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设计说明

排水设计说明

4.3.1管线综合市政管线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的功能,按照城市建设要求应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管线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城市用地,综合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

4.3.3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宜宾市珙县新规划片区,位于巡场镇北段,北面临山,沿清溪河及宜珙铁路线两侧分布。

主体在铁路北侧,规划区用地总面积为203ha。

该片区主要规划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绿地公园等城市用地。

该片区初步设计阶段共设计金河大道、环山路等14条主、次干道。

除金河大道为老路拓宽改造外其余均为本次新建道路。

本工程城市道路段需同步敷设的工程管线包括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燃气管道(输气及配气)、电力管及电信管。

工程管线种类较多,布置难度大。

因此,必须做好工程管线综合工作,各种管线严格按照统一的布置原则,明确各种工程管线的平面和竖向位置,避免管线不合理的空间占用,增加使用和管理维护的难度。

4.3.4管线设计原则在珙县总体综合管线规划指导下,结合该片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适用、可行的设计方案。

本次方案设计遵循如下原则:1)符合珙县总体规划,统筹考虑、近远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2)符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结合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时序,并考虑在施工期间尽量不影响现有管线的使用功能;3)设计方案合理、便于施工、管理;4)与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空间、现状管线不发生冲突、协调配合;5)各管线间的水平及垂直间距尽量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相关要求,实在不能满足的应采取保护措施,且应取得相关专业单位同意;6)管道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

7)根据城市道路竖向设计,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保证汇水面积内的雨污水能顺畅排除,并在高程上留有余地。

4.3.5 采用规范标准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3)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4.3.6雨、污水管道现状及方案该片区为规划新建区,场地内沿伍家沟已建一段截污干管,管径d1000。

由南至北收集沿岸污水汇入下游已建位于工业园区和金沙湾之间的规划污水处理厂。

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

目前已经建成的一期每天处理能力2万吨。

除此之外该片区暂无其他雨污水管线。

本次污水设计各需求道路修建污水管道汇入金河大道、滨河路、山茶路污水主干管。

由上述3条主干管集中排入已建截污干管。

详见附图一:污水总平面图。

本次雨水设计利用区域内清溪河及伍家沟,由南北走向道路作为雨水主干管集中收集各区域雨水采取就近排放。

详见附图二:雨水总平面图。

(1)污水设计参数及标准根据规划,该片区至规划期末用水量为1.3万立方米每日,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估算,预测规划区平均日污水用水量为1.0万立方米每日(115.74L/s)。

利用该规划片区用地结构可知,该片区居住用地及公共服务用地总面积为101.93ha。

故确定污水面积比流量为q=115.74/101.93≈1.14L/s.ha。

1)污水流量计算方式:本次采用污水面积比流量进行设计计算。

2)污水量计算公式:Qmax=Q平· Kz=A · q · Kz(L/s)污水总变化系数按如下公式考虑:KZ=2.7/Q平0.11式中Q平:平均日污水量(L/s)3)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 • Av=n1• R2/3 • i1/2当h<D/2时,过水断面:A =(θ-sin θcos θ)r2 (m2) R =(θ-sin θcos θ)/2θ• r (m ) 当h >D/2时,过水断面:A =(π-θ+sin θcos θ)r2 (m2)R =(π-θ+sin θcos θ)/2(π-θ)• r (m )n ——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 =0.014,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 =0.009。

(2)雨水设计参数及标准1)本次设计采用四川省宜宾市的暴雨强度公式:()0.4280.561116910.828LgP (/(.))( 4.4P )q L s ha t +=+其中参数取值:t=t1+mt2,t1=10分钟,排水圆管m 取2,排水暗沟m 取1.2,重现期P=2年。

2)雨水量计算公式: Q =q • F • Ψ式中 Q ——雨水量(L/s )Ψ——径流系数,ψ=0.70,绿地和绿地ψ取0.15-0.4。

F ——汇水面积(ha ) 3)水力计算公式(满流): Q =v • A式中 Q ——雨水量(m3/s ) A ——水流断面(m2) v ——流速(m/s ))/(i R21321s m v n⨯⨯=R ——水力半径(m ) i ——水力坡降n ——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满流)取n =0.013,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 =0.009。

(3)雨污水流速范围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m/s ,非金属管道为5m/s 。

(4)雨污水检查井在管道转弯、变径、变坡及管道交汇处均设置检查井,按照管道管径及管道埋深确定检查井规格。

检查井最大间距见下表:检查井最大间距表根据四川省建设厅关于禁止在市政和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中使用砖砌筑检查井的通知(川建科发[2007]416号),因此,本次设计的检查井全部采用钢筋砼检查井。

检查井根据接入接出管道管径、位置及深度选择圆形、矩形、扇形等不同类型的排水检查井,检查井详见06MS201图集。

检查井井盖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井盖或铸铁井盖。

井盖的荷载等级与道路荷载等级一致。

(5)雨污水管材在本次工程设计中,管材的选择应从工程的规模、重要性、对管道直径及压力的要求、工程地质、外荷载状况、工程的后期要求、资金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由于管道建设所占投资的比重较大,且因管材选用不当造成事故或增加不必要资金的实例比较多,因此合理经济确定管材的选用对节省投资、方便施工、安全运行意义很大。

通过以上表格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我方认为,钢筋混凝土管作为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管材,它具有造价低、承受外力大等特点,若再辅以一定的防腐措施,使用年限可以达到50年以上。

同时根据建设部有关规定,中小管径的排水管道均采用塑料管。

大管径的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因此本工程的管材采用如下:雨污水管道管径小于d600(包括d600)均采用HDPE塑料管材,管径大于d600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国标Ⅱ级管)。

(6)雨污水管道接口及基础雨水口联络管采用平口式钢筋砼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满包混凝土加固,具体作法详见06MS201。

钢筋混凝土管:管道覆土0.7m≤H≤4.5m时,采用承插式Ⅱ级管,橡胶圈接口,180°砂石基础。

管道覆土4.5m<H≤7.0m时,采用承插式Ⅲ级管,橡胶圈接口,180°砂石基础。

管道覆土H>7.0m 时,采用平口式Ⅲ级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满包混凝土加固。

HDPE塑料管:当管顶覆土高度0.7m≤H≤4.5采用SN10级HDPE管;热熔接口,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

当管顶覆土高度4.5m<H≤7.0采用SN12.5级HDPE管;热熔接口,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雨污水管道地基应处理达到道路的要求,在路基填方地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然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在高填方路段应在回填至管顶以上1.5m时方可开挖管槽,施工管道;待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

在高填方段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再施工管道基础。

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0.15MPa。

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7)沟槽开挖及回填1)沟槽开挖基槽开挖前,应对拟开挖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避免施工对其它市政设施及地下管道的破坏。

排水管道采用开槽施工的方式进行,管道基础应能达到《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如现场情况遇到流沙、建筑垃圾、回填土、有机质土等不良地质情况,可采用换填连砂石等措施进行加固,在管道基础承载能力达到一定要求后方可下管进行排水管道安装。

沟槽临时开挖边坡坡率根据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2)沟槽回填管基达到设计强度及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

回填时应采用良土回填或符合要求的土进行回填。

沟槽的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如回填土含水率过高可采用加生石灰或晴天土壤翻晒等办法使其改性。

沟槽回填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内容,HDPE管的沟槽回填同时还应参见《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的相关内容。

检查井周边50cm范围内路床部分回填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部分回填C15混凝土。

沟槽开挖及回填土压实度和回填材料示意图如下:(8)雨污水特殊节点设计1)污水管道过河段本次设计共有4处污水管道需要横穿清溪河、伍家沟及现状沟渠。

分别为:A处:金河大道道路桩号K2+14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清溪河汇入对岸已建d1000截污干管;如下图B处:环山路道路桩号K2+86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清溪河汇入对岸已建d1000截污干管;如下图:C处:S309道路桩号K0+42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现状沟渠排入下游本次设计污水管线;如下图:D处:S309道路桩号K2+36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伍家沟汇入对岸已建d1000截污干管。

如下图:该四处过河污水管道均埋设于现有河床底标高以下,过河段均采用钢管,其中A、C、D三处污水管道下穿河道段覆土至少0.5m以上,采用浆砌片石满包基础,其浆砌片石基础深度至少埋设至河道冲刷深度以下。

防止河水掏空管道以下基础后对管道直接冲刷。

B处污水管道过河段覆土较浅,其管道顶标高与现有清溪河河床底标高几乎持平。

该处管道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包,防止河水直接冲刷管道。

再在钢筋砼满包外采用浆砌片石满包基础,其浆砌片石基础深度至少埋设至河道冲刷深度以下。

防止河水掏空管道以下基础后对管道直接冲刷。

该4处污水管道横穿河道段施工均需采取围堰等施工措施,而该4处均在本次桥梁的设计范围内,为节约成本,其管道施工围堰应与桥梁施工围堰同时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