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王虎集备人 郭希瑞、朱冬冬 二次备课时间课 题第1讲 空气教学目标1. 明确空气的组成;2. 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 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 实验室氧气的制取。
教学难点 1.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造成误差的原因;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教学手段 课件、板演课 型 复习课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 考点一 空气O 2、N 2、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比较气体主要性质用途 O 2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N 2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制硝酸和氮肥的原料,用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成电光源、氦气可用来空气球和制造低温环境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消耗尽瓶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生成气体),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水会自动进入容器中来补充。
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装置变式装置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②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流入集气瓶,上升到刻度“1”处。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误差分析小于1/5: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未冷却就读数大于1/5:点燃红磷时没有夹紧弹簧夹;点燃的红磷没立即伸入瓶中药品选择不能用硫、碳、镁等代替红磷,因为硫和碳燃烧后都产生气体,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有偏差;铁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还与氮气、二氧化碳反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年月日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虎集备人郭希瑞、朱冬冬二次备课时间课题第2讲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了解“碳的单质”的类型。
2.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一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手段课件、板演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考点一碳元素组成的单质1.定义是由同一种元素(碳)组成的几种不同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2.考点二碳单质物理性质及用途比较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比较见下表:颜色及状态硬度导电性熔点用金刚石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的固体很大不导电很高用作划玻璃石石墨深灰色、有金属的光泽以及不透明的鳞片状的固体很小导电很高用作润滑剂、电极、制铅笔芯2.C60分子3.考点三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画,年深日久不褪色——碳在常温下填写档案,用碳素笔高温下可燃性222C+O COC+O2CO⎫⎪⎬⎪⎭点燃点燃①氧气充足二者②氧气不充足 2反应经常发生在以煤为燃料的火炉里※相同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反应产物可能不同还原性①碳和CuO反应:2CuO+C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的CuO变成红色,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②碳和CO2反应:CO2+C高温2CO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年月日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虎集备人郭希瑞、朱冬冬二次备课时间课题第3讲水教学目标1.了解珍贵的水资源,懂得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2.了解水的污染及其防治,懂得鉴别硬水和软水教学重点1.掌握水的化学性质,掌握电解水实验及结论;2.了解过滤、蒸发、蒸馏的装置和操作教学难点水的化学性质,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教学手段课件、板演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考点一水的物理性质考点二水的化学性质1.水的化学性质(1)电解水实验相关知识点: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氧负氢)②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考点三水的污染和净化1.水的污染(1)工业生产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2.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提高环保意识;(2)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3)合理使用农药及化肥。
3. 水的净化(1)沉淀(明矾作用: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之沉降);(2)过滤:将难溶性杂质与液体分离的操作;(3)吸附(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异味等可溶性杂质);(4)消毒杀菌(通入氯气或二氧化氯等)。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年月日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虎集备人郭希瑞、朱冬冬二次备课时间课题第4讲溶液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概念,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通过探究知道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掌握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学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题目教学手段课件、板演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考点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考点二乳浊液与乳化现象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3.考点三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考点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年月日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虎集备人郭希瑞、朱冬冬二次备课时间课题第5讲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掌握金属与酸的反应3. 掌握金属与盐的反应及其应用4. 掌握有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教学重点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教学难点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教学手段课件、板演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考点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1.金属的物理性质:①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②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③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相似性: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密度、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差异性:汞常温下呈液态,铜为紫红色,银的导电能力最强,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等。
金属材料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2.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3.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合金是混合物)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生铁钢黄铜青铜:成分含碳量2%~4.3%含碳量0.03%~2%铜锌合金铜锡合金铅锡合金---钛镍合金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年月日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虎集备人郭希瑞、朱冬冬二次备课时间课题第6讲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以及要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 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 了解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教学重点1.酸碱的主要性质,酸碱的腐蚀性2.浓硫酸的稀释方法3.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教学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手段课件、板演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考点一常见的酸(一)盐酸和硫酸(三)浓硫酸的稀释(二)考点二酸的化学性质(一)酸的通性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碳酸(H2CO3)、磷酸(H3PO4)等。
名称上看它们最后一个字都是“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离子。
(二)酸的化学性质1. 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 酸+金属(活泼金属)→盐+H2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中和反应)5、酸+盐→新盐+新酸考点三常见的碱(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1. 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证明方法:(1)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2)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3)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考点四碱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等几种常见的碱,从结构上看都含有相同的原子团。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氧根离子。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能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能与酸反应(不与CO反应)4.能与某些盐反应考点五中和反应和酸碱度(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即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pH来表示。
(4)pH值得测定: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到被测液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