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释意理论视角下交替传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视角下交替传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视角下交替传译策略研究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承办和参加的各类国际活动、记者招待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无论是商务合作还是文化交流,这些大型会议一定少不了译员高水平高质量的现场口译。

就目前而言,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是很多大型会议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两种口译形式。

但是由于同传对机器设备的要求较高,其使用的频率远不如交替口译高,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交替传译的地位。

释意理论下的口译是一项具有交际意义的活动,口译的意义在于对讲话内容的提取和转达。

这种思想在确保交替口译的质量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此,释意理论对会议交替口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释意理论的定义,释意理论下翻译的层次,翻译的对象和交际意义的产生以及释意理论下翻译的过程等有关释意理论的概念,并将释意理论与交替口译的特点和标准结合起来,然后,以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中具体实例为文本,重点归纳并总结了会议交替传译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和句子的翻译策略,包括一般性的策略—增译、减译、零翻译,以及具体的技巧—直译加注、替换形象、解释性翻译,句子逻辑结构的调整。

通过本文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释意理论在准确完整的传达源语意义,提高口译质量上有很大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