,有助于我们品味人生。
在酸甜苦辣的生命以验更深刻之处,有没有更直实的本质呢?
若说柠檬以酸为本性,辣椒以辣为本性,苦蔗以甜为本性,苦瓜以苦为本性,那么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这个人本性不良”或“那个人本性善良”,可是,我们常看到素性不良的人改邪归正,又常见到公认本性良善的人却堕落了,这种本性似乎是“可转”“能改变”的,因此我们语言上所说的“本性”,事实上只是一种“熏习”,是习气的长期熏染而表现在外的,并不是最深刻的自我。
习气,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偏执,正如嗜吃辣椒与柠檬的人,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但人生的一切烦恼正是由这种偏执而是产生,偏执是可娇正的,娇正的方法就是中道,例如柠檬虽是至酸之物,若与苦蔗汁中和,就变成非常的可口。
去除习气只有种用中和的方法,人最大的习气不外乎是贪、嗔,痴,贪应该以“戒”来中和,嗔应该以“定”来中和,痴应该以“慧”来中和。
一个人时时能中和自己的习气,就能坦然的面对生活,不至于被习气所左右。
我国有一个有名的民间传说,相传汉朝有一位姓孟的女子,幼读儒书,长大学佛,普遍得到乡里的敬爱,年老以后被称为“孟婆”。
她死后成为幽冥之神,建了一座“ 忘台”,在阴阳之界投胎必经之路。
孟婆取甘,酸,辛,咸五味做成一种似酒非酒的汤,称为“孟婆汤”,投胎的人喝了这种汤就完全忘记前世,然后走入今生甘苦酸辛咸的旅程。
传说每一个魂魄入胎之前,各种滋味都要尝上点才能投胎,这是为什么人人都要在一生遍尝五味的缘由。
传说又说,有的人甜汤喝多了,日子就过的好些;有的人苦汁喝得多,这一生就惨兮兮。
“孟婆汤”的传说非常有趣,启示我们:既然投生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头,生命里是有各种滋味的。
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捡甜的来吃,别的滋味也多少会尝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的吃吧!
想想看,人生如果是一桌宴席,上桌的菜若都是蛋糕、甜汤,也是非常可怕的呀!\
酸甜苦辣,各安其位
有一个朋友,在台湾花莲的海边开旅舍,面海背山,风景非常优美。
因为地处偏远,所以大部分的青菜必须自己种植,他在山上开辟了一个菜园,种了各种蔬菜。
他最得意的是种了四种最极端的青菜:
最酸的柠檬。
最甜的甘蔗。
最苦的苦瓜。
最辣的辣椒。
“一开始,我把这四种蔬菜种在一起,结果每一种都长不好,后来我把四种分开种,铺了不同的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不同时间的浇水,才使四种都长好了,真是费了一番工夫!”朋友说。
单纯的植物都要不同的培植方法,更何况是复杂千万倍的人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最适合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
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制度,强迫我们的孩子都在同一块土地成长,纵使能够长成,我们会发现今天的孩子像植物一样,柠檬不够酸,甘蔗不够甜,苦瓜不够苦,辣椒不够辣!
所以,做父母的我们,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够了,我们要仔细关怀、体贴关照,找出孩子的特质,以补足学校教育的不足。
我们也要去除比较的心,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你的孩子是甘蔗,甜美而笔直,我一点也不羡慕,因为我的孩子是辣椒,够辣够呛!”
你有你的天命,我有我的周天,只要把每个人发展到极限,使每个人都珍惜自我,发挥所长,这才是理想社会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