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3)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6)(一)建设思路 (6)(二)建设目标 (6)三、建设内容 (6)(一) 对接新兴产业,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6)(二) 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9)(三)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12)(四)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强化实践育人 (14)(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17)(六) 健全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 (18)四、建设资金预算 (20)五、改革举措 (21)六、保障措施 (21)(一)组织保障 (22)(二)经费保障 (22)(三)制度保障 (22)七、预期成效 (23)八、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 (24)(一)建设进度 (25)(二)绩效考核指标 (26)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顾问:王纪安,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项目组组长:张昕,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项目组副组长:杨恒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魏玲,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赵炜,河北华网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经理项目组主要成员:史建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网络教研室主任,讲师吴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应用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黄丙根,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教研室主任,讲师杜秀明,河北新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吴贺僧,廊坊渔家傲网络公司,技术总监穆志刚,廊坊志晟宏业电子有限公司,经理张鑫,联方科贸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的文件精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规划建设内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 分析全国网络行业发展现状,急需网络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必将带动网络技术和网络服务的新发展。
数据显示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到0.8-1.2万亿元;据分析到2020年将为3%,达到7.6-8.2万亿元。
特别是随着3G时代的来临和“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
预计今后的5年中,我国这部分人员的需求数量将增加4-6倍,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达到80-12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
2. 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网络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缺口甚大2010-2015年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环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建设廊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及服务业基地。
廊坊市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毗邻京津电子信息技术中心的区位优势,以通信网络设备、显示器件、信息材料、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攻方向,依托富士康、华为、中兴、京东方、阳光硅谷、润泽国际信息港等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推进与京津在技术研发、引进创新和成果转化环节的联合与协作,把廊坊建成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服务外包基地。
目前,廊坊市十余所高等院校每年为廊坊输送的本土信息化网络专业毕业生不足两千人,然而从具体的需求来看,廊坊市每年新增IT企业几百家,对专业网络人才的缺口有1万以上,预计在未来五年内,随着更多外资的进入,网络人才的需求在1--2万之间,供需的差距显而易见。
3.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大批网络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被重点推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在于: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
(二)建设基础1.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初具特色2004年5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学院申请,廊坊市教育局批准并推荐,由河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评估,正式招生。
经过多年开拓性工作,紧跟市场,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实训基地,2007年确定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并先后与思科公司和华3公司合作,2009年成立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思科网络学院,2010年成立廊坊H3C 网络学院。
通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培养方案融入企业标准,校企共同育人,为高端网络工程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其特色与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⑴专业定位准确。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应用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为基础,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素质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我院将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定、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其教学重心聚焦于“高端计算机网络工程技能的培养”,实现了打造“具有一定行业知识、掌握最新计算机网络技能、善于独立开发应用”的综合型高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⑵培养模式灵活。
学院先后成立思科网络学院和H3C网络学院,开设相关的网院课程,专业培养与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专业培养与职业资格准入相结合。
多层次培养模式,完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与行业培训、认证的结合,实现了多种渠道培养社会所需高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⑶项目导向和现场测评的教学特色。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已普遍应用于该专业各门技术课程。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典型工程项目引入课堂,由项目案例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工作体验和感性知识的积累,并得到更多的行业主流技术训练。
同时,采用“现场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进行过程性考核,实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与评价。
通过项目导向与现场测评相结合加大了实用技能培养力度和学生技能形成的测评与监控,形成了显明的教学特色,促进高端人才培养。
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共赢。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H3C网络学院和思科网络学院的建设,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训环境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了长足进步,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
同时,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使学院成为企业员工再培训的基地。
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共同育人,学校与企业共赢。
2.专业现状⑴专业历史沿革2004年开办三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立了相关的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建设紧跟行业技术发展,与企业合作,组建了有企业工程师参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
07年确定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09年成立思科网络学院,10年成立H3C网络学院。
并与三十多家企业签定了实习就业基地合同。
几年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从首届22人到每年保持100人规模。
目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近千人。
⑵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任教师数为32人,兼职教师10人。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2人,双师素质教师18人。
硕士16人,工程师10人。
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素质等方面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实践能力,能胜任主干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有一定的了解,能指导实践环节的训练,能开展企业项目开发的专业教学团队。
⑶实训条件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良好的实训设施。
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机房12个,学院校园网采用千兆干线,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拓扑结构,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本专业已建有3个专业实训室,分别是:与H3C公司共建网络技术实训室、无线网络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并建有H3C网络学院和思科网络学院。
学院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H3C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廊坊渔家傲网络有限公司、廊坊志晟宏业电子有限公司、廊坊联方科贸有限公司、廊坊联翔电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廊坊育隆恒通计算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等13家公司建有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H3C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还在我院设立了“H3C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及有突出特长的学生。
⑷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①按照“结合素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标准,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合作共建稳定的实训、就业基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
聘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授课、毕业设计等,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和服务为中心,产业和教学相结合、认证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②构建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网、管网和用网”三个岗位群,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了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和技术培养要求,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
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除了突出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将其他能力和素质(如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程设计规范、模块化和软件复用的思维习惯等)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
③努力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