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段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洞口工程施工
⑴截水沟施工
洞口边仰坡边缘线5米以外设置洞顶截水沟。
洞顶截水沟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布设, 采用人工开挖和人工砌筑, 自低处向高处分段开挖和砌筑, 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设置距离为15m~20m。
并必须在边、仰坡施工前完成, 确保坡面稳定。
a、基坑开挖
开挖时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开挖, 先用机械简单在截水沟测定中线开槽, 再用人工整平基坑并夯实, 基槽底面应夯实到图纸规定的压实度, 对于基槽底面土质不符要求的, 应及时开挖换填土, 进行加固, 沟底与沟壁坚实平顺, 不欠挖。
b、浆砌施工
进行铺砌时, 截水沟浆砌片石工程咬扣应紧密, 嵌缝饱满、密实, 勾缝平顺无脱落, 缝宽大致一致。
当截水沟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均符合图纸要求。
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 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处理。
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 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 均应采取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
⑵边仰坡开挖
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分层开挖, 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 石方采用浅孔控制弱爆破, 挖掘机或装载机装碴, 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
1) 隧道明洞、洞门开挖前, 首先施工洞口边仰坡外的截、排水沟, 以避免对边坡冲刷, 导致边坡落石、失稳坍塌。
明洞及洞门段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由上而下进行。
遇个别较大孤石或少量硬质岩, 风钻钻孔、微药量解体, 风镐修凿轮廓或非电控制光面爆破, 不得扰动边坡, 影响边坡稳定。
装载机或挖掘机装碴, 自卸汽车直接运输到规定地点卸碴。
边坡开挖坡度按设计图放坡, 当开
挖到暗洞超前支护相应标高时, 立即进行超前支护施工。
结合边坡地形稳定程度, 坡面用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作为临时防护, 以确保施工安全。
2) 边仰坡刷坡自上而下分层进行, 每层高度2~3m, 随开挖及时进行锚杆网喷支护。
做好坡面喷混凝土防护层与原坡面衔接, 防止坡面风化, 引起水土流失、导致边仰坡防护受到损坏。
隧道明洞、洞门开挖, 避免在雨天进行。
⑶边仰坡防护
1)砂浆锚杆施工
a、机械钻孔
潜孔钻安装完成后, 根据测量放样孔位, 用地质罗盘控制钻孔方向, 严格
认真进行孔位调整, 确保钻机安放支架牢固稳定, 在造孔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晃动。
b、锚孔清孔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 不能立即停钻, 要求稳钻1~2分钟, 防止孔尖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 必须清理干净, 在钻孔完成后, 使用高压空气( 风压0.2~0.4MPa) 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 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清孔完成后, 应将孔口暂时封堵, 避免碎屑杂物进入孔内。
c、安装锚杆
锚孔成孔结束后, 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安装前, 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 除锈、除油污, 安装锚杆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 人工缓缓将锚杆体放入孔内, 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杆长度, 计算孔内锚杆长度( 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 , 确保锚固长度。
2)钢筋网施工
a、制作网片
钢筋网制作采用半成品网片拼接挂网, 以加快挂网速度。
按设计要求网片的宽度按锚杆布置情况预制, 网片重量控制在50kg左右, 同时用在墙部网片应上侧带钩, 以方便挂设。
加工的网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b、挂网
挂网在初喷混凝土及施作锚杆后进行, 网片应紧贴岩面, 铺设应平整。
采用人工挂网, 网片搭接长度应不小于规定值。
c、焊联
挂好网片后, 将网片之间的接头以及网片钢筋和锚杆头焊接牢固, 避免网片超出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喷砼时网片晃动。
3)喷射砼施工
喷射混凝土生产在拌和站内完成, 根据设计配合比, 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 并达到设计要求指标。
喷射用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至工作面。
施工时加强工作面和拌合站之间的联络, 确定相邻罐车到达工作面的时间差, 确保喷射工作施工不因运输不到位而停顿, 又保证运输到工作面的混凝土等待时间不能过长。
喷射作业应根据边仰坡开挖情况分段、分片顺序进行。
严格执行喷射机操作规程: 连续向喷射机供料; 保持喷射机工作风压稳定; 完成或因故中断喷射作业时, 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
新喷射的混凝土按规定洒水养护。
当干斑点首先出现在喷混凝土层表面时, 利用水枪每4小时喷水一次, 保持混凝土湿润,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 锚杆框架梁施工
边坡开挖前必须先做好线路右侧明洞以上边坡顶截水天沟, 天沟应将雨水引至边坡影响范围以外, 然后自上而下6~10m一级分段开挖, 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锚杆框架梁内喷锚网护坡施工, 待护坡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可继续下一级开挖直至开挖并及时支护到桩顶高程。
具体框架梁施工顺序如下:
a、机械钻孔
潜孔钻安装完成后, 根据测量放样孔位, 用地质罗盘控制钻孔方向, 严格认真进行孔位调整, 确保锚杆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 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mm, 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 倾角允许误差位±1.0°, 方位角允许误差±2.0°。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控制好钻杆与水平夹角, 并确保钻
机安放支架牢固稳定, 在造孔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晃动。
b、锚孔清孔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 不能立即停钻, 要求稳钻1~2分钟, 防止孔尖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 必须清理干净, 在钻孔完成后, 使用高压空气( 风压0.2~0.4MPa) 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 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清孔完成后, 应将孔口暂时封堵, 避免碎屑杂物进入孔内。
c、安装锚杆
锚孔成孔结束后, 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锚杆杆体采用φ32螺纹钢筋, 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2.0m设置一个对中器(定位支架), 以保证锚杆有足够的保护层。
锚筋尾端防腐采用刷漆、涂油等防腐措施处理。
施工时, 若锚杆与地梁钢筋、箍筋相干扰, 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地间距, 竖、横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
安装前, 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 除锈、除油污, 安装锚杆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 人工缓缓将锚杆体放入孔内, 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杆长度, 计算孔内锚杆长度( 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 , 确保锚固长度。
d、注浆
水灰比采用1:0.4,采用注浆泵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不宜低于0.3Mpa; 首先, 在安放锚杆时, 就把注浆软管随锚杆一起放入锚杆孔内, 以便注浆时方便注浆, 在注浆时保持压力, 缓慢地进行注浆, 边注浆边缓慢地拔管, 最后以锚杆孔口流出水泥浆为标准来确定注浆满孔, 当孔内浆液初凝后, 应及时进行二次补浆, 使浆液饱满。
注浆结束后, 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 同时做好注浆记录。
e、钢筋混凝土梁施工
测量放样→基底处理→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网格内填土→植爬山虎。
5) 锚固桩施工
上部边坡加固防护工程施工完成后, 应隔桩开挖锚固桩, 设置锁扣, 在土层及风化破碎岩层中及时设置护壁。
开挖时应注意井下排水通风及人身及财产安全; 绑扎钢筋笼, 一次性连续灌注桩身砼; 锚固桩施工完成后, 均需进行声波透射成桩质量检测。
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 且桩检测合格后, 再分层开挖桩前岩
土体, 并及时施做明洞结构; 明挖施工时采用分段分层拉槽开挖及支护, 分层回填夯实, 确保边坡的稳定, 衬砌施工时应仰拱先行。
锚固桩施工工序如下:
a、桩孔开挖及支护
桩孔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必要时采用风镐开挖, 遇大孤石或岩层中必须放炮时, 采用松动爆破技术。
孔桩内挖出的土石方用卷扬机提升出来, 孔外用手推车将碴土运走。
在开挖过程中采用通风机通风、排尘。
桩孔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分节开挖, 视地质情况, 每节开挖深度一般以0.5~1.0米为宜, 上、下节护壁钢筋必须焊接。
第一节护壁高出地面0.3m, 以防地表水倒入井内及掉石伤人。
如挖孔工作暂停, 孔口设盖封闭。
b、钢筋绑扎、焊接定位
桩孔开挖至设计标高后, 核对断面尺寸及桩底地质资料, 满足设计要求后, 放出桩底十字线, 即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设。
施工时根据抗滑桩深度情况采用整体吊装或井内人工绑扎两种方法进行钢筋笼的安设。
采用整体吊装施工时, 为防止钢筋笼在搬运和下井过程中变形, 每2米增设直径为25~28mm的加劲箍筋。
钢筋笼与护壁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块楔紧, 以防移位。
c、桩身砼灌筑
桩身砼灌筑前认真清刷砼护壁。
砼采用拌合站集中搅拌、水泥砼罐车运送至孔口、串筒送入桩底、机械振捣的方式灌筑。
桩身砼一次连续灌筑完成。
拌制砼时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并保证其灌筑时自由坠落的高度不大于2m。
待全部桩体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 进行路堑开挖。
清刷边坡时一并将外露护壁砼凿除, 为保证桩体表面平整易于凿除, 砼灌筑时采用塑料板紧包护壁形成隔离层。
桩体表面出现局部伤害时, 采用同级砂浆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