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模架施工专项方案

建筑工程模架施工专项方案

建筑工程模架施工专项方案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施工部署 (4)4. 施工准备 (5)5. 模板施工方法 (7)5.1 梁模板 (7)5.2顶板模板 (10)5.3 墙体模板 (12)5.4 独立柱模板 (15)5.5楼梯模板 (17)5.6洞口模板 (19)5.7 电梯井及集水坑模板 (19)5.8 防水导墙模板 (20)5.9 顶板后浇带模板 (20)5.10 材料的加工、堆放及运输 (21)5.11模板的拆除 (22)6. 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24)7. 质量保证措施 (25)8. 成品保护 (26)9.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7)10. 环境保护措施 (30)11. 模架验算 (30)11.1 梁模架验算 (30)11.1.1 200×1250mm梁模架验算 (31)11.1.2 400×2600mm梁模架验算 (40)11.1.3 600×1950mm梁模架验算 (50)11.1.4 800×2000mm梁模架验算 (61)11.2 顶板模架验算 (71)11.2.1 250mm厚顶板模架验算 (71)11.2.2 2000mm厚顶板模架验算 (76)11.3 墙体模架验算(350×5450mm) (83)11.4 框架方柱模架验算(800×950mm) (89)1. 编制依据1.1 XXX工程设计图纸;1.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5《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11/T 1074-2014;1.6《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8《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1.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10《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13《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1.14《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1.15《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2. 工程概况2.1 总体简介2.2 结构设计概况A2600等2.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4 模板工程特点及难点2.4.1 本工程结构施工工期短,各施工区域平行施工,导致现场模板周转次数较少,一次性投入非常大。

2.4.2 本工程除了基础部分外,只有凤尾升降舞台部位存在地下室,其余均为地上结构。

本工程因使用功能的布局变化,使得层高变化较大,多数楼层层高均超过5米,典型层高为4.5m、5.5m、6m,根据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属于搭设高度5米及以上(不超过8米)的模板施工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层高介于5m与8m之间的部位具体如下:(1)尾部大台阶处净高为0~17.1m;(2)尾部大台阶至3轴之间层高:首层为6m;(3)主舞台3-5轴间层高:第一道天桥与第二道天桥挑板间为7.35m、第二道天桥与屋面板之间为6.5m;(4)观众厅5-10轴间层高:首层观众席下最大净高7.7m,首层与二层观众席间最大净距6.7m;(5)10-12轴:首层层高6.1m、二层层高6.7m;(6)12-32轴:首层层高为6m、室外消防车道处层高为5.5m;2.4.3 混凝土屋面板和局部尾部大台阶下部净空都比较高,超过8m,均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专家论证,具体见《高大模架专项施工方案》,各部位屋面板具体高度如下:(1)尾部大台阶净空最大处为16.9m;(1)1-3轴为8.5~13.1m、局部19.1m;(2)3-5轴为24.6m、33m;(3)5-10轴为12.8~30.6m;(4)10-12轴为13.1m;3. 施工部署3.1 模板选型模板选型方案一览表3.2.模板配置3.2.1 基础、墙体、以及梁、板等使用的覆膜多层板均为一次性投入,无周转。

3.2.2 钢模板具体见加工厂家提供的《模板方案》,配置规格及数量如下:(1)方柱模板配置:800×800模板8套、1000×1000模板8套、1000×1200模板1套、交叉方柱1000×1480模板3套;(2)圆柱模板配置:A600模板2套、A1400模板4套、A1600模板1套、A1800模板1套、A1900模板1套、A2600交叉圆柱模板1套、A2100交叉圆柱模板1套、A1800交叉圆柱模板1套、A1600交叉圆柱模板1套、A1000交叉圆柱8套;(3)800mm墙体模板1套;4. 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经理部有关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和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作好记录,通过会审,针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甲方、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

4.1.2作好施工队伍的思想教育,学习模板操作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及施工方案。

4.2现场准备4.2.1模板按设计图放好大样。

4.2.2放好轴线,墙边线模板控制线,标高控制点。

4.2.3竖向模板底做好水泥砂浆找平层。

4.2.4检查并校核支模用的地锚筋是否已埋好。

4.2.5柱、墙钢筋绑扎完毕,穿墙套管、管线及各种预埋件已安装,洞口已按要求安装加固完毕,绑扎钢筋保护层垫块,隐检合格并办理手续后方可安装模板。

4.2.6模板堆放区设置安全维护设施并挂牌,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堆放区设置应安全、合理、便于施工位置。

4.2.7依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对模板存放地点进行场地平整,做混凝土地面。

4.3材料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时督促加工厂制作墙体大模板和其它模板的加工,有关技术员、质检员作好模板的验收,保证模板的质量和数量、尺寸及配件准确无误。

材料用量如下:4.4机具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模板工程量,提前做好模板施工机具的准备工作,确保模板能够及时得到加工、修整。

施工机具一览表如下:5. 模板施工方法5.1 梁模板5.1.1 梁底面和侧面模板均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次龙骨均选用40×100mm方木(要求双面刨光方木),梁底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或者单根A48*3.5圆钢管,主龙骨间距600mm,梁侧主龙骨采用2根合并的A48×3.5mm圆钢管,梁侧主龙骨间距400mm。

5.1.2 梁高<700mm的梁不需要设置穿梁对拉螺栓,只需要在梁底和顶板底部进行固定锁紧,梁高≥700mm的梁中部设A14穿梁对拉螺栓,梁底也采用A14对拉螺栓锁紧。

穿梁对拉螺栓上下间距450mm,最上面一排穿梁对拉螺栓距顶板底不大于300mm,梁侧次龙骨间距不大于300mm。

梁高、梁侧次龙骨数量、竖向穿梁对拉螺栓的数量的相对关系见下表(表中对拉螺栓不包括梁底对拉螺栓):梁模架安装及搭设示意图见下图:5.1.3 梁底模架沿梁纵向间距为600mm,梁宽≤400且梁高<1000mm的梁梁底不增设承重立杆,只在梁底两侧各设一根立杆承托梁底主龙骨,两根立杆的间距为梁宽+300mm(梁两侧各宽出150mm),梁宽400mm且梁高≥1000mm 的梁以及梁宽500、600、700mm的梁梁底增设1根承重立杆,梁宽800mm的梁底增设2根承重立杆。

梁底模架水平杆步距为1200mm。

梁宽、梁高、梁底次龙骨数量和梁底增设支撑数量的对应关系见下表:梁模架搭设示意图序号梁宽(mm)梁高(mm)梁底次龙骨数量(个)梁底增设支撑数量(个)1 200、250 /2 02 300、350 /3 05.1.4 在进行梁和顶板模架搭设时,先进行梁底模架的搭设,再进行板底模架的搭设。

梁底架子要与板底架子使用钢管拉结成一个整体,均拉结在立杆上,拉结钢管竖向步距与梁底架子步距一致,纵向间距与板底架子立杆纵向间距一致,拉结钢管在梁两侧至少与2根立杆进行拉结。

梁底模架水平剪刀撑与相邻顶板模架水平剪刀撑整体设置。

梁跨度≥4m时,按模板跨度的0.2%起拱;悬臂梁悬挑跨度≥2m时,按悬臂长度的0.4%起拱,起拱从支模开始时进行(通过U托)调整底模各部位标高,而后将侧模和底模连成整体。

距梁端500mm处,在梁底模板上留设梁宽×100mm清扫口,待杂物清理干净后,将其堵严。

5.1.5梁柱节点模板支设细部做法(1)工艺流程模板选择---切割---安装节点模板---加固节点模板---梁模板安装(2)细部做法A、应按照柱梁截面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切割,每块模板切割成比柱截面大一个模板厚,使得安装后形成压口型,以防模板变形。

B、梁柱节点采用定型木模板,在加工好的节点模板上留出梁口,梁口的实际宽度应为实际梁宽加两个模板厚度,安装时应将梁模板镶嵌入节点模板内,使节点模板形成整体,避免胀模、漏浆,确保梁柱节点角线平滑,阴角方正,接缝严密。

C、如果是交叉梁角度不是直角,则交叉处梁侧模板需要切成斜角进行拼装,保证交叉处模板拼装严密,见下图所示:梁侧模板交叉处倒角拼装示意图5.2顶板模板5.2.1 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木胶合板作面板,100×100mm木方作主龙骨,次龙骨选用50×100mm或100×100mm方木,板下支撑体系采用满堂红碗口式脚手架,在扫地杆层、模架顶层各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不同板厚的顶板龙骨间距和支撑架立杆间距具体如下:(1)2000mm厚顶板次龙骨采用100×100mm木方,中到中间距200mm,主龙骨为100×100mm方木,间距300mm,支撑架立杆间距300×6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

(2)其余厚度的顶板模板次龙骨均采用50×100mm方木,次龙骨中到中间距250mm,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900mm,支撑体系选用满堂红WDJ碗扣架,间距900×1200mm或900×9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在扫地杆层、模架顶层各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5.2.2施工工艺(1)根据支撑体系设计搭设板模支撑,上下层支撑的立杆应对准并铺设垫木;支撑搭设完毕后,安装顶托,顶托的外露丝扣长度不得超过200mm。

(2)墙顶混凝土浇筑高度要比板底标高高出约30mm,剔除浮浆等软弱层后施工缝高出板底5mm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