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对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1750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
文艺对话录3【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
宗白华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
对5【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
对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对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文化大综合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
错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
对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
对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文。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
主要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
还有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审美设计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
错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
错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
对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
立足于中国文化;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错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
李泽厚4【多选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包括()。
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对美的社会性做出合理解释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对6【判断题】在美学大讨论中多数学者支持朱光潜。
错2.2美的本质的定义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
对1【单选题】“慧能”强调的是()。
心物不二2【单选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
张璪3【多选题】“象”被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
物色、景色4【多选题】美带有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共同性、差异性5【判断题】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就是指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
对6【判断题】“物”就是知觉的世界。
错2.3审美意象与审美活动《美学与哲学》作者是英国的杜夫海纳。
错1【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是美在()。
意象2【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用()来说明意象的性质。
情景交融3【判断题】最早提出“意象”这一概念的是刘勰。
对4【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感的世界不是纯粹的意象世界。
错2.4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世界意象世界是“现量”,现量是“显现真实”、“如所存而显之”出自王夫之。
对1【单选题】在中国美学里“真”就是()。
自然2【单选题】()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
胡塞尔3【多选题】尼采认为“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是()。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世界4【多选题】意象世界一方面是(C),另一方面是(D)C、超越D、复归5【判断题】在中国美学看来,我们的世界就是物理的、有生命的世界,人不用活在其中。
X 6【判断题】意象世界“显现真实”,是指照亮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是回到自然的乐的境界。
√3.1美感是体验而非认识主客关系的特征有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
对1【单选题】审美意识是人与()的交融。
世界2【单选题】对于如何鉴赏油画,埃尔金斯的建议是()。
裂纹3【多选题】当人为主体,世界万物为客体,这样的关系称为主客关系,其特征是()。
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4【判断题】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5【判断题】美感就是认识。
X6【判断题】审美活动是要通过体验来把握“生活世界”。
√3.2审美态度《船山全书》作者为王夫之。
对1【单选题】美感是()。
体验2【单选题】王夫之用()来定义美感。
现量3【单选题】西方的“审美态度”就是中国美学的()。
审美心胸4【多选题】现量的含义包括()。
现在、现成、显现真实5【判断题】“庭前柏树子”的意义就在“庭前柏树子”本身,就在其本身显现的理性世界。
X 6【判断题】美感的直觉性就是美感的超逻辑、超理性的性质。
√3.3美感、快感、高峰体验李清照是宋朝人。
对1【单选题】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
存在认知2【单选题】存在认知如果不断重复,感知会越来越()。
丰富3【单选题】马斯洛认为个体处于高峰体验时往往会失去()。
时空的感觉4【多选题】美感主要依赖于()、()两种器官。
听觉、视觉5【判断题】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的。
√6【判断题】美感的实质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美感不一定要有审美的意象。
X7【判断题】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整合的自我感觉。
√4.1自然、社会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希腊人在艺术中取得优越性原因都是因为当地的气候。
错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第一部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艺术起源的成功之作是()。
《没有地址的信》2【单选题】()作为主体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题的审美行为。
审美趣味3【多选题】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是因为()。
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任何的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4【多选题】社会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方面。
个人身上:审美趣味、审美格调整个社会:审美风尚、时代风貌5【判断题】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是在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因而处处体现着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
√6【判断题】个体性是审美趣味重要且唯一的特征。
X4.2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一个人的格调、品味,几乎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会显示出来,而不同的格调和品味都会打上社会等级的烙印”这句话出自保罗·福塞尔。
对1【单选题】()是指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
审美风尚2【单选题】在中国提倡美育的第一人是()孔子3【多选题】审美趣味、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带有()和()。
稳定性、保守性4【多选题】促使审美趣味或格调发生改变的因素是()生活环境改变、人文教养作用5【判断题】一个人的格调、品味、气质,主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
√6【判断题】时代风貌是一个社会在短期内所显示的相对稳定的审美风貌。
X4.3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郑板桥是汉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错1【单选题】()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中所显示的相对较稳定的审美风貌,是那个时期意象世界所显示的时代特色。
时代风貌2【单选题】“扬州人学京师穿衣戴帽,才赶得上他又变了。
”郑板桥的这句话体现了时尚的()特点。
渗透力和扩张力强3【多选题】时尚的特点是()影响面广、渗透力和扩张力强、时间性4【判断题】时尚的扩张和流行,对于社会中很多人来说,往往要经历一个“装模作样”或“装腔作势”的过程。
√5【判断题】上层精英分子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风气。
X6【判断题】时尚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会区分阶层和性别。
X5.1自然美的性质黑格尔认为自然美对人的意义包括与人的生命观念有关。
对1【单选题】自然美的性质实质是()“美是什么”2【单选题】“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提出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3【多选题】自然美是()与()而产生审美意象。
情景交融、物我同一4【判断题】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
√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如果把自然美理解为客观自然物本身存在的美,这就是自然美”。
X 6【判断题】自然美有等级的区分。
X5.2自然美和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
”出自《道德经》。
错1【单选题】黑格尔支持以下哪种观点?()艺术美高于自然美2【单选题】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现今我们可称之为()生态美3【单选题】宗白华的“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这句话支持一下哪种观点?()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4【判断题】从美作为审美意象这个层面来看,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X5【判断题】“各适其天”是指万物能够按照他们的自然本性获得生存,作为和万物同类的人也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6.1人物美《法庭上的芙丽涅》中芙丽涅是名模特。
对1【单选题】《海伦的故事》、《法庭上的芙丽涅》等作品都说明()对古希腊人有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人体美2【单选题】宋明理学家重视()的鉴赏。
人格美3【单选题】通过()可以了解魏晋时期的审美风尚。
《世说新语》4【多选题】人物美的三个层面包括()人体美、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人的风姿与风神5【判断题】社会美更能引发人物对命运的思考与体验。
V6【判断题】魏晋时期着重欣赏人的人格美。
X6.2日常生活的美饮食是一种文化,它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包含有历史的、审美的意蕴。
对1【单选题】“春天的河水,奔流下山,河的两岸,长出了青草,再没有人记得,也没有人知道,冬天的风,哪里去了。
”这首诗体现了()格律。
半逗律2【单选题】“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体现了()民俗风情美3【单选题】当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审美价值的时候就称为()风情4【单选题】《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都精彩的描述了明代末年南方城市的民俗风情,其作者是()张岱5【多选题】西方的咖啡文化包含了()文化意蕴、审美情趣6【判断题】社会美的领域包括百姓的日常生活。
V6.3民俗、节庆、休闲文化中的美狂欢节的生活是最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对1【单选题】休闲文化的核心是()玩2【多选题】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C)和(D)。
C、精神世界D、文化世界3【多选题】()属于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茶文化、酒文化、文物古董的收藏和玩赏、旅游文化4【判断题】不论时代怎么变化民俗风情始终保持不变。
X5【判断题】节庆狂欢活动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超越。
V6【判断题】狂欢节的生活是最具审美意义的生活。
V7.1艺术是什么如诗可兼史,则《尚书》,《春秋》可以并省。
作者是杨慎。
对1【单选题】()支持“诗即审美意象”这一观点。
王夫之2【单选题】美学对艺术的研究,始终指向一个中心即()审美意象3【多选题】王夫之划分了两条界限分别是()“诗”和“志”的界限、“诗”和“史”的界限4【判断题】“诗言志”也就是说“志即诗”。
X5【判断题】广义的美就是审美意象。
V7.2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分观念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西方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