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肉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
1、性状
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2、鉴别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
2.1.1 试液配制
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
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2.4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

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分泌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

韧皮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

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长195~920μm,直径约至50μm,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

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

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8μm。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

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

2.2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 ,加乙醇10ml,密塞,冷浸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乙酸乙脂(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检查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马弗炉、坩埚等。

3.1水分
取供试品适量,适当粉碎,精密称定,置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约200ml,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水分测定管的狭细部分。

将烧瓶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

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测定管的管壁上,可用蘸有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检读水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V
供试品中的含水量(%)=────────×100%
W
W 样品重(g)
V 水体积(ml)
本品含水量不得过15.0%。

3.2总灰分
取供试品适量,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2~3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

根据残渣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W2-W1
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100%
W
W1坩埚重(g)
W 样品重(g)
W2炽灼残渣与坩埚重之和(g)
本品总灰分不得过5.0%。

3.3二氧化硫残留量
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第一增补本附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测定,取本品细粉10g,精密称定,置于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ml—400 ml(应加水至没过氮气导气管的下端),取6mol/L盐酸10ml加入带刻度的分液漏斗中连接分液漏斗,并导入氮气至瓶底,。

锥形瓶内加水125ml和淀粉指示液1 ml作为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

连接回流冷凝管,在冷凝管上部连接导气管,将导气管插入250ml锥形瓶底部,开通氮气,调节氮气流量为0.2L/min,打开带刻度的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盐酸流入烧瓶。

加热圆底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约3分钟后开始用0.01mol/l, 的碘滴定液滴定,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至吸收液显蓝色或蓝紫色,持续30秒不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校正,每1毫升的碘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0.6406mg的二氧化硫。

本品二氧化硫量不得过150mg/kg。

5、含量测定
5.1挥发油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挥发油测定器等。

照挥发油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ⅩD乙法)测定。

5.1.1仪器装置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图如《中国药典》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57页ⅩD挥法油测定法项下所示)。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5.1.2测定法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
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V-V1
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100%
G
V 二甲苯和挥发油体积(ml)
V1二甲苯蒸出体积(ml)
G 供试品重量(g)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2%(ml / g)。

5.2桂皮醛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D)测定。

5.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

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5.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10µg的溶液,即得。

5.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 ,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50W ,频率35kHz )10 分钟,放置过夜,同法超声处理一次,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 ,置25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5.2.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以干燥品按下式计算即得:
A x×C R×V x
供试品的含量(%)=────────——×100%
A R×G×(1-W)×106
A x 供试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V x 供试品的体积(ml)
C R 对照品的浓度
A R 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G 供试品的重量(g)
W 供试品的含水量(%)
本品含桂皮醛(C 9 H 8 O)不得少于1.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