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发展红色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重庆发展红色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重庆发展红色旅游项目策划方案小组成员:吴文元08颜学敏14陈丹09彭静302010年12月5日目录一、项目概况二、背景介绍1.红色旅游项目的由来2.项目开发与建设的重要意义3.需要解决的问题三、重庆红色旅游市场的独特性分析四、消费群体的分析1.消费者的基本情况。

2.消费者的消费特征。

五、总体方案1.指导思想2. 基本原则3. 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选择4. 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布局5.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措施六、项目风险分析1.项目自身风险2.项目依赖风险七、结论和建议1、结论2、建议重庆发展红色旅游项目策划方案一、项目概况根据重庆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及重庆独有的自然、历史资源,立足于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旅游项目。

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重庆“红色旅游”从而带动重庆经济的繁荣发展。

面对景区产品重复建设,特色不鲜明,宣传也不到位,景区的内部建设和服务方面还有待改善,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红色旅游景点很难让游客有重复游览的兴趣的这种情况,我们要依托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不断壮大旅游业规模,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将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为:西南地区著名优秀红色教育中心和西南地区著名红色旅游基地。

那么我们首先要战略策划统领全局,其次是整合资源,向外扩展,形成规模,提升竞争力,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背景介绍1.红色旅游项目的由来重庆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其所具有的丰富而优质的旅游资源及全国旅游业发展形势相比还比较滞后。

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宣传和包装,旅游形象打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重庆对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不到位,各区县各旅游景区分散宣传,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导致重庆市旅游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普遍不高,使得重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资源优势很不对称。

鉴于此,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提高重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成为提升重庆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所以重庆选择了走“红色旅游”的路线。

为提升重庆红色旅游的竞争力,重庆各红色旅游景区因地制宜,纷纷创新形式,改进服务。

重庆以弘扬红岩精神为主题,创新发展机制,整合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红色旅游精品——“红岩联线”。

即重庆市星罗棋布的红岩革命遗址组合成一条红色旅游的核心线路:红岩村—红岩广场—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红岩魂广场—周公馆—桂园—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2.项目开发与建设的重要意义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

发展红色旅游,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

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3.需要解决的问题景区产品重复建设,特色不鲜明,宣传也不到位,景区的内部建设和服务方面还有待改善。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红色旅游景点很难让游客有重复游览的兴趣。

三、重庆红色旅游市场的独特性分析自《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庆红色旅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重庆红色旅游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特点:1.资源丰富重庆红色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特色突出,分布集中。

按照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重庆红色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六亚类、七个基本类型、100余处景点,并主要分布在主城及其周边的都市红岩革命旅游区、渝东北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旅游区、渝东南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旅游区,集中体现了红岩精神和抗日革命活动两条主线,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知名度高重庆红色旅游隶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渝中、川东北、川陕渝红色旅游区”范围,凸现着“川陕苏区,红岩精神”的主题策划形象思路。

尤其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锤炼出来的、以“爱国、团结、奋斗、奉献”为核心的“红岩精神”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共同成为党的历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在全国红色旅游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基础较好重庆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已经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重庆以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为核心,重点打造“红岩联线”品牌,开发出了“红岩文化一日游”、“重庆帅乡两日游”等旅游线路,使游客在游览红岩广场、渣滓洞、白公馆等遗迹时,更加深刻地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尤其是“红岩魂展览”、“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其中,红岩魂走遍全国280个城市,参观人数达3 000万人次,创下红色旅游全国巡展之最;“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则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演出盛事、2002年中宣部重点宣传剧目之一、“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推出的“风雨作证歌乐山”情景表演剧则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参观完美结合起来,为红色旅游开发的真实性创新了探索模式。

游客对重庆红色旅游评价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4.客源丰富据相关资料显示,重庆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呈现连年增长态势。

2005年1月至6月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305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19%,红色旅游增长率高于全市游客接待总人数增长率5.15个百分点。

2006年“十一”黄金周,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尤其火爆,共计接待10.67万人次。

酉阳赵世炎故居、开县刘伯承纪念馆、江津聂帅陈列馆也增长明显。

2007年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1万人次。

2008年10月1日,重庆“红岩连线”接待游客4.4万人次,同比增长84.9%。

据调查得知,重庆红色旅游市场来自省外的游客约占64.35%,大多数是单位组织,集体出游,目的在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而中青年游客是重庆红色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占游客总人数比例的53.69%。

5.地位重要由于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重庆红色旅游资源与国内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为核心的其他红色资源在产生时间、地域、背景、条件、环境、主体不同,当时国内外的主要矛盾、党的主要工作任务、斗争性质、目标和要求亦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各自的特征也迥然不同而各具特色,无法替代独具特色的重庆“红岩精神”。

在抗日战争后期及其解放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成为了中国政治的中心,演绎了中国历史的一段巨幅画卷,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记忆,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性。

四、消费群体的分析1.消费者的基本情况。

①人口特征。

红色旅游区内的男性游客数量远远高于女性游客。

这也许与红色旅游的政治性和军事性有关(一般男性较女性对政治、军事更感兴趣)。

重庆红色旅游市场受到最具备旅游消费条件的中年群体的关注。

②空间分布特征。

在消费群体中,大多数是来自重庆本地和四川的游客。

可见,重庆红色旅游市场的分布遵循临近性原则,即以当地居民和周边居民为主。

③游客受教育程度。

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占多数。

说明,红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宣传时应该更注重其教育性和文化性,以使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④游客的职业状况。

游客中学生人数居多,这是红色旅游的教育色彩所决定的,因为红色旅游具有极大的教育功能。

但红色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大众人士的喜爱。

2.消费者的消费特征。

①出游方式自助化。

一方面,红色旅游景点免门票政策的出台使得散客旅游成为其市场的绝对主体;另一方面,重庆红色旅游区在团队接待上还没有专项的举措(如针对团体推出的一些优惠措施等),导致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安排没有把红色旅游景点包括进去。

因此,红色旅游景区有必要积极主动与旅行社合作推出红色体验旅游产品。

②出游时间随时化、节日集中化并重。

因为,重庆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是以学生游客和本地游客为主,所以,在出游时间上许多游客选择了随时。

由此,我们也看出,重庆红色旅游市场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比较小。

③交通方式多元化。

交通方式中乘坐汽车的人数最多。

自驾车游客所占比例也不低,表明自驾游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乘火车的游客所占比例最低,说明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火车已不再占有优势。

④获取信息渠道单一化。

多数游客借助书籍和报刊杂志了解红色旅游区情况。

这说明,一方面,在红色旅游宣传中,书籍和报刊杂志的宣传是比较有效的,也是比较成功的;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的宣传形式单一化,景区应该加强旅行社、网络和口碑宣传的作用。

⑤红色旅游体验以观光为主,方式多样化。

观光体验排在第一位,这说明重庆的红色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功能比较单一。

组合型旅游体验,人数不多,但是组合的种类比较多。

例如有观光+学习,观光+度假+学习,度假+学习等,因此也告诉我们红色旅游体验的方式是多样的,具备很大的开发潜力。

市场对红色旅游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参观革命遗址、瞻仰革命先烈上,而应该多角度看待红色旅游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更多类型的红色旅游产品。

例如: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仿制一个牢房,让游客去体验一下烈士当年的生活环境。

五、总体方案战略目标:依托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不断壮大旅游业规模,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将重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为:西南地区著名优秀红色教育中心;西南地区著名红色旅游基地。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 基本原则2.1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要使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