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水闸工程申报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申请理由与工程建设情况xxxxxxxxxxxx公司二○一一年八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及布置 (1)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3)3.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5)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6)二、建设程序与管理 (7)1.工程项目立项及前期工作 (7)2.项目法人组建与管理体制 (8)3.施工准备和主体工程施工 (8)4.招标与投标 (9)5.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9)6.质量资料归档管理与质量监督 (10)7.工期与投资控制 (10)8.蓄水前安全鉴定及结论、竣工验收等 (12)三、工程实体质量 (12)1.工程项目划分 (12)2.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等级,主要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优良等级及其质量监督部门核准意见 123.工程外观质量评定 (13)四、主要建筑物内外建筑处理与环境景观。
(14)1.主要水工建筑物内外建筑处理;工程管理单位建筑物内外建筑处理 (14)2.工程管理范围内环境景观 (15)五、施工技术难点与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15)1.工程施工技术难点 (15)2.工程施工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20)六、工程设计及其现场服务 (24)1.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协会颁发的优秀设计奖。
省内未进行优秀设计评审的,申报时应予说明并出具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此的证明 (24)2.设计优秀或设计先进合理的主要表现 (24)3.设计现场服务,包括设计图纸供应及其质量、现场设计代表人员数量及其与参建单位工作配合等 27七、文明工地建设 (28)1.创建文明工地措施及效果;建设文明工地获奖名称及授奖单位 (29)八、工程运行及其效益 (30)1.工程初期运行状况及运行管理单位的评价 (31)2.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证获取率 (31)3.工程运行生产安全 (31)4.工程初期运行社会、经济效益 (31)九、移民与环境影响 (32)1.移民安置影响 (32)2.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 (32)一、工程概况XXXXXXX水闸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是砺江河水系综合治理的关键性工程,城市水务之中的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也是广州亚运会重点配套水利工程之一。
初步概算总投资1.54 亿元,工程类型为防洪(潮)、治涝工程,设计最大过闸流量152m3/s,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闸工程等别为Ⅲ等,规模为中型,水闸主要建筑物及船闸闸首和闸室等挡水建筑物级别均为1级,工程于2009年2月开工建设,于2010年3月31日完成水下工程施工,进行通水验收;于2010年9月30日,主体工程完工,投入运行,至2010年12月22日竣工。
1.工程位置及布置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珠江出海口右岸平原水网区、砺江河与珠江的莲花山水道出口前100m左右,见图1。
本工程由船闸(布置在左岸)、水闸(布置在主河床)组成。
枢纽左岸有人工平整的厂房区;右岸为规划兴建的广州亚运会砂滩排球场及景观岸带。
图1 XXXX水闸位置图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部分:水闸、船闸、管理楼及附属设施,见图2。
图2:XXXX水闸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新建水闸建筑物包括闸室段、右岸连接段及上、下游连接段等。
闸室段共5孔,分别为二孔及三孔一联,单孔宽9m,闸室段总宽54.4m。
闸墩长24m,顶高程4.5m(其中升卧门门槽部位闸顶高程7.0m)。
闸室底板总长24m,底板顶高程-3.50m。
水闸闸门采用升卧式平板门,闸门采用钢丝绳卷扬启闭机启闭,水闸闸顶设低排架布置启闭机,上部采用钢架透空造型。
水闸上游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长20m,深2m的抛石护底段;长10m、厚0.6m的格宾石笼结构护坦段及长12m、厚0.6m的钢筋混凝土防渗段。
水闸下游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长17m、深0.5m的钢筋混凝土消力池(前段10m 兼作下游防渗段);长30m、厚0.6m的格宾石笼结构海漫段及长20m、深2m的防冲槽段。
闸室右岸设有长24m,宽19.6m空箱式岸墩与引堤相连,左岸与船闸下闸首相接。
水闸右岸上游连接段堤段长约250m,按内河4级堤防标准设计,采用一级扶壁式挡墙上接坡比1:3的二级斜坡型式,堤顶高2.7m(靠近闸室侧30m由2.7m渐变至4.5m),堤顶路面宽4m,外侧设2m宽人行道;二级斜坡采用三维植被网草皮及浆砌石护坡(靠近闸室侧12m采用混凝土护坡)。
水闸右岸下游连接堤段长约130m,下游与石联围堤防相接,按外江1级堤防标准设计,采用一级扶壁式挡墙上接坡比1:3的二级斜坡型式;二级斜坡采用浆砌石护坡(靠近闸室侧17m采用混凝土护坡)。
新建船闸布置在水闸左岸,船闸纵轴线与河道平行。
建筑物主要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闸室、下闸首和下游引航道组成,上闸首距河口约280m,下闸首与水闸同一轴线。
上游引航道总长76.5m,导航及靠船建筑物采用墩板式结构。
上闸首长24m,宽20.00m(门库段宽29.3m),底顶高程4.5m。
闸室总长80m,共分成4段,每段长20m,闸室净宽8m,底板总宽11.6m,下闸首长33.80m,宽20.00m(门库段宽29.3m)。
下游引航道总长76.5m,直线净宽12m,导航及靠船建筑物采用墩板式结构,顶高程4.0m。
输、泄水系统均采用短廊道输水对冲消能的型式,输水廊道布置在闸首两侧边墩内。
船闸左岸上游段采用长约150m的高架引桥连接船闸管理区与上游堤防,单跨10m,共15跨,桥面顶高程2.7m~4.50m,桥宽7.0m。
采用排架结构形成长84.6m,宽30.9m范围的工程管理区。
船闸下闸首左岸采用空箱式岸墩与引堤相连,岸墩长27.5m,宽17.6m。
岸墩下游侧采用长约80m的引堤与现联围外江堤防平顺相接,采用一级扶壁式挡墙上接二级斜坡型式,顶宽4m,顶高程由4.5m渐变至2.5m,迎水面二级边坡采用浆砌石护坡,坡比1:3.7~1:6.2,引堤下游长约100m弧线段采用抛石护坡防护。
水闸闸顶交通桥布置在闸室顶部上游位置,桥面总宽7.5m,其中行车道宽6m,两侧人行道宽均为0.75m。
船闸部位交通桥采用翻转式活动钢桥,总宽7.5m,布置在船闸下闸首上游部位。
水闸工程新建设管理房布置在船闸闸室左岸,建筑面积约1000m2。
3.工程主要技术指标砺江河流域面积约76km2,2005年流域涉及的化龙、石楼两镇总人口约10万。
设计防洪(潮)标准为200年一遇,设计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遭遇外江多年平均最高潮位不成灾。
通航标准为:船闸等级为Ⅶ级,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年最高潮位累积频率为5%的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用低潮位累积频率为90%的水位,抗震设计标准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砺江河流域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洪涝灾害严重且频繁。
流域现状防洪(潮)能力较低,整体排涝能力仅达2~5年一遇年最大24h暴雨1d 排干不成灾,河涌水质污染严重,自净和纳污能力弱,水系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本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潮)、排涝和改善水环境及航运。
工程完工后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XXXX水闸择扯建成后,原砺江水闸至新水闸之间约5.4km两岸河堤将由外堤变内堤,在砺江水闸等闸站群的联合调度下,其防洪(潮)标准可提高到200年一遇;配合远期化龙联围、莲花围和联围按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进行加高加固,将使砺江河流域整体防洪(潮)标准远期提高到200年一遇,从而基本解除洪潮的威胁,保障砺江河流域的防洪(潮)安全。
②流域排涝将形成一个既成体系又相对独立的格局,配合整治七砂涌、四砂涌、石楼河和砺江河等排水河涌,新建新七砂等泵站,结合七砂、联围等水闸群的联合排涝调度,可使流域各排涝区达到规划排涝标准。
③通过对新七砂水闸、砺江水闸等水闸群的统一调度,可控制砺江河水系水道的水流由往复流变为单向流,从而充分有效地交换河道内水体,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此外,可以通过水闸的调度,使砺江河既亚运城保持一定的景观水位,达到蓄水美城的效果。
④砺江水闸及船闸的修建将改善砺江水闸以上水道内航道水深条件,同时增加闸内船舶的通航时间,促进水道内腹地航运发展。
另外,闸内水位的抬升也使得水道内港口的前沿水深加大,提高砺江河水道内港口的吞吐能力。
本工程的修建,可以保护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满足城市现代化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高标准要求,完善亚运城配套水利设施,意义十分重要。
二、建设程序与管理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依照相关法规和规范,严格前期规划、可研、立项、勘测设计、工程招投标、建设管理、安全与质量监督、投资控制、验收和资料归档等环节,建设程序规范,管理严格、措施到位。
1.工程项目立项及前期工作2008年7月11日和2008年8月25日,本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批文号为穗发改农[2008]19号和穗发改农[2008]25号)。
2007年和2008年地方政府先后组织编制了《番禺区水利现代化综合发展规划》和《砺江河流域水系规划》,提出砺江河水系综合整治规划,作为广州亚运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对砺江河流域联合调度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新建砺江水闸工程,纳入到了广州市“青山绿地、蓝天碧水”(2007-2010)工程建设计划,启动砺江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受到各方高度重视。
前期勘测设计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成果分别由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2008年9月23日广州市水务局以(穗水建设[2008]114号)批复了初步设计报告。
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于2009年3月31日由广州市财政局评审完成,评审概算投资为15409.63万元。
投资来源为亚运村建设资金,政府全额投资。
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造价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评估,于2008年9月1日通过了专家审查,其方案、技术、投资合理可行。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2009年3月27日获区环境保护局审批通过(批文文号为穗(番)环管影【2009】90号)。
2.项目法人组建与管理体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为广州市番禺区河涌管理所,按照番禺区地域管辖划分,由所属的第二工程小组负责石楼镇和石基镇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本工程在内的亚运城水利工程。
根据工作类型具体分工为几个小组:(1)工程建设管理组:主要负责亚运城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2)质量监督工作组:负责办理质量监督手续、项目划分报批工作;(3)征地拆迁协调组:协助组长工作,分管所有工程征地拆迁、同镇村联系协调工作。
本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等保证体系,以及“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监理控制、承包商保证”的工程管理运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