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行业的研
究报告
1
中国制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深度研究风险评级:偏多投资要点:
1、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社会财富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加深以及对药物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构成了制药产业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
药物知识产权保护对制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上述因素的驱动,未来内全球药品市场将保持1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则为15%.
2、”创新”是制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专利药物是全球药品市场的主流,创新专利药物的不断推出,支持了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未来的几年中,新一轮的专利新药上市高潮即将到来。
而与药品市场销售规模相对应,药物研发的重点领域继续是抗心血管药、神经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等领域,其中,抗肿瘤药领域是当前药物在研项目最多的。
3、专利药物具有生命周期,在此期间内,其市场价值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Me-too药和通用名药都将对专利药物构成威胁。
4、受大量重磅炸弹级的专利名药在专利期满后转为非处方药,近年来,全
2
球OTC市场市场快速增长,达到整个药品市场的20%。
全球85%以上的药品销售收入产生在美国、日本、欧洲这样的规范药政市场,随着国内药物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中国、印度这样的非规范市场也正在向规范市场转化,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5、制药厂商发展模式主要有四大类:创新型的专利药厂商、非专利药(通用名药)厂商、原料药厂商、区域性的仿制药厂商。
通用名药厂商与特色原料药厂商之间一般具有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
不同类型厂商具有不同的成本结构。
6、制药产业链由”研究”和”生产”两条相对独立但又有所交织的价值链组成,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
7、通用名药市场已经占全球药品市场的40%以上,随着众多”重磅炸弹级”专利药品在迎来一个专利到期高峰,与此同时通用名药市场也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
8、中国制药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是对未受中国专利保护的外国专利药物进行仿制,这种模式的必然结果是恶性的市场竞争和畸形的利润分配结构。
3
9、中国对药品的保护包括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和新药保护等三个层面。
按照其它国家药品市场发展的经验,随着对创新药品保护程度的提高,药品市场的规模和效益也将得到提高。
10、印度模式对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中国领先型的制药企业如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印度Ranbaxy、Dr.Reddy’s3-4年前的水平相当,从技术角度看,国内领先型的制药企业已经站在飞跃的起点上。
与此同时,国内以仿制药为主,缺乏研发投入的制药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开始萎缩,而另一方面WTO后仿制药将面临强大的被索赔的法律压力。
中国制药行业开始出现两级分化,呈现产业升级的初步迹象。
11、影响制药行业的价值的主要因素在于药品市场的规范程度,创新型制药厂商的数量及其可持续研究创新能力。
对制药行业价值评估主要采用跳跃式期权价值评估方法。
药物市场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药物的消费具有刚性,因此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非周期性,能够克服经济周期的波动。
药物市场最根本的价值来自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疾病的痛苦以及对健康的追求。
而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是医药产业的市场价值,近20年来,世界处方药市场收入以约10%的年均速度增长,1993-
4
1997年,从2336亿美元增长至2720亿美元,98年达3080美元, 达到3300亿美元, 更是达到了4060亿美元。
下面我们分析驱动制药产业价值增长的因素:
1、人类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结构变化,联合国< 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计算,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从现今的61亿增至93亿。
其中,中国人口2030年将达峰值14.5亿。
20世纪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为75岁、63岁,而到2050年,两者分别为82岁和75岁,全球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据统计当前老年人口消费的药品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
仅以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测算就能够支持医药产业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2、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各种与污染有关的疾病发生率,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3、生活节奏和习惯的变化,现代社会饮食结构和工作节奏正在发生很大变化,竞争的加剧使得压力增加,心血管疾病成为最大的致死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也排在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列;
4、社会财富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和收入水平的增长,使得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