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裸体要素不包括()
A主体B、前景C、空白D、线条
解析:D构成一幅画面的主要因素有:主体、陪体、前景、背景与空白。
2、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是()
A、新闻价值
B、新闻政策
C、新闻宣传思想
D、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解析:A
3、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补充仅靠视觉所不能获得的信息内容,记者在新闻现场可以采取()角色定位。
A、记录者
B、行动者
C、目击者
D、参与者
解析:D
4、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不包括()
A、线性传播
B、具体形像
C、受众广泛
D、可选择性
解析:D
5、怎样的题材不适合做广播现场报道()
A、场面宏大且分
B、新闻事实具有较强的新闻性
C、音响典型
D、正在发生的解析:A
6、在消息写作上,所谓的“三重复”现象指()
A、导语、主体、背景的重复
B、导语、主体、结尾的重复
C、标题、导语、主体的重复
D、标题、导语、背景的重复
解析:C
8下列各项都是电视影像的要素,其中()又被称为镜头语言
A、光线
B、蒙太奇
C、画面构图
D、景别
解析:B
9“摆事实、讲道理”是以下哪种论证方式?()
A、对比说理
B、据事说理
C、论辨说理
D、算帐说理
解析:B
编后语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它是()
A、编辑部评论
B、编者评论
C、个人评论
D、最权威性评论
解析:B
11、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以及()
A、节目的前期策划
B、谈话现场的氛围
C、主持人驾驭现场的能力
D、节目导演对现场的控制
解析:C
12、深度报道是()
A、一种新闻体裁
B、一种报道方式
C、一种评论形式
D、一种报道理念
解析:B
13、广播电视采访所面对的现场有两种,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和()
A、新闻事件结束的地方
B、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C、新闻人物出现的现场
D、广播电视记者所在的地方
解析:B
14、民间的谚语、民谣等在新闻评论中经常作为()论据来使用
A、概括性论据
B、事实性论据
C、理论性论据
D、规律性论据解析:C
15、最为常见的广播消息结构形式是()
A、倒金字塔结构
B、时序结构
C、引导结构
D、逻辑结构
解析:B
16、无论哪篇消息,绝不能缺少的部分是()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解析:B
17、述评写作的特点之一是即事明理,所以讲道理要()
A、实事求是
B、观点鲜明
C、缘事而发,注重分析
D、有丰富的材料
解析:C
18、以下哪种景别方式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
A、近景
B、特写
C、中景
D、全景
解析:A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19、在广播中,音响包括()
A、节目音乐
B、实况音乐
C、实况语言
D、实况音响
解析:D
20、在新闻五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
A、何时
B、何人
C、何事
D、何地
解析:C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 )、何人(who )。
21、新闻采访的难点尤其体现在()
A、求新性
B、突击性
C、灵活性
D、持续性
解析:B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包括:
(1)求新性。
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
获取新闻而采访。
(2)突击性。
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的报道任务。
在广播采访中,时效性的要求尤其严格,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
突击采访的能力,把握时机和主动权,以最新信息赢得受众。
(3)灵活性。
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素材,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
(4)广泛性。
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各行各业新近发生的
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很新经验、新问题,都在
记者广阔的采访视线之内。
需要记者进范围广泛的采访,采集人们欲知而未知
的新鲜事实,使传播的内容尽可能适应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受众的需要。
(5)持续性。
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
进行连接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
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了
新闻采访的持续性。
所以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
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道,为人们提供有关的新闻信息。
22、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人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还包括()
A、现场参与者
B、现场解说者
C、现场引导者
D、现场目击者
解析:C
23、为获得最佳效果,记者在采访中应如何提问()
A、多提开放型问题
B、多提闭合型问题
C、尽量减少提问,由被访者主动阐述
D、根据采访对象和采访阶段选择
解析:D
24、广播电视评论中最富有依附性的一种评论类型是()
A、本台评论
B、编后话
C、本台短评
D、新闻评述
解析:B
25、(D)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
A、实况语言
B、广播音乐
C、音响
D、广播语言
解析:D
26、事件消息按内容性质可分为()
A、突发性报道
B、阶段性报道
C、概貌性报道
D、典型性报道解析:A
27、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
A、真实
B、生动
C、及时
D、具体
解析:A
28、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状况的光是()
A、逆光
B、侧光
C、顶光
D、顺光
解析:B
29、景别是()
A、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B、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C、被摄物体在摄影机镜头前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
D、在同一距离上运用不同焦距所摄的画面
解析:A
30、《中国财经报道》()
A、专题性新闻栏目
B、杂志性新闻栏目
C、专栏型新闻栏目
D、消息类新闻栏目
解析:C
报刊上专载某类稿件的栏目
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主要是指()。
新闻构成 B.新闻结构 C.新闻谋篇 D.新闻文采
解析:B
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介入的方式有()。
旁观式 B.暗访式 C.直播式 D.录播式
解析:A
旁观式: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
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
新闻评论 B.专题报道 C.深度报道 D.新闻批评
解析:D
创立于1941年12月3日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称()。
A.BBC
N
C.CRI
D.CIR
解析:C
35.邹韬奋创办的日报是在香港创办的()
A、《生活周刊》
B、《大众生活》
C、《抗战》
D、《生活日报》
解析:D
36.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是报道新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