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

【篇一】一、第一轮复习(3-4周)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

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3周)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①进行专题化训练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

按照中考的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在对初中阶段所有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前提下,应该努力做到:①建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数,函数,方程、代数式以及跟图像的对应转化关系。

②提高数学阅读分析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能还原问题的数学描述。

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专题的划分标准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紧密程度。

专题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始终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所谓“熟能生巧”,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巩固、完善、提高。

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典型题。

(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每个专题内的知识点具有必然的紧密联系,不同专题之间的知识点同样会发生关联融合,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规律。

三、第三轮复习(2-3周)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①研究历年中考真题,选择含金量高的模拟题分析历年中考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中考又稍高于中考难度的模拟题来做。

②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里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中考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中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后,最后需要用做模拟题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

(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

(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完成一道题目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从知识点的应用角度出发。

针对不少典型题,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既节约了做题时间,还保证了结果正确。

【篇二】九年级总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九年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前夕的冲刺阶段。

如何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体系,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解决好复习中的问题:时间与效率;知识梳理与创新能力;复习与教研等。

处理和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同时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针对新课标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就成为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就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将整个复习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3月4日---5月12日)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

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我们想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如下单元整合:按《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统计与概率》、《直线型》、《锐角三角函数》、《圆》、《图形与变换》这八个单元进行系统复习。

配套练习是《中考复习指南》(状元宝典),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第一阶段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2月23日—3月4日:复习《数与式》主要内容有: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3月5日----3月14日:复习《方程和不等式(组)》主要内容:方程与方程组(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月15日—3月25日:复习《函数及其图象》主要内容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3月26日—4月1日:复习《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统计、概率、课题学习4月2日—4月16日:复习《直线型》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相似形4月17日—4月22日:复习《锐角三角函数》主要内容有: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4月22日—4月30日:复习《圆》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5月1日—5月8日:复习《图形与变换》主要内容有: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变换过程要求:(1)复习流程:“双基”梳理→例题精讲→基础训练→单元检测→分析讲评→校正巩固(2)讲练结合:在系统复习中,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抓实抓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3)五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训练、统一资料、统一检测。

做到团结协作全面提高。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5月9日---5月31日)1、复习形式: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阶段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阶段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根据历年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试卷的命题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梯形进行专题训练,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进行专项训练。

2、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第二阶段的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

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

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4)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

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阶段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阶段复习的任务。

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

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6)一如既往地注重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训练(6月1日----6月14日)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学生能力。

从2008年各地中考试卷、综合练习,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几份进行练习。

每份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应该注意几个问题:(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

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试卷题型以《中考说明》为准,总体难度的控制要切近中考题。

(2)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做好针对性训练。

(3)出来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

忌就题论题式的讲评方法。

(4)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第四阶段:回味练习(考前自由复习时间)这一阶段在自由复习,让学生调整心态,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查缺补漏,同时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惫,如果把这种疲惫的状态带到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

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同时树立学生信心,也是这一阶段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三】第一、基础知识系统化。

看到一道题,我们要知道它在考什么,我们要明确的知道每一个知识点来源于那一部分知识。

牢记每一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能够大大降低我们的出错率。

就像看到分式方程一定要想到验根,看到一元二次方程一定要想到算一下△,看到等腰三角形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并且想到三线合一。

初中学过的所有知识都有着他最基础的一部分以及较难掌握的一部分,这就对应着我们中考要求中ABC三类不同的要求,我们对于每一部分知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几何的模型,例如圆与切线当中的单切线,双切线以及三切线,相似当中的非垂直相似,双垂直相似以及三垂直相似模型,我们都要了然于胸,这才能使得我们做题的思路来得更快更清晰。

再者,对于构造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来说,经常需要讨论谁是腰谁是底边,哪个是直角边哪个是斜边,这里系统化的方法就变得特别的重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