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总则上的嫩知识一、债权多重让与(1)例子。
甲对乙负担100万元债务。
3月1日,乙将债权让与丙。
4月1日,乙又将该债权让与不知情的丁。
(2)三个重要规则。
处理“债权多重让与”,以下列三个规则为基础:①债权无善意取得问题。
乙已经将对甲的债权让与丙,乙即无权再为让与。
乙又将该债权让与丁,系无权处分,债权无善意取得可能,善意的丁不能取得该债权。
该债权归丙。
②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时,债权让与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虽然乙已经将债权让与丙,若未通知债务人甲,该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甲不发生效力。
③表见让与规则。
抽象地说:“当债权人将债权让与第三人的事实通知债务人后,即使让与并未发生或者该让与无效,债务人基于对让与通知的信赖而向该第三人所为的履行仍然有效(发生清偿的效力)。
”具体到本例而言:虽然丁未取得债权(让与无效),但是,若让与人乙通知甲已将债权让与给丁,甲向丁清偿的,清偿有效。
真正的债权人丙不再有权请求甲向自己履行。
(3)债权多重让与的法律效果。
以前述“三个重要规则”为基础,不同情形下,债权多重让与的法律效果各不相同。
举其要者(有些情形略而不谈):①(a)假设:甲一直未接到让与通知,债务到期后,甲向乙履行(或提存)。
(b)效果:甲对乙的履行有效。
丙只能对乙主张违约责任。
②(a)假设:甲仅接到乙一个让与通知(让与丁),债务到期后,甲向丁履行。
(b)效果:甲对丁的履行有效(表见让与)。
丙可对丁主张不当得利返还,或者,丙可对乙主张违约责任。
③(a)假设:甲接到乙两个让与通知:第一个通知(让与丙);第二个通知(让与丁)。
但第二个通知先到达甲,第二个通知到达后,不知情的甲向丁履行。
履行后,第一个通知到达甲。
(b)效果:甲对丁的履行有效(表见让与)。
丙可对丁主张不当得利返还,或者,丙可对乙主张违约责任。
④(a)假设:甲接到乙两个让与通知:第一个通知(让与丙);第二个通知(让与丁)。
两个通知同时到达甲。
(b)效果:若甲知情(知道丙为债权人),甲只能向丙履行。
若甲不知情(不知到底让与给了谁),甲可通过提存免责。
二、合同相对性例外规则的新成员(1)《旅游纠纷解释》第2条。
《旅游纠纷解释》第2条规定:“以单位、家庭等集体形式与旅游经营者订立旅游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除集体以合同一方当事人名义起诉外,旅游者个人提起旅游合同纠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见例1)例1为奖励甲公司“2014年度十大先进个人”,甲与乙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约定:“由甲支付全部旅游费用,乙为甲公司A、B、C等十大‘先进个人’提供‘三亚5日风情游’。
”旅游期间,因住宿酒店提供的食物缺陷,A、B、C等十人食物中毒,住院治疗多日。
甲公司因董事长贪腐被抓,无人理会此事。
①旅游合同的当事人为甲、乙。
②当甲怠于主张合同权利时,可突破合同相对性,A、B、C等人均可作为原告起诉乙,请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2)交强险。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交强险条例》第21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不受合同相对性的限制。
(见例2)例2甲为自己的汽车在丙保险公司投保了2015年交强险。
2015年7月1日,甲驾该车撞伤了骑摩托车的乙。
经查,乙非故意碰撞机动车。
①交强险合同当事人为甲、丙。
②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只要损失不是受害人乙故意造成的,乙即有权请求丙在限额范围内支付交强险保险金。
③除不受合同相对性限制外,交强险还有一个特点,不以侵权责任成立为前提。
即使按照《道交法》第76条,甲对乙不成立侵权责任,交强险保险金的支付义务不受影响。
(3)第三者责任商业险。
根据《保险法》第65条第二款,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怠于主张合同债权的,可突破合同相对性,受害人有权直接请求保险人支付保险金。
《保险法》第65条第二款规定:“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损害,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应负的赔偿责任确定的,根据被保险人的请求,保险人应当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被保险人怠于请求的,第三者有权就其应获赔偿部分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见例3)例3甲为自己的汽车在丙保险公司投保2015年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
2015年7月1日,甲驾该车撞伤了行人乙。
经查,乙非故意碰撞机动车。
①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合同当事人为甲、丙。
原则上,遵循合同相对性,若甲对乙的侵权责任成立,经被保险人甲请求,丙应当直接(在限额范围内)向乙支付保险金。
②有例外。
若甲对乙的侵权责任成立,但被保险人甲怠于对丙主张权利,可突破合同相对性,受害人乙有权直接请求丙(在限额范围内)向自己支付保险金。
此处,突破合同相对性的法理:代位权。
三、抵销具有溯及力(1)概念。
法定抵销具有“溯及力”。
指抵销时,债权债务溯及最初得为抵销时(“抵销适状”;“法定抵销权成立时”)消灭。
(2)抵销具有溯及力的范围。
①自抵销适状时,因抵销而消灭的债务不再发生支付利息的债务。
如果在抵销适状发生后一方债务人已向对方支付利息,嗣后因抵销而使债之关系消灭,对方已受领的利息构成不当得利(见例1)。
②自抵销适状时,因抵销而消灭的债务不发生债务人迟延履行的责任。
自抵销适状时,债务人不负支付迟延利息、支付违约金等违约责任。
③自抵销适状时,债务发生的变化(如债权让与;主动债权罹于诉讼时效;被动债权被扣押),对抵销权的行使不生影响(见例2)。
例1甲欠乙10万元(无利息),2014年3月1日到期(约定到期不还,按20%支付年息)。
乙也欠甲10万元(无利息),2014年3月1日到期(约定到期不还,按10%支付年息)。
因甲、乙均未偿还到期债务。
2015年3月2日,乙通知甲抵销10万元。
①2014年3月1日,甲、乙互负的10万元“抵销适状”,乙2015年3月2日的抵销具有“溯及力”,溯及自2014年3月1日起甲、乙均不负担支付利息的义务。
②结论:不找差价。
甲无须向乙补偿利息1万元。
例2甲欠乙10万元,2014年3月1日到期。
乙欠甲10万元,2015年3月1日到期。
甲、乙均未偿还到期债务,且均未曾请求对方履行债务。
2017年2月1日,乙通知甲抵销10万元。
①2014年3月1日,乙享有抵销10万元的抵销权(抵销适状)。
②2016年3月2日,甲对乙的10万元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经过。
③乙2017年2月1日的抵销通知具有溯及力,溯及到抵销适状(2014年3月1日)时发生抵销的效力。
④结论:抵销适状后,主动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经过的,对抵销权不生影响。
四、同时履行抗辩权中的几个问题1.同时履行抗辩权构成要件(四个)(1)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见例1至例4);(2)双方的债务没有履行的先后顺序(见例5);(3)双方债务的履行期均已届至;(4)请求履行的一方未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者履行不适当。
例1甲、乙订立的委托合同约定乙免费为甲打官司,但未约定双方履行的顺序。
①问:若乙请求甲预付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甲能否以乙尚未履行处理事务的义务为由,对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②答:不能。
③原因:甲、乙间成立的是无偿委托合同,系单务合同,不是双务合同。
甲向乙支付必要费用的义务与乙处理委托事务的义务不属于对待给付义务,甲不能对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例2甲向乙高价出售“名马”一匹。
甲已经向乙交付了该马,但未按照约定向乙交付该马的血统证明和获奖证书,若甲请求乙支付价款,乙能否对甲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①甲向乙交付马的义务,以及乙向甲支付价款的义务,均系主给付义务,彼此可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
②甲向乙交付马之血统证明和获奖证书系从给付义务,若甲不履行该从给付义务将导致乙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如转售、参加比赛),乙可对甲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价款。
例3甲、乙、丙约定各出资100万元成立个人合伙组织丁。
甲尚未履行出资义务,若甲请求乙履行出资义务,乙能否对甲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①通说认为,三人以上的合伙,合伙人间无利益交换关系,仅有共同利益的促成关系,故乙不能对甲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②若仅有甲、乙二人合伙,甲未出资并请求乙出资的,乙可对甲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例4甲、乙约定:“甲以30万元从乙处购买汽车一辆,乙将该车交付给丙,丙有权请求乙交付。
”后丙请求乙交付该车。
①问:乙能否以甲尚未支付价款为由对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②答:可以。
③《合同法》第64条规定的“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中,符合条件的,债务人可对第三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例5甲、乙订立买卖合同约定:“甲以30万元从乙处购买汽车一辆。
甲于2015年3月1日一次支付全部价款,乙于2015年4月1日交付汽车。
”假设直到2015年5月1日,甲、乙均未履行。
此时,若乙请求甲先支付价款,问:甲能否对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①此例的法律状况是:甲、乙履行义务有先后顺序,履行期限均已届至,(应当后履行的)乙未履行却请求(应当先履行的)甲履行。
②通说认为,《合同法》第66条具有漏洞,应当通过“目的性扩张”予以漏洞补充,使其得以调整此例所述情形。
③结论:甲可对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④此例很吓人!2.同时履行抗辩的效力①行使的效力同时履行抗辩的效力②存在的效力(1)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的效力所谓“行使的效力”,指须经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才能发生的效力。
具体言之:①对方未履行义务并提出履行请求的,须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才能产生有权拒绝履行全部对待给付义务的效果;②对方虽履行合同义务但不符合约定并提出履行请求的,须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才能产生有权拒绝履行相应对待给付义务的效果。
③在诉讼中,若被请求人未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法院不得依职权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而应对于请求人,宣示无条件胜诉的判决。
例6甲商场在乙处定制100套服装,每套1000元,未约定履行的先后顺序。
①若乙未向甲交付服装即请求甲支付价款,甲可对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10万元(拒绝全部的履行请求)。
②若乙仅向甲交付90套服装但请求甲支付10万元价款,甲可对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1万元(拒绝相应的履行请求)。
例7甲在乙处定制100套服装,每套1000元,用于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100人方阵。
双方未约定履行的先后顺序。
①若乙仅向甲交付90套服装但请求甲支付10万元价款,甲可对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10万元(拒绝全部的履行请求)。
②原因:甲定制服装用于阅兵仪式,乙的部分履行将导致甲的合同目的全部不能实现,甲对乙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即可拒绝支付10万元。
(2)同时履行抗辩权存在的效力所谓“存在的效力”,指无须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即当然具有的效力。
主要包括:①附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债权不得以之为主动债权主张抵销(见例8);②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债务人不陷于履行迟延(见例9);③对方欲解除合同,须提供自己的履行(见例10)。
例8甲、乙的买卖合同约定:“甲以30万元向乙购买一辆汽车,2015年3月1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