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与金融历年试题汇总

财政与金融历年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1.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C )。

A.C B.V C.M D.C+V2.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A.决算赤字 B. 财政赤字 C.赤字财政 D.财政结余3.国家征税的依据是( C )。

A.生产资料所有权 B.产品所有权 C国家政治权力 D.剩余价值支配权4.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是( B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可控性支出 D.不可控性支出5.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 C )。

A.财政透支 B.动用上年结余 C.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 D.发行国债6. 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A. 政治和文化B.经济和政治C. 经济和效益D.政治和历史7.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 A )。

A.公务费 B.工资 C. 职工福利费 D.补助工资8.保险是一种( B )制度。

A.经济管理 B.经济补偿 C.社会保障 D.社会福利9.一般而言,社会成员中,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 C )。

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投机商10.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B )的不同。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加成和减免11.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A.政协 B. 人民代表大会 C.法院 D.财政部门12.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13. 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A.银行贷款 B. 银行存款 C. 提现率 D. 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1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同时具备( C )。

A. 强制性、相关性、可控性 B.可测性、可控性、固定性C.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D. 可靠性、可控性、相关性15. 表示远期正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 B )。

A.升水 B. 贴水 C. 平价 D.兑换收入16. ( B)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A. 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 保险公司D.证券公司17.( B )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A.私人 B.股份制 C.国家 D.中央18.( D )是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以避免汇率风险。

A.即期外汇交易 B.远期外汇交易 C.地点套汇 D.掉期交易19.( A )是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单方面转移 D.特别提款权二、多项选择1. 财政是个( ACD )范畴。

A.经济 B. 政治 C.历史 D. 分配 E.文化2.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BCDE )几个方面。

A.企业税后留利 B.国家预算资金 C.预算盈余 D. 发行新债收入 E.偿债基金3.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 ACE )。

A. 累进的公司(企业)所的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的税D.消费税 E.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4.保险的职能有( ACE )。

A.分散危险 B.组织收入 C.组织经济补偿 D.安排支出 E.融通资金5.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理论有( ABCDE )。

A.需求拉上论 B.成本推动论 C.菲利普斯曲线论 D.结构失调论 E. 国际传导论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一类是刚性的,下列中属于刚性因素的有( ACDE)。

A.国防费支出B.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C.行政管理费支出D.警察部队支出E.教育费支出7.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有( ABCD)。

A.政府采购政策B.政府采购法规C.政府采购程序D.政府采购管理E.政府采购特点8.分税制包括( ABCE)等多方面内容。

A.分税B.分权C.分征D.利润分成E.分管9.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可概括为( ACE)A.盈利性原则B.行政性原则C.安全性原则D.政策性原则E.流动性原则10.金融市场的功能有( ABDE)。

A.融通资金B.积累资金C.管理资金D.降低风险E.宏观调控三、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手段。

2.财政职能: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借助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

5.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6.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关于各类银行及其各级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

7.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8.保险: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9.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10.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四、填空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2.财政具有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的特征。

3.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一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5.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6.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7.信托的职能有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8.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9.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10.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领域现金流通和转账结算领域。

11.我国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

12.国债具有三个特征有偿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13.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14.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15.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高度集中、分散管理、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16.西方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需求拉上论侧重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成本推动论侧重社会总供给的增加。

17.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五、改错题1.财政是国家凭借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改为“政治权力”2.财政补贴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改为“国家”3.财政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企业”改为“国家”4.信用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

“提供和创造货币”改为“资金再分配”5.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双方面让渡。

“双”改为“单”6.信托的基本职能是信用服务。

“信用服务”改为“财务管理”7.商业银行存款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存款”改为“流通中货币”8.降低风险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减低风险”改为“融通资金”9.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险的核心内容。

改为“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10.借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借款”改为“存款”六、问答题1.简述国债的特征。

有偿性: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如期偿还。

还要按事先规定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

自愿性:国债的发行和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

认购者买与不买,购买多少,完全由认购者自己根据个人和单位情况自主决定,国家并不能指派具体的承购人。

灵活性: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财政资金的丰裕程度灵活加以确定,不能通过法律形式预先加以规定。

2.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实质。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处理预算资金分配和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

3.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货币金融业的总和,它由经营国际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

(2分)国际金融市场具有以下特点:它不受任何一国法规的管制;市场的范围广,包括西方国家所有的离岸金融业务中心,非居民投资者和借款人可以任意选择投资和借款地点;市场上的借贷活动,主要是在外国贷款人或投资人与外国借款之间进行的。

市场上的借贷的货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为主。

4.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职能的含义。

政策职能:根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应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和制定金融政策,通过利率、信贷、汇率政策等措施,改变社会货币信用的总量和方向,影响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和利润,最终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微观领域得到落实。

(2分)管理职能:为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全和稳定,防止金融紊乱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措施,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2分)服务职能:中央银行有义务对政府、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主要体现在其办理的各种业务中。

(2分)5.简述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内容。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规模,从而间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操作方法。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和准备金,间接干预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操作方法。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有价证券买卖,从而影响和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一种操作方法。

6.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

紧缩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达到收缩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

紧缩财政支出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货币政策的措施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供给政策:通过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以弥补供需缺口,从而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

供给政策运用的措施一般有:降低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

控制物价和工资:政府采取限制物价和工资上升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的过猛势头,但不宜长久使用。

币制改革:当通货膨胀已达到恶性程度时,应该是实行币制改革。

历史上曾采用过废弃、恢复和减值三种。

7.简述财政三大职能的含义。

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