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复习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
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3晚唐体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
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
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
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4西昆体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
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
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5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6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7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
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8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
因宋室南渡中兴,故名。
陆游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昂扬,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
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
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
10诚斋体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风。
因其自号诚斋,故名。
杨万里写诗强调活法,主张师法自然,善于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语言生动活泼,平易浅近,不避俚俗,与江西诗风有较大的差别。
11元诗四大家:元代诗人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人12四大南戏:指元末明初南戏中兴时出现的四部传奇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13诸宫调所谓诸宫调,就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
其形式是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连成短套,再以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连缀成长篇,穿插说白,有说有唱,用以讲述长篇故事。
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民间艺人孔三传。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宋初三体白体诗人:学习对象:白居易代表人物:徐铉、李昉思想内容: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的闲适之作艺术特点:风格浅切清雅缺陷:忽视了讽喻现实的精神,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王禹偁诗风:平易雅淡,浅切明畅,淡中有味结尾由他乡的村桥原树与家乡景色的相似,陡起思乡之愁,可以看出诗人是运用了以乐景写愁情的反衬手法。
诗中不念京师而念家园,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与失望,用笔极为含蓄。
晚唐体诗人:学习对象:贾岛、姚合代表人物:九僧、林逋、寇准思想内容:描写山林景色和隐逸生活艺术特点:风格清冷幽静、闲淡邃远,透出高洁超逸之气。
缺陷: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境界偏于纤小。
西昆体诗人:学习对象:李商隐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思想内容:怀古咏史、咏物、流连光景艺术特点: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缺陷:思想内容贫乏,缺少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艺术上专意模仿,徒具华丽形式而缺乏气韵。
宋诗的流变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落的梅枝,倒映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是黄昏淡淡的月色。
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融合,韵味卓然。
2、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理论主张有哪些?诗、文(古文、赋、四六)的成就有哪些?《戏答元珍》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初三体内容上均离政治、社会较远,形式上多为近体诗。
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
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
理论主张:1、散文的功能:文章之“道”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应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认为“道胜文至”,“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主张语言平易流畅欧阳修诗文成就:诗歌创作:思想内容:1、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内容《食糟民》2、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戏答元珍》3、对历史题材的吟咏《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散文创作:政论散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写景抒情散文:《秋声赋》、《醉翁亭记》叙事怀人散文:《苏氏文集序》《王彦章画像记》、《泷冈阡表》、《苏氏文集序》【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作品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
作品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且又真挚,寓意深刻,感人至深,充满了奋发向上的信念,耐人思索回味。
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象征和寓意;在情感书写方面跌宕起落,章法谨严有序)3、王安石“半山体”的特点后期的诗歌(“半山体”或“王荆公体”)思想内容:描写山水自然艺术特点: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4、晏欧词的特点。
晏殊《浣溪沙》晏欧词的特点:①从词的形式看:大部分是小令,或近乎小令的中调。
②从词的内容看:写的大多数是男女相思、伤春伤别的思想情感。
③从词的艺术看:风格柔婉、含蓄蕴藉、措辞闲雅,很少用直写和铺叙的手法。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
(世俗性的内容、通俗化的语言、“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感悟 2.伤春 3.怀人 4.对历史发展规律、生活本质的思索5、北宋前期的两位诗人苏舜卿与梅尧臣。
(称为苏梅)P46-476、张先《天仙子》词作内容: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三中”)艺术特点:第一,善于炼字(“张三影”)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第二,长调的运用;第三,词序的运用;第四,以赠别酬唱改变词娱宾遣兴的功能【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7、柳永词的特点《雨霖铃》(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1.词作内容变“雅”为“俗”: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歌妓的情感与生活、羁旅行役之感、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等,改变了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1)、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雨霖铃》《定风波》(2)、表现羁旅行役之苦。
《八声甘州》(3)、描写城市风光。
《望海潮》2、大量创制新的词调。
3、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4、表现方法的变革,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
5、善用时空转换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多重时空转换的结构方式。
6、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
雅词多从书面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俗词则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
《雨霖铃》:(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8、苏轼对词的革新(“以诗为词”);《江城子》、《游金山寺》(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对词的彻底改革(以诗为词):1、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主张“诗词一体”、“自是一家”。
2、内容上,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
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悼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报国雄心:《江城子》(密州出猎)仕途失意:《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田园生活:《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