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试题(1)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10分,共40分)6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包括哪些内容7.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其基本路径是什么8.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9.教师在对玩具玩法进行指导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0分)10.具体论述游戏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价值。
四、案例分析题(25分)11.阅读下面的游戏定点观察记录,分析活动情况,写出观察结论。
(25分)案例:游戏的定点观察记录大一班的娃娃家区域里有锅、碗、杯子和勺子。
一段时间以来,在这个游戏区域的活动一直比较平淡。
这天,在大一班幼儿进行分组游戏时,欣欣和云云又跑到了娃娃家区域。
欣欣拿起杯子和勺子,用勺子在杯里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喊道:“卖豆浆了!卖豆浆了!谁喝热豆浆”云云走近他,问道:“你在于什么”欣欣回答:“我在熬豆浆呢。
”云云说:“豆浆也不好喝啊”欣欣说:“豆浆可有营养了,小朋友都得喝。
”云云说:“你做火锅吧。
火锅里有肉还有菜也有营养。
”欣欣说:“好吧,我给你做火锅。
”欣欣于是拿起锅放在炊具台上,一边做一边说:“可是没有菜啊!我去买菜去。
”说完就离开了娃娃家区域。
这时宁宁走过来,看见炊具台上有锅,就问:“这是谁做的菜啊”云云回答说:“我们在做火锅呢。
”“哦,那我来拌调料吧。
”宁宁高兴地拿起一个小碗拌起了调料。
好一会儿,欣欣都还没回来。
云云于是去找他,原来欣欣被理发店的游戏吸引住了。
在排队等着理发呢。
云云叫上欣欣去找了些蔬菜(绿色的玩具),回来将这些蔬菜倒进了锅里,云云又找来了肉片(红色的纸片)放到锅里,还对两个同伴说:“这是羊肉片,可好吃了。
”说着就要捞起来吃。
欣欣这时拦住了她,说:“还不行,水还投开呢。
”又过了大约两分钟,宁宁说:“可以吃了,我都闻到香味了。
”于是,三个小朋友就“吃”了起来。
小玉和鹏鹏也来到了娃娃家区域,欣欣、云云和宁宁热情地邀请他俩参加,五个小朋友一起像模像样地涮起了火锅。
试卷代号:131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幼儿游戏与玩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试题(2)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10分,共40分】6.简述“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
7.如何确立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8.简答幼儿规则游戏的结构。
9.’班级玩教具应如何管理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0分)10.举例论述幼儿玩具的教育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25分)11.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请分析在前三次游戏中,小羊为什么不怕大灰狼(9分)(2)请对老师修改游戏规则的处理做出分析和评价。
(16分)案例:小羊为什么不怕大灰狼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强烈要求玩游戏,平时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的老师看着孩子们期望的目光,难得地答应了孩子们的要求。
于是老师和孩子们玩起了《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发展孩子们的奔跑能力,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
老师先交代了游戏规则:墙角处是小羊的家,在老狼喊“天黑了”的时候,小羊们只要跑回墙角摸到墙壁,老狼就不会抓住小羊了,而跑得慢的小羊就会被老狼吃掉。
游戏开始了。
老师当“老狼”,孩子们全都是“小羊”。
“小羊”们跟在“老狼”的后面,不停地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则不停回答着。
当“老狼”突然喊道“天黑了”的时候,“老狼”便张开大口,伸开双臂去捉“小羊”,于是“小羊“们便纷纷快速往“家”里跑。
有两个跑得慢的孩子被老师捉住,老师模仿老狼紧紧抱住“小羊”,张开大嘴一口一口地做吃羊状。
没想到被捉住的“小羊”不但不拼命反抗,争取逃脱,反而在老师怀里咯咯地笑个不停。
“老狼”只好假装把两只羊全部吃掉后放开他们。
游戏又开始了,这一次,当老狼喊“天黑了”时,大部分孩子照常快速往“家”跑,可是有两三只“小羊”故意跑得很慢被“老狼”捉住,当“老狼”的老师没有多想,仍然把他们抱住,“吃掉”。
然后游戏再次开始。
让“老狼”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游戏时,当它喊道“天黑了”的时候,所有小羊不仅不往“家”里跑,反而争先恐后地朝“老狼”的怀里扑,“老狼”使劲地“吃”了这个“吃”那个,都招架不住了。
“小羊”们个个乐得哈哈笑,一点儿也不怕大灰狼。
这下子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老师想了想,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修改了游戏规则,改为当说出“天黑了”的时候,老狼往“家”里跑,小羊来追。
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兴奋极了,当“老狼”假装害怕往“家”跑时,“小羊”们使劲地追赶,齐心合力把“老狼”轰回了“家”。
“小羊”们胜利了,高兴地跳着,笑着。
答案(1)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10分,共40分)6.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包括哪些内容答:(1)兴趣性体验; (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 (4)幽默感;(5)驱力愉快。
7.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其基本路径是什么答:游戏与教学的整合路径包括游戏教学化与教学游戏化。
(1)游戏教学化“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
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人教育的因素,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
但是游戏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累加,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
(2)教学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
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来代替教学,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的精神。
(以上两点各5分)8.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答:(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
(3)幼儿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4)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以上五点各2分。
9.教师在对玩具玩法进行指导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答:第一,把握玩具的教育功能,突出关键经验。
(3分)第二,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觉察到幼儿的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及时加强对玩具操作的过程指导,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取。
(4分)第三,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玩具操作活动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动作经验提升到概念层次,有助于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3分)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0分)10.具体论述游戏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价值。
答:第一,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了解他人的想法、行为和情感;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习分享、谦让、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
(4分)第二,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通过游戏,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发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克服自我中心化;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不断扮演不同的角色,掌握一些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交往方式,学到一些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初步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开始明白怎样与人相处,并慢慢地开始习惯于遵循一些行为规范。
(4分)第三,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
游戏使幼儿实现了性别角色的认同;游戏使幼儿理解了社会角色的特征;游戏使幼儿增强了社会角色扮演能力。
第四,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游戏有助于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分)第五,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自制力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果断性、对无意义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遵守规则、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构成的重要方面。
游戏是磨练意志的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克服一定的困难,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幼儿的自制力和勇敢的精神。
四、案例分析题(25分)一11.阅读下面的游戏定点观察记录,分析活动情况,写出观察结论。
(25分)答:(1)幼儿们对角色游戏很有兴趣,通过平日里对事物的观察能模仿生活中涮火锅的情形。
尤其是欣欣,她说的“水还没开呢”反映出她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2)三名幼儿在游戏中合作默契,分工明确。
(3)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游戏态度积极,坚持性好,主动性强,能自主推动进程的发展。
(4)该区域的游戏材料不够丰富,“菜”还得现买,“肉”也得现找,这可能就是该区域游戏一直较为平淡的原因之一。
教师应该在该区域放置一个材料比较丰富的“百宝箱”,让幼儿有较多选择的可能。
(5)孩子在“买菜”过程中被别的游戏吸引,若没有被别的孩子及时叫回来,很可能游戏就会中断。
一方面这是材料不够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没有及时介入、引导。
答案(2)二、筒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10分,共40分)答: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
(2分)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2分)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
(2分)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2分)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2分)7.如何确立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答:(1)幼儿的兴趣点。
(1分)(2)幼儿的行为类型(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行为过程和结果。
(3分)(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
(2分)(4)幼儿的情绪体验。
(2分)(5)影响幼儿行为的(外部)因素。
(1分)(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1分)8.简答幼儿规则游戏的结构。
答:规则游戏的结构包含: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
9.班级玩教具应如何管理答s(1)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2)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3)定期清洗、检修; (4)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0分)10.举例论述幼儿玩具的教育特点。
答:第一,玩具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