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冲击摘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的个体从孕育、诞生到长大成人,有相当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1~7岁只占人生的10%,却完成了人生70%的习得。
家庭生活与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些研究证明,一个人成年之后心理健康的程度、人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早年家庭生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因而人们强调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媒权威性
然而现代传媒时代,孩子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了新特点,它改变了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如今影响孩子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的主要力量已经不是书籍,不是家长,更不是老师,而是大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影响的现代媒体。
现代媒体成了改变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神奇力量。
有人指出,现代媒体已经成为继学校、家庭、社会后的第四大教育因素,直接导致传统家庭教育出现了发展中的断裂,表现为家庭教育陷于茫然、被动、无力、苍白的状态,给传统家庭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具体地讲,现代传媒对传统教育的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家长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了现代传媒的空前挑战
几千年来,人们长期固守着传统家庭教育不变的模式。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格局中,家长总是扮演主角,孩子永远是配角。
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总是最高的权威,孩子是必须言听计从的。
在纸质媒体时代的家庭中,孩子主要是通过父母等成年人的传授来认识世界,家长作为家中的长者,他的知识、经验本身就是一本沉甸甸的教科书。
家长是孩子的百科全书,孩子有什么知识方面的问题,基本可以从父母或长辈那里得到答案。
但是,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的“坚冰”宣告已被打破。
由于现代传媒的便捷快速,电子媒介成为儿童资讯和知识的重大来源。
孩子们就像一群英勇无畏的“旅行者”,他们能自己猎取所感兴趣的各种信息,探寻知识与经验的“宝藏”,同成年人共享多维的信息资源。
他们通过媒介所了解的知识和信息甚至在某些地方比父母更多,“问父母不如问网络”,家长的知识有限,网络无限,上网已成为子女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孩子们把电脑称为放在家里的“图书馆”。
一般来说,家长教育子女的权威性由三部分构成:即人格权威性、源于血缘亲情的权威性、拥有知识的权威性。
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的知识传承性被现代传媒无情地切断了。
家长知识权威性的丧失削弱了父母人格的魅力,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指出:“如果青少年把网络作为获取社会认知的基本工具,社会评价的权威影响在他们心中就会进一步削减。
”。
由
于传媒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们对孩子的覆盖和渗透面也越来越广,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控制作用也将更加显著。
2.家长向子女传递信息的过滤性与现代传媒的复杂性发生矛盾和冲突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格局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以及信息的传递只是单线条、平面的,孩子从获取信息到形成认知再到内化为一种思想与行动,无疑都能在家长的掌控中。
一般来说,家长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或知识是经过千方百计“过滤”和加工过的,尤其是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副作用或危害的信息,家长是不会给子女传播的,父母在家庭起着一道“防火墙”或“隔离墙”的作用。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向家长系统介绍教育子女的新观念、科学知识和正确方法,家长的教育素质有明显提高,他们尤其注意不良信息对子女的影响,在家庭倡导健康文化氛围。
然而,随着现代传媒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无孔不入,家长的“防火墙”、“隔离墙”日渐形同虚设,孩子获取的信息往往是没有经过家长过滤的。
他们有自身独特的思考判断和内心体验,在许多问题方面出现与家长“不同的声音”。
现代传媒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施教已丧失了绝对的权威性。
如今看电视、上网成为多数孩子放学回家后的主要活动。
电视和网络传播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对青少年的“毒害”也可能更大。
现在一些媒体包括手机传播的节目里,充斥了暴力和色情的内容,电视、网络和手机的的普及,造成了这样一种状况——现代传媒影响无老
幼,例如种菜偷菜。
一家人,不分老幼,每天吃完晚饭就一起坐在电视或电脑前,看的都是同样的节目,偷的是别人的菜。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复杂就复杂在他们看了大量的成人的东西,脑子里乱七八糟的。
孩子上网,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网上一些对未成年学生有诱导误导的不良信息容易扭曲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误导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例如一些孩子骂“父母皆祸害”等;网上信息的鱼龙混杂与家长给子女传递知识的过滤性、单纯性产生矛盾,直接侵蚀和抵消家长的教育效果。
《三秦都市报》2006年11月18日曾报道:“目前,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自杀、自残等现象不断在我们身边发生。
专家称,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
3.家长和子女的“亲子关系”受到现代传媒的残酷冲击
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
良好的、有效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家庭建立和睦的教育关系。
然而,如果我们的家长不知道黑客、闪客、小熊维尼、蜡笔小新这些网络和电视里的新词汇、新形象,几乎就无法与孩子交流。
在网络时代,未成年子女把相当多的时间用在上网上,他们和父母交谈的时间相对减少。
孩子在网络上时间长了,和家长的沟通就少了。
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使得家长明显有了被淡漠、被边缘的感觉。
上网、看电视,因破译不了网络语言的语义信息,如“莱鸟”、“大虾”、“打酱油”等,父母一头雾水,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日益困难。
有专家指出,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儿童的思想行为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加大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难度。
传统的、简单的、说教式的家教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信息网络传媒的迅速兴起给儿童学习和娱乐开辟的新途径,善于捕捉信息、从网上吸纳新知识的少年儿童很难再接纳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谆谆告诫。
父母科技网络知识的普及滞后于子女,子女也往往视父母啰嗦甚至无知而不愿与父母沟通,从而产生严重代沟,父母普遍感觉现在的孩子不好教。
4.现代传媒发展对家长素质修养提出更高要求
因为不懂网络语言的家长,难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未成年学生上网对家长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具体地讲,家长面临下列挑战:1.对网络的接纳程度,2.对网络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水平,3.家长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社会的法制意识,4.对未成年子女上网科学指导和管理的能力,比如说,家长不掌握上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犹如不会开车的人教导别人如何驾驶汽车一样可笑。
大众传媒中错误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对家长自身素质也提出
了严峻挑战,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甄别能力。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的王大龙主任认为,在当前的大众传媒中,还有许多误导性甚至错误的家庭教育知识在传播。
比如,把家庭教育等同于照顾抚养孩子,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早教育”或“提早教育”,把发展智力等同于“学好数理化”,把现代公民素质等同于传统的礼规,把关爱等同于娇惯,把严格要求等同于监管,把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等同于学
习成绩好,把青春期教育等同于性教育,把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把全面发展等同于平均发展,等等。
这些都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发现并抵制不良家庭教育知识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