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绘制
实验目的:
①用回流冷凝法测定沸点时气相与液相的组成,绘制双液系相图。
找出恒沸点
混合物的组成及恒沸点的温度。
②掌握测定双组分液体的沸点及正常沸点的测定方法。
③了解阿贝折射计的构造原理,熟悉掌握阿贝折射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液体的沸点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外压相等时的温度,在外压一定时,纯液体的沸点有一个确定值。
但双液系的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而且还与两种液体的相对含量有关。
理想的二组分体系在全部浓度范围内符合拉乌尔定律。
结构相似,性质相近的组分间可以形成近似的理想体系,这样可以形成简单的T-x(y)图。
大多数情况下,曲线将出现或正或负的偏差。
当这一偏差足够大时,在T-x(y)曲线上将出现极大点(负偏差)或极小点(正偏差)。
这种最高和最低沸点称为恒沸点,所对应的溶液称为恒沸混合物。
考虑综合因素,实验选择具有最低恒沸点的乙醇—乙酸乙酯双液系。
根据相平衡原理,对二组分体系,当压力恒定时,在气液平衡两相区,体系的自由度为 1.当温度一定时,则气液两相的组成也随之而定。
当气液两相的相对量一定,则体系的温度也随之而定。
沸点测定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它利用回流的方法保持气液两相相对量一定,测量体系温度不发生改变时,即两相平衡后,取两相的样品,用阿贝折射计测定气液平衡气相、液相的折射率,再通过预先测定的折射率—组成工作曲线来确定平衡时气相、液相的组成(即该温度下气液两相平衡成分的坐标点。
)改变体系总成分,再如上法找出另一对坐标点。
这样得若干对坐标点后,分别按气相点和液相点连成气相线和液相线,即得T-x平衡图。
仪器与试剂:
沸点仪一套调压变压器一台
阿贝折射计一台超级恒温槽
1/10温度计(50~100℃)一支 1/10温度计(0~50℃)一支
小烧杯 一个 小试管(5ml 带软木塞) (若干) 吸管 2支 红外线干燥箱(风筒) 一台 搽镜纸 乙酸乙酯(AR )
无水乙醇(AR ) 不同配比的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液 丙酮(C 、P) 重蒸水
实验步骤:
(1)、乙醇—乙酸乙酯溶液的折射率组成工作曲线的测绘
①折射率—体积分数工作曲线。
对于乙醇—乙酸乙酯等部分有机液体混合体系,当使用体积分数(ϕ)表示时,能得到直线的工作曲线,故只要分别准确测出
25℃时纯乙醇、乙酸乙酯的折射率,将其连成直线,就得到ϕ-25
D
n (%)工作曲线(n~V )。
②折射率—摩尔分数工作曲线。
在ϕ-25
D
n (%)线上取8个点,利用乙醇、乙酸乙酯的密度合量比(%)等条件将以上点对应的体积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按对
应的折射率重新绘(x n D
-25)点,再将点连成平滑曲线,即为x n D -25
工作曲线(n-x )。
(2)、沸点仪的安装
将沸点仪洗净,烘干,如图所示,检查带
温度计的软木塞是否塞紧、电热丝是否靠近容器底部的中心,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是否合适。
(3)、样品的测定
①溶液的配置 粗略配置乙醇体积分数为10%、30%、50%、62%、75%、85%、90%、95%组成的乙醇—乙酸乙酯溶液(可由教师先配合)。
②沸点的测定 自侧管加入所要测定的溶液(约20ml ),其液面应在水银球的中部。
打开冷凝水,接上电源,用调压变压器调节电压(约12V ),将液体缓慢加热使液体沸腾,最初在冷凝管下端内的液体不能代表平衡气相的组成,为加
速达到平衡,可以等小槽中的气相冷凝液体收集满后,调节冷凝管的三通阀门,使冷凝液体流回至圆底烧瓶,重复三次,直到温度计上的读数稳定数分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同时读出环境的温度,算出露茎温度,以便进行温度的校正,并读出室内大气压力。
③取样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在冷凝管三通小槽处放置一个标有相应浓度记号的尾接小试管,并调节冷凝管的三通阀门,使冷凝液体不再流回至圆底烧瓶,而是流入尾接小试管中,并立即塞紧(防止其挥发),再用另一支干燥胶头滴管,从侧管处吸取容器中的溶液约1~2ml,转移到另一个小试管,也立即塞紧,两支小试管置于盛有冷水的小烧杯中保持待测,以防组分改变。
在样品的转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而仔细。
并应尽早测定样品的折射率,不宜久藏。
当沸点仪内液体冷却后,将该溶液自测管倒入到指定的回收瓶中,再换另一浓度的双液体系溶液测定。
④折射率的测定将阿贝折射计和超级恒温槽安装好,调节超级恒温槽温度为(25.0+0.2)℃,再用重蒸水测定阿贝折射计的读数校正值(水的折射率25
n=1.3325),然后分别测定上面取的气相和液相样品的折射率。
每次加样要测D
读数三次,若读得的三个数值很接近,则取平均值,并用前面水读数校正,即为所测样品在该温度下的折射率。
每次加样测量之前,必须先将折光仪的棱镜面洗净,方法是用数滴挥发性溶剂(如丙酮)淋洗,再用搽镜纸轻轻擦去残留在镜面上的溶剂,阿贝折射计在使用完毕后也必须将镜面处理干净。
⑤平衡气相和液相组成的测定根据气液相折射率的数据,在工作曲线n~x 上分别查出平衡气相和液相的组成(x)。
按上述步骤,分别测定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沸点,以及各溶液的沸点和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
数据处理:
(1)溶液沸点的校正
①由于温度计的水银未全部浸入待测温度的区域内须进行露茎校正。
△t露茎=Kh(t观-t环)
式中,K=0.00016,是水银对玻璃的相对膨胀系数;h为露出被测体系之外的水银柱长度,称露茎高度,以温度差值表示;t观为测量温度计上的读数;t 环为环境温度,可用辅读温度计读出,其水银球置于测量温度计露茎的中部。
露
茎校正后,t 沸=t 观+△t 露茎
② 溶液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应用特鲁顿规则及克劳修斯-克拉贝公式可得溶液熔沸点因大气压变动的近似校正公式。
△T=
760
7601021
P
T P P RT -⨯
=∆⨯
沸沸 式中,△T 是沸点的压力校正值;T 沸是溶液的沸点(均用热力学温度表示);p 是测定时的大气压,mmHg (1 mmHg=133.32 Pa ).
若用摄氏温标,△t 压表示沸点的压力校正值,则△t 压 =△T ,由此,在1atm (1atm=101325Pa )下的溶液正常沸点为: T 正常=t 沸+△t 压
经以上两项校正后,即得到校正后溶液的沸点。
(2)数据记录与处理 将数据填入:
表1 乙醇-乙酸乙酯各组成的沸点
室温:25℃ 大气压:102.64KPa 露茎高度:7.0℃
表2 乙醇-乙酸乙酯各组成的气、液相的折射率
表3 纯物质的折射率
由纯乙酸乙酯和纯乙醇的折射率可得出:折射率—体积分数工作曲线
查阅资料得知纯乙醇密度为0.789,相对分子质量为46;
纯乙酸乙酯密度为0.902,相对分子质量为88。
再根据体积分数—摩尔分数的关系,
2
2
21111
1
1221111m m m n n M V M V M V M M M n x ρρρ+=+=+=乙醇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
1ρ:乙酸乙酯的密度
2ρ:乙醇的密度
1M :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 2M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1V :乙醇的气相/液相体积分数 2V :乙酸乙酯的气相/液相体积分数
在图中选取8个点,代入数据得出下表:
绘制折射率—摩尔分数工作曲线
根据所测得的折射率,计算对应的摩尔分数
根据温度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作出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绘制
实验测得:
乙酸乙酯的沸点:76.4℃乙醇的沸点:79.0°C
从图确定,最低恒沸点:72.90℃
乙酸乙酯与乙醇溶液的组成:乙酸乙酯:0.5 乙醇:0.5
实验评注与拓展:
①接通加热电源前,必须检查调压变压器旋钮是否处于零位置,以免引起有机
组分燃烧或烧坏加热电阻丝。
②必须在停止加热后才能取样分析
③测定折射率时,动作必须迅速,避免组分挥发,能否快速准确地测定折射率
是本实验的关键之一。
④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大气压的变化,必要时须进行沸点校正。
提问与思考:
①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样品混合液测定时,可以粗略配置不同乙醇体积分数的溶液,为什么?
答:因为实验中只需要得到同一温度下气相和液相的组成,在配制溶液的时候,不需考虑具体的比例。
(例如80%的跟79%都没关系,实验中只需要得到一些能够作图的点就足够了。
)
③平衡时,气液两相温度是否应该一样,实际是否一样,对测量有何影响?答:不一样,由于仪器保温欠佳,使蒸气还没有到达冷凝小球就因冷凝而成为液相。
④如何判断气-液已达到平衡状态?讨论此溶液蒸馏时的分离情况?
答:当温度计读数稳定的时候表示气-液已达到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物理化学实验,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北京大学化学系生物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实验,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 北京农业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实验,第2版[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4].何广平等.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