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级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17级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属性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具备装潢设计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能熟练掌握装饰设计的理念和现代设计表现手法、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手段,能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及客户提出的实际要求设计出各种创新新颖的设计方案、材料的预算、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多种装饰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解决装潢设计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装潢行业设计、管理、服务的第一线需求。

能胜任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室内陈设和施工监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进度
三、就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一)职业面向、岗位描述及能力要求
(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四、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获取下列必考类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五、课程体系培养规格的支撑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为了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认教学项目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依照学生应掌握的室内设计相关理论知识,按照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设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岗位需要为目标,坚持以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原则,实现专业与产业链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设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整个课程体系通过职
业素质、基本技能、专业选修职业智能这四大模块,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重信精神特质职业人”。

本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由职业素养课程组、专业基础课程组、专业选修、和专业智能课程组(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四大模块构成的立体框架,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能力进阶规律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架构与课程路线
六、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
(一)集中实践环节教学
实践环节教学单位:周
(二)学时学分统计
七、
7
8
说明: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课程类别分为A、B、C三种。

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考查、项目实训,作品提交。

9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八、毕业标准
1、综合素质与综合表现(德育)合格;
2、在规定学制内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并考核合格;
3、修完院级人文素质公选课修满4学分;
4、获取本方案第四项表格所规定必考类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5、英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学校相关规定标准并按学院当年规定标准执行。

九、核心课程描述
(一)室内效果图表现(Vray渲染)
(二)建筑效果图表现
(三)居住空间设计
(四)公共空间设计
十、职业精神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能力为本,素质为魂。

室内设计相关专业不仅要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更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从室内设计相关岗位核心能力出发,确定其具体的构建体系与构建方法。

设计表现能力也可分为手绘表现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方案制作能力。

在能力素质的构建过程中,需将核心能力与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相对接,使人才培养直接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

爱岗就是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稳定、持久地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

敬业就是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学生要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工作。

(二)团队协作的职业意识。

学会协作,善于沟通是当今人才的必备素质,是一个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在校期间对他们进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在学校组织多种集体活动,以竞赛为引领,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职业精神,培养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在团队协作中的意识,从而使得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好适应工作需要,分工中做到良好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协作的意识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要勇于发挥螺丝钉的作用,跟随团队需要随时融入,做一个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职业人。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阵地作用,组织学生创各种社团,举
办企业家讲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系列活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启迪思维,打造完善的职业素质,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

(三)实践动手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将自己的所学进行动手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建设出职业院校高技能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增强校企合作力度,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的技能与时代接轨。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教学过程中,以职业发展为基础,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自由的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强化“诚信、责任、安全”的职业精神教育,同时细化到具体岗位如预算员和监理师的“诚信、严谨、精细”精神,设计顾问岗位的“真诚、责任心和爱心”精神,融于专业教学目标、内容及考核中,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职业道德。

其次以实践教学为手段,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

实践教学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技能的核心环节。

实践教学从企业岗位群出发,分析职业能力,按照能力递增规律设计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顶岗实习的实训活动。

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