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概念界定: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

就业价值取向,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职业。

提出背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入城镇就业,或是自幼随打工父母在城镇长大。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较高(普遍接受了初中、高中、中专或职业教育),视野开阔(能从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易于融入城市(能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和接受城市生活方式)。

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下特征:年龄轻,未婚率高,受教育程度高,许多人务农经历短,外出动机已经从经济型转到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或者发展型,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和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

也有专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新生代农民工代表着农民工的主流,正发生着“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寻求谋生”到“追求平等”转变。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趋向不明确和不稳定,在社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将很有可能演变为游民,成为“问题民工”的倾向较大。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得不给予特别的关注。

因此促成我们这个小组的这次的调查之行。

文献回顾: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老一辈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较大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之积极表现:权利意识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市民化意识增强;培训、学习意识更强。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之消极表现: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厌农”“弃农”思想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消费盲目,责任意识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城市的冷漠症”;功利倾向明显;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以定性研究为主,根据我们的主题设计了一份问卷,在华农周边的工地上抽取了50个样本,问卷全部回收,并做了数据的分析。

数据分析:性别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男2856.056.0女2244.044.0100.0合计50100.0100.0从数据可以看出,在调查的50人当中,男性的人数是28,女性的人数是22,外出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男性比女性要多,但差距不是很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经济地位也明显提高。

统计量年龄N有效50缺失23.04中值23.00众数21a极小值17极大值28a. 存在多个众数。

显示最小值年龄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712.02.02.01 2.0 2.0 4.0 202 4.0 4.0 8.0 21 10 20.0 20.0 28.0 22 10 20.0 20.0 48.0 23 510.0 58.0 24 8 16.0 16.0 74.0 25 4 8.0 8.0 82.0 26 5 10.0 10.0 92.0 27 3 6.0 6.02812.02.0100.0合计50100.0100.0从数据可以看出,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基本集中在21岁,占所调查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平均年龄是23岁左右。

工资去向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全部自己用2244.044.0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寄回家1224.024.068.0大部分寄回家510.010.078.0存大部分1122.022.0100.0合计50100.0100.0从数据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50个新生代农民工中,有22人的工资全部是自己用,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四,有百分之二十四的人又一部分的工资寄回家,有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存大部分的工资。

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观念与价值观念已发生重大转变。

他们的收入开支更加多元化,打工收入更多地要用于城市生活的消费,享受城市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工作、社会保障、文娱休闲、发展空间等要求都远高于他们的父辈。

目前的月收入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001~2000元2652.052.052.020__~3000元2142.042.094.03001~4000元36.06.0100.0合计50100.0100.0从数据可以看出,所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有26人在一千到两千元,可见他们的工资主要集中在一千到两千元,21人在两千到三千元,也有少部分人的工资在三千到四千元。

文化程度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小学及以下816.016.016.03672.072.088.0高中(包括职业学校)612.012.0100.0合计50100.0100.0从数据可以看出,在调查的50人中,有36个人都是初中学历,占总人数百分之七十二,高中或职业学校的也有一部分。

是否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想法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48.08.08.0偶尔会918.018.026.0基本不会3774.074.0100.0合计50100.0100.0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想法,五十人当中仅四人会。

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对自己的权利的争取上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权利意识不显著。

统计量是否有自己创业的的想法N有效50缺失均值1.42众数1是否有自己创业的的想法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有2958.058.058.0没有2142.042.0100.0合计50100.0100.0从数据可以看出,所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有29人有创业的想法,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八。

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都带有“闯天下,寻发展”的目的,也想逐渐从打工仔转变为“创业者”;相关性相关性文化程度目前的月收入文化程度Pearson 相关性1.005显著性(双侧).973N5050目前的月收入Pearson 相关性.0051显著性(双侧).973N5050从所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和目前的月收入相关系数为0.005,显著性水平是0.973,远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两者不相关。

相关性目前的月收入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目前的月收入Pearson 相关性1.297_显著性(双侧).036N5050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Pearson 相关性.297_1显著性(双侧).036N5050_.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的月收入和对现在的工作的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297,显著性水平为0.036,在0.05水平(双侧)上相关相关性外出打工时间目前的月收入外出打工时间Pearson 相关性1.113显著性(双侧).434N5050目前的月收入Pearson 相关性.1131显著性(双侧).434N5050从所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时间和目前的收入的显著性水平是0.434,远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他们外出打工时间和目前的月收入不相关。

描述性统计量均值标准差N目前所打工的企业的经济类型3.841.25150工作单位是否注意员工的个性发展2.36.59850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选择在私营企业工作。

相关性目前所打工的企业的经济类型工作单位是否注意员工的个性发展目前所打工的企业的经济类型Pearson 相关性1-.112显著性(双侧).437N5050工作单位是否注意员工的个性发展Pearson 相关性-.1121显著性(双侧).437N5050由上表可以看出:新事物给你带农民工所打工的企业类型和工作单位是否注意员工的个性发展的相关系数为—0.112,显著性水平为0.437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但是呈负相关。

相关性外出打工的原因是否有自己创业的想法外出打工的原因Pearson 相关性1.035显著性(双侧).807N5050是否有自己创业的的想法Pearson 相关性.0351显著性(双侧).807N5050由上表可以看出:外出打工的原因的是否有自己创业的想法的相关系数为0.035,显著性水平为0.087,在在0.05水平(双侧)上不显著相关。

结论:新生代农民工所进行的则是一种“社会流动”,追求的是身份、地位和文化的提升,而学习并拥有技能就成了向上流动的“阶梯”。

新生代农民工年富力强,文化程度大幅提高,求职的预期和移居城镇的愿望比老一代农民工要高得多, 他们不再眷恋土地和技术含量低的纯体力活,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新技术。

同时在市场竞争和求富欲望的双重压力下,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文化和技能的愿望都十分迫切。

他们逐渐意识到“竞争主要依靠知识、技术和知识和智力远比体力劳动力价值昂贵”。

他们不满足于永远在流水线上干,掌握真实本领,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身才是新生代追求的真正目标。

内动力就是“非农就业”的目标,期望学习能带来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抱着发展的目的来到城市,希望通过进入城市打工离开穷苦的农村,变成真正的城里人,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流动并没有明显改善他们的境遇。

很多时候,迷茫、彷徨、愤慨、无助、仇视、向往等多种思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青春期复杂的人格和思维状态。

这种感受极易促使他们的心态发生变化,对城市产生出一种复杂的城市过客心理,并对城市社会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以及仇视社会的心态。

这种心理状况如果不能正确、及时地加以引导,势必将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置于社会正常秩序与制度之外,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企业的主要招工对象)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外出务工的价值取向已由单纯的物质层面(赚到养家糊口的经济收入)向物质、精神两个层面(追求生活质量,向往城市生活)都看重的方向转变。

然而,当用人企业管理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种需求变化的时候,必然将出现不同的结果。

各用工单位更应该注意他们的精神需求,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

要谨记今年炒的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带给我们教训,不要等到事情发生后才后悔。

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张扬他们的个性,更多的是在意精神上的需求。

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就犹如爬一座多层高楼一样,需要一阶一阶的台阶才能上去。

而要居住到这高楼当中,有的甚至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运行轨迹,要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去引导、规范、重塑他们的价值观,使其自觉摒弃、清除思想观念中的负面因素,铸就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改革精神的就业价值观念,使他们顺利地实现城市化和非农化的转移.促进全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