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急救常识心肺复苏

常用急救常识心肺复苏

脑卒中占猝死的首位;婴幼儿常由呼吸道感染引 起;青年人的猝死以心肌疾病为主。
医学ppt
2
在常温情况下,心脏停搏3s时病人就感到头
晕;10s即出现昏厥;30~40s后瞳孔散大;
60s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min后
大脑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对心脏停搏、
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应当在4min内进行心肺
复苏,开始复苏的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
据统计,在心脏停搏4min内进谢内进行基础
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并
于8min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则病人的生存率达
43%。BLS和ALS开始的时间与病人存活率的
关系见表6-1
2、受过现场心肺复苏培训的救护车医技人员,能
及时到达现场,接替“旁观者”急救。美国目前救护车
上的救护人员是急救医疗辅助人员和急救医疗技术人员, 能在接到呼救后3~5min内到达现场。日本东京一般由
消防人员施救。中国上海的院前急救由中专毕业的医士
或具有大专学历的医生承担,一般在接到急救指令后, 救护车能在10~12min内到达患者的身边。
常用急救常识(心肺复苏)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李银先
医学ppt
1
心脏停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如未能在现场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患者将因全 身严重缺氧而由临床死亡转为生物学死亡。相反, 如能在现场及时、正确地抢救,则部分生命可被 拯救。据统计,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其 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
医学ppt
7
3、受过进一步心肺复苏培训的急诊医生继续接受以
上的急救程序。如美国要求在10~15min内到达现场。
上海院前急救的危重患者,一般经现场处理后直接转送
各医院急诊科或急诊室。
国外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已经普及。例如美国迄
今已有5000万人(占全国1/4的人口)接受这一救生术,
每年平均有20万猝死者接受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
(1)方法:翻动患者时务使头、
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止 扭曲。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抢 救者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 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图6 -3)。
(2)注意点:抢救者跪于患者肩 旁,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头,拉 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
医学ppt
12
4、抢救者的位置 应跪于患者的肩 部水平,这样抢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 能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 有利于观察患者的胸腹部。
的依据之一。
医学ppt
8
1987年2月20日、6月5日,中国红
十字会先后会同卫生部、公安部、铁道
部、交通部、商业部、中国民航局、国
家旅游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
地质矿产部发出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卫
生救护训练的通知》[红总字(1987)
第2号、第13号]。受训对象为交通、
治安、消防和派出所干警,铁路和交通
只有现场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才能为以后复苏创 造成功的基础。
延迟进行复苏的主要原因包括:①亲眼目睹
者不懂急救知识;②患者本人无自备急救药物;③ 医生无法及时到达或技术不当;④救护车无法及时
到达,如接到呼救后出车拖拉、道路狭小、路程太
远、难以寻找确切地址;⑤患者是独居者,接到呼 救时间延误;⑥急诊室耽搁,例如花时间拿听诊器、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一、猝死现场急救紧迫性 心脏病发作病例中,约1/4患者的第一症状表
现为猝死。以前可无心绞痛、心肌便死、心律失常 等病症。冠心病猝死中,70%的患者死于医院外, 40%的患者死于发病后15min内,30%的患者死 于发病后15~120min内。
美国资料表明,死亡病因中以心血管疾病为 首。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冠心病,而其中5%为猝 死。每天约有1200人因心脏病发作而猝死,几乎 每分钟就有1人罹难,而其中约90%的猝死者由于 心室颤动引起。
医学ppt
11
(2)注意点:协助者的主要任务是 协助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向急诊 医疗救护系统求救时,应讲清事故地 点、回电号码、患者病情和治疗简况; 绝不可离开患者去呼救。
3、将患者放置心肺复苏体位 将 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使头、 颈、躯干无扭曲,平卧有利于血液回 流,并泵入脑组织,以保证脑组织血 供。
医学ppt
10
(2)注意点:患者一旦出 现眼球活动或四肢活动及疼 痛反应,立即停止掐压穴位。 严禁摇动患者头部,以免损 伤颈椎。若现场有亲人或旁 人提供患者意识丧失的可靠 信息,可省略以上步骤。
2、呼救及招人协助
一旦确定患者已昏迷,应立 即呼救,招呼最近的响应者。
(1)方法:大声叫 “来人啊!救命啊!”(图 -2)。
通知上级医生、做心电图等。
医学ppt
6
二、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的重要性
对猝死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是现场及时 正确地抢救。为了掌握猝死后最关键的4min,使心肺 复苏连续有效,则必须建立阶梯式的急救网。
1、最初接触患者的人,即“旁观者”,包括夫妻、
父母、家庭其他人员、同事、朋友等,由他们先进行基 础生命支持。
系统的车、船员、司警人员,民航机组
人员,商店服务员,导游,司机等。迄
今为止,我国已有约1000万人接受过心
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
医学ppt
9
三、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 术的操作程序
1、确定意识状态 判 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应在 5~10s内完成。
(1)方法:抢救者可
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图 6—1),高声喊叫:“喂, 你怎么啦?”;如你认识患 者,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 如无反应,也可用刺激的方 法如用手指甲掐压患者的人 中、合谷穴6s。
其中7万人获救。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生操
作术放入学校课程中,嗣后,全国200万人口中有40万
人受训,在15年中延1000名淹溺者经现场心肺复苏后
获救。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市民急救知

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听众每年达15万。德国则把是
否能掌握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
医学ppt
5
50年代,Stephenson首先对1 200例心脏停搏 复苏成功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94%是在心脏停 搏4min内进行抢救的,仅6%的抢救开始超过 4min。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心肺复苏开始的最 佳时间是在心脏停搏后的4min内进行。由于猝死 大多发生在意外场合,复苏抢救时,时间就是生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