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台冷却管及测温导线技术交底

承台冷却管及测温导线技术交底

图4测温点布置平面图
图5测温点布置立面图
测温导线水平埋设,绑扎于∠36×5mm角钢上。导线插头汇集于一点(1或9号点上方)。
测温点导线长度如下表2所示:
表2测温导线长度一览表
点位
1
2
3
4
5
-1
4
6
16
25
26
-2
4
6
16
25
26
-3
4
6
16
25
26
单位:m。
表3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工程部位:层号:开盘时间:结束时间:
日期
时间
测点温度(℃)
浇注温度(℃)
气温
(℃)
内表温差(℃)
进水口温度(℃)
出水口温度(℃)
备注
(浇筑、天气和其它情况)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观测者: 记录者: 计算:校核:
⑵监测要求
①浇筑块温度场测量:峰值以前每2h监测一次,峰值出现后每4h监测一次,持续5天,然后转入每天测2次,直到温度变化基本稳定,每次观测完成后及时填写记录表。温度监控由试验室负责,安排专人三班制值班、记录数据,反馈信息,与技术人员随时沟通,即时调整养护措施。
水管布置图如下图。(单位:cm)
图1冷却管平面布置图
图2冷却管立面面布置图
每根冷却水管设置一个分水器,这样便于对该层的每套水管的流量进行控制。同时,对每套水管编号,便于根据不同部位温度不同可单独调节该水管的流量,并委派了专人对冷却水管进行管理。冷却水管分水器如下图所示:
图3分水器
⑵冷却水管控制
①冷却水管使用前进行压水试验,防止管道漏水、阻水,通水时间在1h左右,对于管道漏水、阻水的部位立即进行修复;
②大气温度测量及进出水口温度:与浇注块温度场测量同步进行。
③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毕后,根据温度场及应力场的预测计算结果,结合与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终止测量时间。
④监测中混凝土内表温差偏大,可以增厚保温层、加大通水流量,外保内散,降低温差。
⑤监测中混凝土降温速率过快,可以减缓或停止冷却水管通水,增厚保温层,减少降温阶段散热量。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2
测温导线
TM6902D
m
231
各种规格长度不同。
3
角钢
∠36×5mm
m
50
用来固定测温导线。
4
水泵

2
用来循环冷却水。
5
胶带
若干
用于导线头保护,及标识编号。
6
测温仪

1
测温
2、冷却管埋设及控制
⑴冷却水定埋设
冷却水管可采用丝扣连接或橡胶管套接,确保不漏水。采用橡胶管套接时,两根冷却水管在橡胶套管内应对碰,避免橡胶管弯折阻水,用多重铁丝扎紧。
②冷却水管进水口处设置分水器,每层冷却水管设置两个分水器,分水器设置泄压阀门;每套水管设置单独的阀门,并对每套水管逐一编号;
③混凝土浇筑到各层冷却水管标高后开始通水,各层混凝土峰值过后尽快减缓或停止通水,冷却水流量控制应委派专人管理;
④冷却水采用江水;
⑤升温时段通水流量应使流速达到0.6m/s以上,形成紊流,降温时段,可通过水阀控制减缓通水,使流速减半,水流平缓,以层流状态冷却混凝土;
⑥供水泵采用离心式水泵,水泵功率大小根据水管套数和通水流量选取;
⑦待冷却水管通水全部结束并养生完成后,应采用水泥砂浆封堵冷却水管。
3、温度监测
⑴测温导线埋设
在平面内,由于靠近表面区域温度梯度较大,因此测点布置较密,而中心区域混凝土温度梯度较小,因此测点布置减少。承台混凝土中布设3层测点,共30个,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4~5。(单位:cm)
技术交底记录
表B2编号:
工程名称
工程
交底时间
交底提要:
针对襄樊市内环线汉江三桥28#墩承台冷却管及测温导线埋设及使用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交底范围
汉江三桥28#墩承台。
二、内容
1、相关物资及机具准备
物资准备如下表所示:
表1物资投入数量表
编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冷却管
Φ42×3mm
m
852
不含弯头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