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 人民版选修4.pptx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 人民版选修4.pptx
评价
“克己复 目的是改变春秋时期的混乱,匡正社会秩序,
礼”
但社会变革是不可阻挡的
“仁者爱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有利
人”
于缓和社会矛盾,维谐完美,有利于个
想
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13
2.教育理念及贡献 (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 文化教育下移。 (3)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 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 (5)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
6
知识点二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地位
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 办私学,创立 儒家 学派。 2.儒学主张 (1)礼,即 周礼 ,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 “ 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 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 仁 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 想社会。
1
第1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2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观
点和政治主张。
1.重点: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 2.难点:对孔子思想的评价。
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知识点一 孔子其人 1.青年时期
(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 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 私学 。 2.在鲁从政 (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 事务。 (2) 夹谷之会 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 胜利。 (3)出任 代理宰相 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9
3.思想 (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 汉武帝 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 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 派。
10
主题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探究】 史料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游说列国,受 到各国君主的一次又一次面试与接待。 思考 下列面试题目中孔子的答案及面试结果可能是什么? 为何会出现如此结果?
16
【史论归纳】 1.辩证评价
(1)积极 ①“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 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②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 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有很大价值。 ③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2)消极:它的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 对人民的思想、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14
主题二 孔子思想的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 “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 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 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思考 (1)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史料在评价孔子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 (1)开创私学;有教无类;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
7
[图解历史] 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
8
知识点三 孔子的历史影响 1.教育
(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 私学,主张“有教无 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 中华民族文化的 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 (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 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 人治 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18
11
面试试题 题1:您的工作动机和愿望是什么? 题2:你准备用何方法治理国家? …… 答案 题1:恢复周礼,建立礼乐文明的国度。 题2:礼、乐、仁、中庸之道。 结果:面试失败,不得重用。 根源:仁、礼主张实质是维护奴隶制旧制度,不适合建立封 建新秩序的需要。
12
【史论归纳】 1.政治主张及评价
主张
15
史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 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 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思考 (3)综合史料,探究“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 位。 答案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 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4
3.周游列国 (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 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 其言论辑录在《 论语 》一书中。
5.因病逝世 公元前 479 年,孔子病逝。
5
[深化拓展] 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 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 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17
2.现实意义 (1)孔子思想中的“礼”,主张长幼有序,有助于中国尊老 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 (2)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体现了一种民 本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3)孔子的“中庸”思想,主张“和而不同”,主张对立因素 的统一与和谐,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