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121958年,F.Crick 提出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4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是新合成的。
★环状DNA复制起点的gene mapping P532图19-3783、复制方向复制方向大多数是双向的,形成两个复制叉,少数是单向复制,形成一个复制叉。
4、DNA的几种复制方式¾(1)直线双向复制单点,原核生物; 多点,真核染色体DNA¾(2)θ型复制:环状双链DNA,单向或双向(E .coli.)¾(3)滚环复制:环状单链DNA,Φx174 p533¾(4)D环复制:线粒体、叶绿体DNA¾(5)多复制叉复制:第一轮复制尚未完成,复制起点就开始第二轮的复制。
910滚动环复制11E.coli复制叉移动的速率约50Kb/min,复制一代约需40分钟[4.2 ×106/(50Kb ×2)=42]。
富营养时,可采取多复制叉复制方式,20min复制一代。
真核复制叉前进的速率约1000-3000bp/min,采用多复制子(多点)方式,真核染色体复制一代要6-8小时。
131617DNA 聚合酶的反应特点:⑴以4种dNTP 为底物⑵反应需要接受模板的指导⑶反应需有引物3,-OH 存在⑷链生长方向5,→3,DNA 生物合成5’→3’,3. E.coli DNA聚合酶(1)DNA pol I单体酶,催化活性:5,→3,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大片段(Klenow):5,→3,聚合活性、3,→5,外切活性。
小片段,5,→3,外切活性18(2)DNA PolⅡ单体酶,催化活性:5,→3,聚合(活性很低)3,→5,外切在DNA修复中起作用。
(3)DNA polⅢ(复制酶)寡聚酶。
DNA polⅢ是合成新链DNA主要的酶,又称复制酶(Replicase)19DNA聚合酶III5’→3’聚合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校正)★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错配碱基被3’-5’外切酶切除DNA复制的高保真机制:1.DNA聚合酶的高度选择性2.DNA聚合酶(3’→5’外切酶)的校对功能3.错配修复P539表19-1、19-22021P1. 复制的起始DNA的双螺旋解开合成RNA引物的过程。
1)由TopoII松弛超螺旋,Dna A、解螺旋酶解开双链,SSB(单链结合蛋白)结合到单链上使其稳定。
2)形成引发体:各种蛋白质因子(dnaB、dnaC)、引物酶(dna G)构成的复合体,负责RNA引物的合成。
引发体沿着模板链3’→5’方向移动引物的合成方向也是5´→3´方向。
27★大肠杆菌起始复制所需蛋白质:p542表19-4 Dna A 在原点处打开双螺旋Dna B 使DNA解旋Dna C 帮助Dna B结合在原点Hu刺激起始引物酶(Dna G) 合成RNA引物SSB 结合单链DNARNA聚合酶促进Dna A活性旋转酶(Topo II) 松驰DNA扭曲张力292、DNA链的延长反应链的延长反应由DNA pol III催化。
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解开的单链为模板,以四种dNTP为原料,进行聚合作用。
由5´→3´方向延长子链。
303、RNA引物的切除及缺口补齐DNA polⅠ的5,→3,外切酶活力,切除RNA引物。
DNApolⅠ的5, → 3,聚合酶活性,补齐缺口。
4、DNA切口的连接 DNA ligase。
5、DNA合成的终止E.coli复制的终止区含有7个23bp的终止位点 细菌环状DNA,复制叉相遇即终止。
33不连续片段的连接(滞后链)3' 5' 5' 3' RNA 酶(DNA polⅠ) 5' 3' OH P3' 5'dNTP 3' 5'DNA 聚合酶 P 5' 3'ATP 3' 5'DNA 连接酶 5' 3'34原核细胞DNA的 半不连续复制复 制过程复制叉的 移动方向5´3´Topo II Dna A 解螺旋酶 Dna B 引 引物酶+Dna C发 体SSB复制的起始RNA引物DNA链的延长DNA聚 合酶III DNA聚 合酶I3´DNA链终止前导链 滞后链DNA连接酶3´3´5´RNA引物3´5´35★ 复制过程小结:⑴ DNA解螺旋酶……解开双链DNA。
⑵ SSB结合于DNA单链。
⑶ DNA促旋酶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时带来 的扭曲张力。
⑷ DNA引物酶(在引发体中)合成RNA引物。
⑸ DNA pol III在两条链上合成DNA。
⑹ DNA polⅠ切除RNA引物,并补上DNA。
⑺ DNA ligase连接冈崎片段。
(8)DNA合成的终止36第三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P424 1、 复制起点和单位真核生物染色体DNA是多复制子,有多个复制起点, 可以多点起始,分段进行复制。
每个复制子大多在100-200kb之间,比细菌染色体DNA (单复制子)小得多。
37真核细胞DNA复制的特点• 多个起点复制起 点 起 点 起 点 起 点 起 点 起 点真核生物复制叉移动的速度(1~3kb/min)比原核(50kb)的 慢。
38第四节 逆转录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逆转录酶:RNA指导的DNA聚合酶1)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2) Rnase H 3)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逆转录病毒RNA、DNA的合成43第五节DNA突变与修复一、 DNA突变突变 (mutation):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引起的遗 传信息的改变,也称为DNA损伤 (DNA damage)。
主要分为:碱基置换、DNA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移码突 变、插入失活。
从分子水平来看,突变就是DNA分子上碱基的改 变。
44突变的类型:p559点突变:DNA原来的一个碱基对被另外一个碱基对所取 代。
转换 :发生在同型碱基之间的置换。
颠换 :一种嘌呤与一种嘧啶之间的置换。
移码突变:碱基缺失和插入引起的三联体密码的阅读 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45DNA突 变的类型碱基对的置换 (substitution)野生型基因-T-C-T-A-C-T-G-T-A-C-G-A-G-A-T-G-A-C-A-T-G-C-移码突变 (framesshift mutation)转换-T-C-T-G-C-T-G-T-A-C-G-A-G-A-C-G-A-C-A-T-G-C-插入-T-C-T-C-A-C-T-G-T-A-C-G-A-G-A-G-T-G-A-C-A-T-G-C-颠换-T-C-T-T-C-T-G-T-A-C-G-A-G-A-A-G-A-C-A-T-G-C-T缺失46-T-C-G-C-T-G-T-A-C-G-A-G-C-G-A-C-A-T-G-C-A移码突变:正常5´……GCA GUA CAU GUC……丙缬组缬缺失C5´……GAG UAC AUG UC……谷酪蛋丝47诱变剂:能够提高突变率的物理和化学因子。
碱基类似物(如:5-BrU)碱基修饰剂(羟胺类,NH2OH)嵌入染料:丫啶橙,溴化乙锭紫外线、电离辐射481、光复活细菌光复活现象: 可见光(最有效400nm)可激活光复活酶,此酶能分解由于紫外线形成的嘧啶二聚体。
高等哺乳动物没有此酶。
50A 形成嘧啶二聚体B. 光复合酶结合于损伤部位C 酶被可见光激活D. 修复后释放酶2、切除修复P566 图19-27 DNA损伤的切除修复过程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损伤部分切除,并以完整的那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出切去部分,DNA恢复正常结构。
I、结构缺陷的修复:II、碱基缺陷或错配——(N-糖苷酶)523、重组修复P568图19-29重组修复的过程切除修复发生在DNA复制之前,而当DNA发动复制时尚未修复的损伤部位,可以先复制,再重组修复。
在重组修复过程中,DNA链的损伤并未除去。
54554、SOS反应及其诱导的修复SOS诱导修复是细胞DNA受到严重损伤或DNA复制系统受到抑制的紧急情况下,为求得生存而出现的一系列诱导性修复。
SOS反应是由RecA蛋白(触发SOS)和LexA阻遏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