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专利文献

中国专利文献

中国专利文献§2.1.1 中国专利说明书中国各类专利说明书自1985年9月10日开始出版以来,随专利审批程序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1.1985-1992年出版的专利说明书:1985年,专利法规定对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专利申请自实质审查开始、到授予专利权期间内设异议程序;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专利申请从初审公告开始到授予专利权期间内设异议程序。

①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

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形式)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予以公布,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1985年出版至今)。

②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这是一种经过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

1985年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3年内,专利局可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

经实审合格的,做出审定予以公告,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

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发明专利权。

(1985-1992年间出版)。

③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并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

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

(1985-1992年间出版)。

④外观设计专利公告(专利公报)(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

由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仅由简要说明、图片或照片组成,因而不出版说明书单行本,只在专利公报上进行公告。

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

(1985-1992年间出版)。

(注:为减少重复出版,对上述授权的三种专利一般不再出版专利说明书。

如果经异议或无效程序,对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做出较大修改,才出版相应的经修改后的发明专利说明书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这两种专利说明书只出过若干件。

)2.1993年之后出版的专利说明书: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由于取消了三种专利申请授权前的异议程序,专利说明书出现新的类型:①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C):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

(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取代了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B的出版。

)②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

(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U的出版。

)③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类型识别代码D):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

(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外观设计公报中公告,外观设计申请公告S也随之取消。

)自2006年1月4日起开始同时出版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由扉页和按申请人提交的原稿色彩出版的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页构成。

3.2010年4月至今出版的专利说明书2010年4月,按照中国专利局2004年7月1日实施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准》,出版各种类型专利说明书单行本,同时各类说明书扉页的著录项目及出版格式也做了相应调整。

①发明专利申请(单行本)(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这是还没进行实质审查、没有被授予专利权的申请。

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形式)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予以公布,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单行本)。

②发明专利(单行本)(文献种类标识代码B):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并出版发明专利(单行本)。

③实用新型专利(单行本)(文献种类标识代码U):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Y。

④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文献种类标识代码S):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后即可授予专利权。

与2006年1月4日起开始出版的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相同。

附:发明:A——第一公布级,在公开阶段产生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只受临时的法律保护B——第二公布级,已经过实质审查尚未授权的发明专利文件C——第三公布级,已经过实质审查并授权的实用新型:u——第一公布级,未经实质审查尚未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y——第二公布级,未经实质审查而授权的z——第三公布级,已经实质审查并授权的§2.1.2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中国专利说明书编号体系包括六种文献号,即:●申请号——在提交专利申请时给出的编号;●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出的编号;●公开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的编号;●审定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的编号;●公告号——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编号;●授权公告号——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和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的编号;1.第一阶段:1985-1988年此阶段的编号特点:●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88表示申请年代,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前的ZL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一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2.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此阶段的编号特点:●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增加了小数点以及由1位数字或字母组成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按年编排。

如89103229.2。

●自1989年开始,专利说明书的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码分别为(公开号、审定号和公告号开始自立门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开始。

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专利号仍沿用申请号。

3.第三阶段:1993-2003年9月30日此阶段的编号特点:●自1993年开始出版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说明书的授予编号都称为授权公告号,分别延续原审定号或原公告号序列,文献类型识别代码相应改为C、Y、D●自1994年1月1日中国成为PCT成员国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8位数字组成。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第四位以9或8打头的,表示指定中国的PCT申请,其他含义不变。

从1998年1月1日起,将8位数字中的第三位用于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号第3位为8,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第3位为9。

例如98800001.6,98900002,8。

●此外,对确定为保密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后解密的,出版解密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同时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告。

解密专利说明书的编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的表示,如解密CN1××××××C;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号的表示:解密CN2××××××Y。

4.第四阶段:2003年10月1日~2010年3月2003年10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专利申请号标准》(ZC 0006-2003)。

按照这一标准,三种专利的申请号升位至12位阿拉伯数字,其中包括年号、申请种类号和申请流水号三个部分。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前四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五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8—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发明专利申请;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六至十二位数字(共七位)表示流水号,即当年申请的顺序号;小数点后一位仍然表示计算机校验码。

●专利文献号也进行了升位:5.第五阶段:2010年4月至今自2010年4月开始,我国开始施行《专利文献号标准》(ZC 0007-2004)。

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的专利文献号又有了新变化。

这个阶段的编号特点:此阶段的编号特点:●一件专利申请形成的专利文献只能获得一个专利文献号,该专利申请在后续公布或公告(如该专利申请的修正版,专利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时被赋予的专利文献号与首次获得的专利文献号相同,不再另行编号。

因该专利申请公布或公告而产生的专利文献种类由相应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确定。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的申请号、专利号组成及含义没有变化。

●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相应改为B、U、S。

§2.1.3 中国专利公报《专利公报》记录的是有关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公告信息,是专利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专利公报分为《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三种。

1985年9月创刊时以月刊形式出版,自1990年起改为周刊发行。

封面顶部有卷期号(如第15卷,第33号)和期号(如总第724),每年1卷,依次排下去。

公报所刊载的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公布或公告专利申请和授权决定;第二部分发布专利事务公告;第三部分是索引。

1.《发明专利公报》分为文摘型和著录项目型(1993年取消)两种。

第二部分为专利事务,记载与专利申请的审查及授权专利的法律状态有关事项,诸如申请的撤回、专利权的撤销、专利权的无效宣告、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继承或转让等。

对于跟踪了解专利申请动态的法律信息具有权威性,是必不可少的检索工具。

第三部分为索引,分为申请公开索引、审定公告索引(1993年起取消)、授权公告索引。

每种索引都按IPC分类号、申请号、申请人(专利权人)编排了三个子索引。

1993年起,索引部分的专利号前面加有ZL,以区别申请号。

2.《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一部分是以文摘形式公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以著录项目形式公布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1993年以后两者合并,改以文摘形式公布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予,文献编号改为授权公告号。

第二部分是法律事务,与《发明专利公报》相比,少了“实质审查请求”以及申请公开的相关程序。

第三部分是索引,由申请公告索引(1993年起取消)和授权公告索引(1993年开始)两部分组成。

申请公告索引给出公告号/申请号对照表;授权公告索引给出授权公告号/专利号对照表。

※注意:《发明专利公报》和《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一部分都是按公开号、公告号或授权公告号顺序、并按照国际专利分类A-H八个部的顺序排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